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然雪嬋
你有過非常喪的時候嗎?
感覺自己糟糕透了,好像做什么都不行;又或是特別猶豫,這件事做還是不做,利弊太難取舍;
或者當你要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時,大腦中總有個聲音在不斷質疑:我真的能成功嗎?真的能比別人做得好嗎?萬一失敗或出丑怎么辦?
如果你也被這些限制性想法和情緒支配,那么你就掉進了“幸福的陷阱”。
“幸福的陷阱”是接納承諾療法(ACT)的治療師路斯·哈里斯博士提出的一個關于幸福研究的一個課題。
他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人們通常認為只要能控制那些消極的想法和情緒就能獲得幸福,結果陷入越控制回避,就越焦慮內耗的惡性循環,掉進幸福的陷阱。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在《幸福的陷阱》一書中詳細介紹了接納承諾療法(ACT),包括6項基本原則:解離,擴展,聯結,觀察性自我,價值,承諾行動,和1個基本程式:
A:接納內部體驗并且安處當下,
C:選擇一個價值方向,
T:采取行動。
他將ACT用于處理負面情緒和思維,來破除這種惡性循環,幫助人們踏上真正幸福之旅。
書中提到,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主要有2個方向的策略:向內有效處理痛苦的想法和情緒,向外創造充實有價值的生活。
總結起來,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只需收好以下3個錦囊。
01 解離和接納大腦中所有的負面想法
根據路斯·哈里斯博士的研究,人腦中大約80%的想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消極的,如果將這些想法當成事實,人就會陷入焦慮、抑郁、憤怒、低自尊和自我懷疑中,這個過程就是“認知融合”。
因此,ACT最首要和核心的方法就是對負面想法和情緒進行“解離”,把「自己」和「想法」分離開。
解離不是擺脫和糾正負面想法和情緒,而是認清它們的本質后接納和允許它們存在,但可以不被他們影響。
所有負面想法和情緒本質上都是大腦虛構出來的故事、文字、畫面,不是真實存在的,因此只要單純承認“它是一個故事”而并非事實,我們就不會陷入負面思維中。
這個過程稱為“認知解離”。
作者提到了三個有效的解離術:“我有一個想法......”“想唱就唱:為想法配樂”“為故事命名”。
就像書里的一位家庭和睦、衣食無憂的家庭主婦米歇爾女士,她擁有在旁人看來非常幸福的生活,卻一直被“我沒用”“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沒人喜歡我”這些負面想法折磨。
忍無可忍的她在作者的建議下,運用解離術,將自己從這些想法中分離出來,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解讀這些想法,為它們命名和配樂,提醒自己“我有一個想法......”
經過練習,她終于不再把這些想法當真,即便它們依然存在,也不會再對她造成困擾。
馬克吐溫曾說:“我們在一生中會想象很多可怕的事,而那些事卻從未真正發生?!?/b>
所以,如果你大腦中總有限制性的負面想法跳出來,學會啟動“觀察性自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和接納這些想法,把它們當成一個個虛構的故事,看看就行。
只有將自己從這些“故事”中解離出來,我們才不會被這些消極的想法限制,才能獲得幸福,過上理想的生活。
解離和接納,可以把我們從各種情緒掙扎中解脫出來,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起點。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不再糾結、不再內耗,開始行動。
02 專注手頭正在做的事,安于當下
我的一位朋友總是容易糾結過去和擔憂未來。
買了房,總是擔心日后會不會還不起房貸,買了新車,就總擔憂會有車禍等意外發生。
她還會對過去發生的事情諸多懊悔,總覺得當時可以做得更好。
也因此,我從未見她快樂過。
書里提到,思考性自我,總是持續要把人拉入過去或未來,我們總是花費大量時間擔憂未來,同時花大量時間沉湎于過去,卻唯獨忘了關注當下的此時此刻。
就像英國哲學家朱利安·巴吉尼說的:“我們不斷地感到不滿,因為我們總是想抓住那些溜走的時刻。相反,我們需要學會去品味,去愛撫此刻,而不是抓住不放。”
一切的痛苦皆源自對當下狀態的不接受或無意識的抗拒。
所以作者指出,“聯結”可以幫我們終結由此帶來的痛苦。
