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我們不恰當的夸孩子的方式可能會成為孩子們終身成長的絆腳石。
我相信天下沒有一個父母會每天想著做點什么去傷害自己的孩子,破壞他的努力。讓他變得不愛學習,阻礙他取得成就!
作為父母,我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不恰當的夸贊很容易把孩子夸成固定思維模式。
而固定型思維模式,對人成長過程中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他決定著孩子們的做事態度,甚至左右著孩子們的成敗。
什么是固定型思維?
什么是成長型思維呢?
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是天生的。
而成長型思維認為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成長,從而擴展自己的能力。
父母對孩子的稱贊方式塑造了孩子的思維模式。當父母的言行觸發了孩子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孩子就會固步自封,不愿意付出努力,更不愿意接受挑戰。
我5歲多的兒子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我發現兒子在看到很多同齡小朋友騎自行車或者跳繩的時候,他雖然很感興趣,想去嘗試,但又不愿意付諸于行動,只是靜靜的站在旁邊看。
當我鼓勵著他去嘗試時,他往往會說“媽媽,我不會”。
我兒子為什么會這樣呢?以前我想不明白,看了《終身成長》這本書之后我終于明白了。
原來,我夸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
“你真棒”,“你真聰明”這兩句我自認為稱贊的話,卻在無形中將兒子塑造成了固定型思維模式。
兒子是怎么解讀這兩句話的呢?
“我最好不要嘗試努力學習,不然媽媽會覺得我沒那么棒。”
“如果我學東西不那么快,媽媽會覺得我其實沒那么聰明。”
所以說對孩子的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
而當父母的言行觸發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時,孩子就會熱愛挑戰,愿意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享受努力的過程,不斷學習。
還拿兒子做例子,他在我的鼓勵及引導下,嘗試學自行車了。
現在,看到他騎自行車,我會這樣稱贊他
“你經過多次練習后,自行車現在騎的越來越好了”
“每次你都能通過練習,更好的掌握平衡。只要堅持練習,你的自行車會越騎越好。”
這樣,孩子就不會成為贊揚的奴隸。而是獲得了一種可以建立和修復自信心的終生有效的方法。
父母的言行可以激發出孩子的無限潛能,讓孩子做到最好的自己。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自己的時間,努力及熱愛。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讓我們一起來和孩子學習,做成長性思維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