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絮言開篇
既然題為隨筆,想來是任性使然。
既然是剛開始寫,想來是躊躇滿志。
那就不管為什么,究竟是為什么,既然開始寫了,那就從這里開始記錄吧。
在寫之前,還是敬重文字描述者的,象古人創作《詩經》,那優美的意境-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除了教科書上的大家寫的詩和散文等文體之外,象偶得名傳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又如無邊落木蕭蕭下,野渡無人舟自橫。還有深刻的文章警句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與人言者無二三。
當自己打算寫些什么時,方覺得文深如海,有造詣者不乏其人,唯有敬之。
那么自己既然要寫了,仍不免要請偶爾路過者能諒解文筆不通之處,甚至別字和張冠李戴的引用。
我想,每個人心中的想法和苦楚都能是構思新穎的故事,或悲戚瀝血,撕心裂肺。或幸運偶得,如云美夢。但大多數,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泣如訴,雖是無語問蒼天,卻也得低頭頷首繼續腳下的路。
想著多少成語典故的由來是許多曾經鮮活的例子或入木三分的描述的深邃的思考。都是不容易的,能夠在星河燦爛的文明中讓我們后人知曉的多是經年累月的流傳,因此感謝這無形的存在的資產。
好了,雖說隨筆比較任性,但也不能一直是不著正題,總不能老說些老生常談的道理甚至是單調木訥的故事,當然,既然是寫出來了,想必這也是心中所想,無論是否有教義,至少是一種感知吧,故該寫的想寫的就都寫上吧。
然后,說說自己的這個所謂的愛好,寫字寫日記,很多人都寫得很好,看過別人的文字后,會覺得自己這樣寫,會不會是班門弄斧,有時貽笑大方。我想,不是所有人喜歡寫就能來這兒或在其他地方寫的,總是,各種各樣的事情需要去處理,總之,學生有學生的事,社會有社會的事,能靜下心來,或多或少地重拾愛好,多是有許多感慨或突發其思甚至是夢境使然。原因就不多說了,借口就不多找了,寫了就是寫了,無論怎樣,已經算是開始,即使知道有很多大家在寫,有很多大家無暇顧及,有很多大家藏于天地,但就象看到某評論說,寫出自己的想法和故事,找回文字的力量。
即使沒有多深刻的思考,即使沒有多廣泛的閱歷,即使沒有太多的故事,但夠真實就好,就象以前記得某評論說唱歌時能有真情實感,用心去唱,一般不會太差的。是的,歌以詠志,歌以詠心,當志得意滿時,當苦苦追尋而不得志時,當心在跳得很厲害時,當心靜得像流水無聲而又悲鳴難耐時,這些都是有傾述的理由的,這樣寫,暢快淋漓實如高歌低吟,確如淚河決堤。
但,在看電影或讀文章時,不經意地觸動了心和淚點的,多是自己情感的共鳴,或者夢想的折戟含恨。繼續腳下的路,我們都知道,可是,我們依然在付出著成長的代價,哪怕是已過不惑之年,甚至是到了古來稀之年,人這一輩子,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事發生,尤其是自然的影響,許多被冠之以百年不遇,那人生能百年者少之又少,故許多事情還是在看似重復地演變著。
經典的故事不會厭煩,歷古而長青,但,所有的經典,都是在不斷地被時代創造。《詩經》屬經典,唐詩宋詞不乏經典,《菜根譚》和《三國演義》等同屬經典,你也可以看到《平凡的世界》依然是渾然天成般留給我們精神的食糧,當然,國外的大家名著也是人類同等重要的精神之花。終究是從這個字開始,從這個詞開始,簡單也好,深刻也好,動情也好,都是各有所長的,在我看來,寫了就好,如果你真的想寫下此時的心情,而不是用哭泣來替代。當然,人間有至美,人間有至善,人間有大愛,人間有大悲,你需要知道的是許多都是對立統一存在的,所以,盡量客觀地來看待這發生的事情,盡量主觀能動地去生活。
一年365天,中國是這樣的算法,西方是這樣的算法,美洲土著也曾是這樣的算法(也曾有過獨特的文明),如果這個天數乘以100,則應該是十之八九的人的在地球上能享受陽光歷經風雨的日子,對于個體的人來說,這期間的之前和之后都應該是暗黑無際的,當然,子不語怪力亂神,除非是想吹散牛。因此,這樣的宿命式的一生中,如果能知足常樂則是一種令人羨慕的活法。
有時候覺得不想睡覺,看著手機或書籍,有時候不想起來,把第二天的早晨按自己的生物鐘有時調在了早上的10點鐘。可是,生活有時候會讓你主動改變你的生物鐘和時間觀念,它會讓你體會到枕戈待旦的警惕,也會讓你看到只爭朝夕的意義,讓你在不斷地變換模式中體會生活,這些連鎖的反應都是自己成長的印記,許多是不得不這樣走下去的,因為生活的深刻超過了你的想象,會時常擊碎你的自以為是,會讓你在反思中重新開始,要知道,這樣的開始,是沒有終點的,你不必時時這樣警惕,你不必時時漫不經心,因為,有許多事情本身會讓你這樣的,從這個角度講,順其自然也是有它的這樣的內涵的,因為你不這樣順,你將找不到曾經的自己,即使你站在了鏡子的面前,依然不知道你是誰,事情的改變,有的是悄悄的,有的是突然的,但都會讓你重新認識自己的。
就這樣寫著,要到什么時候呢,對了,應該是到你不想寫為止吧,或是覺得自己在不斷地重復著上一段落的意思,此時,應該想想自己為何要寫,心中常有敬畏文字的想法。這樣順序的排列組合經過倉頡造字和活字印刷等持續的發明運用之后,能夠這樣在電腦上寫,這時代的進步已然是從有計算機時開始了,即使是這樣,依然對文字有敬畏之心,畢竟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一種記錄自己的方式,自己是需要記錄的嗎,如此普通微如塵埃之人?正象隨筆的意義所示,想寫就寫,只要是你自己認為有寫的必要,且,你寫好的篇幅能夠象在學校時老師要求寫的作文,我想,只要是達到了這樣的一個意義的,便寫之泰然。
先給這個絮言,畫個句話吧,順便說一句,關于語言象小品一樣,都想有幽默輕松的一刻,這樣,無論是曾經凝重,還是嬉笑怒罵,都起到它自身該起的作用,能夠讓看到的路人,就象在跟你談話聊天一樣,感覺到了一點兒信息,或是你的故事,或是你的感想,甚至是你僅僅用自己的方式解讀了一下你看到的新聞,在信息交流中,你說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然后,繼續著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