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像東野圭吾巷子這么淺——簡直就是臨街店鋪了,讀過他的《夢幻花》的人,可能比不上讀過《白夜行》的一個零頭。
的確,這本書太有“套路”,因此顯得太敷衍了。
套路一:嵌套
《夢幻花》里嵌套了三起命案,前后時差大約有50年,三起命案互相牽扯,制造了千頭萬緒的局面,而命案的起因——本書最大的懸疑,就是本書的標題,一種沒有見過的黃色的花,夢幻花。
套路二:明暗線
一共有三波人在查關于夢幻花的事。
第一波:警察。這一波是明線,警察早瀨因為“說來慚愧我出軌后妻子帶兒子離開了我,我雖覺得自由卻又覺得很對不起兒子”這樣的原因,想要向兒子證明自己的能力,把殺害秋山老人的兇手捉拿歸案——更不必說秋山老人之前還有恩于自己的兒子。
第二波:背負著負遺產的人。這一波是暗線之一,有點點神秘的蒲生要介是警局的公務員,對此時頗為上心,但他的目的不是要捉拿兇手,而是要找到導致這些命案的夢幻花。
第三波:閑閑沒事干的大學生。暗線之二。跟受害者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兩個大學生,借由“黃色無名的花”這個起點,按圖索驥查到了1962年的那起命案,雖然頗費周折,但他們剛到達這一系列事件的起點,警察叔叔那邊已經宣布破案了。這是我頗為不滿的地方,全書對這對情侶著墨最多,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在他們身上,當你慢慢開始關注——這倆人是不是互有好感呢什么的,“bang”!警察叔叔那邊已經有重大進展了!
套路三:拔高
所有謎團在最后一百個字內由某個知情人和盤托出是日系推理的最大特點(如果你還記得柯南同學在完全不能藏人的隱蔽點分析案情的話……你會對這句話感同身受)。
然而,結局拔高到“對錯”之上,就是大師最厲害的套路了。書中走上這條解謎之路的人都背負著“使命”——警察早瀨的使命是報恩,普生要介的使命是家族任務,長子責任,兩個大學生的使命是尋找自我,奇妙的構建了老、中、青三代人在命運的詭局面前,各自追尋的人生意義。
穿透個人使命的,還有號召全人類共同反思的命題——負遺產。
本書的結尾,研究當時備受爭議的“核能科學”的大學生蒼太終于下定決心,他要繼續研究核能,他說:
這世上有所謂的負遺產,要是扔在那兒能自行消失,扔一邊就行了,要不是這樣,也總得有人接著。我去接也不是不行吧?
雖然全書乏善可陳,打發時間尚可,但是“負遺產”這個詞,以及作者借蒼太之口,表達出的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讓我莫名覺得周身充滿了能量。
說來身邊隨處可見“負遺產”:大到被污染的環境,小到家里天天傳播負能量的親媽,并沒有人有義務做什么——畢竟歷史的過錯,自是因為有犯錯的人。可是對“負遺產”不作為是不是一種錯呢?也許并沒有對錯,自愿接著的人,在我們看來是苦逼,可在他們看來,也許那才是人生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