聯結意味著我們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事情上,而不被思考性自我所干擾或影響,并充分享受每時每刻的豐富生活。
當我們專注于手頭正在做的事,安于當下,就不會讓過去的回憶和未來的期待影響到當下的情緒和節奏。
聯結可以從4個方面來練習:覺察環境,覺察身體,覺察呼吸,覺察聲音。
每當發現我們的注意力和當下失去聯結時,我們就可以提通過以上4種覺察,將注意力直接拉回到此時此刻。
列夫托爾斯泰說:只有一個時刻最重要:現在!它最重要,因為它是唯一我們有力量的時刻。
安于當下是一種幸福的能力。活在當下,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當下那個生命過程里,本來就有的種種美好。
03 找到畢生熱愛,過有價值的人生
普遍意義上的幸福,是指一種愉快、高興或滿足的感覺,但在本書,作者提出,真正的幸福是指一種豐富、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
就像科威特著名作家穆尼爾·納素夫說的:“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
書中提到的弗萊德雖然遭遇下崗而傾家蕩產,但是他內心助人和奉獻的個人價值依然沒有改變。
正是這種價值的指引,讓他即便在很糟糕的窘境中也依然樂此不疲地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幫助了很多人,而他最終也如愿以償地找到了一份自己熱愛且報酬豐厚的工作,創造了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路斯·哈里斯博士認為,價值就是我們內心的深層渴望: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持有什么立場,以及如何與周圍世界發生聯系。
比如你不喜歡鍛煉,但是你為了身體健康依然會愿意去鍛煉,那么對健康的重視,就是鍛煉背后的那個價值。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價值呢?
你可以問自己以下這5個問題:
在內心深處,你認為什么最重要?
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你想要建立什么樣的人際關系?
如果不再為回避恐懼而陷入和情緒的斗爭,你會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哪些事情?
每個人都可以根據以上5個問題去不斷探索自己生命的價值。
價值賦予生命意義,價值也會讓目標和行動更有方向。
就像最近再次火起來的俞敏洪和東方甄選。
俞敏洪曾說:“我不想做個只會賺錢的Boss,我希望我能為其他人、為社會留下有價值的東西?!?/p>
他是這么說的,也一直是這么做的。
此前創辦新東方,他不僅希望能提升孩子的成績,更致力于學生個性和人格健全的發展;雙減后,他將8萬套桌椅悉數捐給了貧困地區。
而近期火起來的東方甄選,不單單是做好農產品帶貨,幫助基層老百姓走向小康,更是做起了知識的正能量傳播,為直播領域注入另一種不一樣的直播文化。
他一直在做自己熱愛的事,目標和行動也一直是以他的價值為導向,因此他才能不斷破局。
價值于我們而言,像大海中的燈塔,有了燈塔的指引,船只才不會迷了方向。有了價值的指引,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我們才不會迷失自我。
ACT倡導人們去過一種價值導向的生活,先確立自己的個人價值,不給自己設限,找到畢生熱愛的事,再去探討如何設定具體目標,以及目標之后每一步的行動。
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充滿能量、動力和價值感,才能無限接近真正的幸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總結
我們大部分人都將追求快樂作為幸福人生的目標,然而,越是努力去追求快樂,越是控制和回避那些焦慮、內耗和不快樂的情緒,就越容易掉入“幸福的陷阱”。
而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接納生活帶給我們的痛苦,立足現實,專注當下,不斷自我覺察并在價值的引導下承諾行動,最終過上真正的幸福人生。
這就是貫穿《幸福的陷阱》這本書的ACT理念和方法。
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問題,你都可以從中成長和學習;無論處境多么悲慘,你總可以在符合價值的行動中獲得滿足;無論偏離軌道多少次,你依然能折返并重新開始,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