? ? ? ? ? 綠遍山原白滿川,
? ? ? ? 子規聲里雨如煙,
? ? ? ? 鄉村四月閑人少,
? ? ? ? 才了蠶桑又插田。
? ? ? ? ? ? ――宋·翁卷《鄉村四月》
? ? ? ? 去年的春天里我們唱了這首充滿田園勞動氣息的詩歌,今年再唱這首詩,孩子們除了親切之外,還多了一些真實的感受,因為我們真的要去鄉下插田了。
? ? 燕子捎來了澤澤外公的消息,前一陣子孩子們撒下的稻谷寶寶,已經長出嫩綠嫩綠的秧苗啦!正逢學校春游,好吧,春游與插田合二為一。
? ? ? 到了澤澤外公家,孩子們圍圈晨頌、分組、穿長襪……迫不及待的向秧地走去。哇,當大家看到那兩壟翠綠的秧苗時,驚嘆聲此起彼伏,真是太神奇了,稻谷長出了這么嫩嫩綠綠的秧苗,這可是我們親手撒下去的哦!外婆先示范如何取秧苗:把秧苗輕輕地托起來,整齊地放進小桶里……好啦好啦,我們都懂啦!孩子們已經按耐不住雀躍的心,外婆話音未落,小手已經伸向了秧苗,干活!
? ? ? 說實話,在取秧苗這一塊,孩子干得真不錯,動作輕柔,配合默契,只一會兒功夫,一桶桶秧苗就被抬到了田邊。外婆和澤澤媽媽需要用線拉出壟的界,孩子們則在田邊觀看阿姨們如何把秧苗拋進田里。看了一會兒,大家覺得自己都會了,開始在田邊嬉笑聊天。一個孩子發現田里有螞蝗在游動,大家頓時亂了手腳,哇,螞蝗好可怕,會吸血的。我想起來,上個學期在講中國創世神話時,看到一個布朗族關于螞蝗和稻種的故事,此時正好應景,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故事的大概是這樣:很久很久以前,布朗族的人以種稻子為生,有一年發起了大洪水,眼看金燦燦的的稻谷被洪水淹沒,大家毫無辦法,急得慟哭起來。一條螞蟥從水里游過來,說愿意幫助布朗族人用它的吸盤取回谷種,但有個條件,以后碰到人,餓了可以吸人的一點血。人們答應了這個要求,螞蝗奮力在洪水里鉆了幾個來回,取回了珍貴的谷種……從此以后,螞蝗見了人,如果餓了,會吸人的腿上的一點血,人們也不介意它這樣做。
? ? 于是乎,畫風頓時變了,所有的孩子的眼睛都盯著田里,希望能找到一條螞蝗,很快,思李同學就抓到了一條小螞蝗,把它放在手上,興奮地喊著,它真的有吸盤耶!一群腦袋湊過去,仔細的研究著,對螞蝗的害怕似已煙消云散。孩子們的心總是如此善良,他們從故事當中吸收到了一些東西,愿他們心一直這么自由自在,沒有束縛。
? 可以下田拋秧啰!外婆講了拋秧要領:疏密合適,不可太疏,也不可太密,提醒如果根上沒有土的苗不能直接拋,需要插到田里去。
? ? 女孩子們做得很好,有的男孩子沒有很好地按照外婆教的方法去做,動作有些隨意,他們似乎在玩打水漂。男孩子們重新被請上岸,看一遍老師的動作,再單獨一個個拋給老師看,動作合格了,再下田工作。盡管如此,仍然有個別男孩子,拋秧的時候,花樣百出,或高或低,或遠或近……于是,他需要在在田埂上安靜的待一會兒,仔細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采菊班男孩子生氣勃勃的創造力,他們總想與眾不同,總想打破常規,這當然是好的,但在拋秧工作上,他們需要按照規則來,老師要堅持這一點。
? ? ? 然而到了最后,收工的那一刻,有的孩子還剩一把秧苗,他們不顧一切地拋得高高的,發出一聲歡呼。好吧,這一刻,老師想說的還是那句話,你們只是孩子!
? ?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正在經歷九歲之變,從天堂墜落人間,茫然無措到勇敢面對,這其中,只有不停地做,才可以帶來入世的信心,做得越多,信心才越強。從你們身上,老師時時感受到這一點,你們工作中流淌的那種熱情與力量,讓老師常常感恩華德福教育,可以讓這個時代的孩子,還有機會用雙手與大地建立如此親密的鏈接。
? ?
? 洗泥褲子的水塘好暖,好想在這里游個泳哦,一個同學說,怪不得“春江水暖鴨先知”。
? ? 下午,摘點艾葉回學校做三月三糍粑,這也是全校同學的希望。因為三月三慶典,同學們要學習做艾葉糍粑。野外的艾草,散發著香味,澤澤媽媽交待,只摘下面的一片片艾葉,艾葉的尖兒留著,方便后面的人來采。心里為澤澤媽媽點贊,教育就是這么微小無聲,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采摘的過程是美好和愉快的,有春風吹過,放眼一片嫩綠,孩子在大自然中的自由與放松,連遠處的樹都感受到了。
? ? 最后,還跟子窈慶祝了10歲生日,熟悉的歌聲、美味蛋糕、祝福的禮物和話語……真是美好的一天!
? ? ? 感謝陽光、雨露、大地,帶給禾苗養份;感謝我的雙手,帶給禾苗生長的力量;感謝外公外婆對禾苗的照顧;感謝所有勞動的人們!
? ? ? 感謝此次隨行的黃麗老師、澤澤媽媽、澤澤外婆、悅展爸爸、修齊爸爸,感謝澤澤外公的美味午餐,秘制扣肉簡直無敵。親愛的禾苗,咱們七月見,到時候,你該是黃澄澄、金燦燦的模樣啦!
后記:
? 采菊班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節課,開墾了學校的菜地,菜地形狀是形線畫圖案,有8字形、螺旋、圓形、菱形、正方形,想像種出蔬菜瓜果的樣子,一定非常美。有的孩子鋤地時手起了泡,喊著好累,但我在一旁不為所動,笑著說,這是勞動的勛章哦!是的,沒有經歷苦和累的孩子,如何知道甜的滋味?
? 孩子們,你們做的,遠遠不夠,唯愿在家庭生活中,這樣的“做”可以延續,做各種家務,做各種用力氣的活兒,尤其是男孩子們!加油,我親愛的孩子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