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微博好友:陳家有只貓
許多時候,就如今天的午后,夕陽未落,整個世界最溫柔時刻,我總會想到“小時候”。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微電影,有你此生的美好,也有你會心一笑的回憶,像是看著另外一個人,從這個夢境跳到別的夢境。
今天看到一篇短文,講的是“懂事”的孩子都是什么樣的。
這樣看來,我應該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有禮貌”“懂事聽話”。
這樣的標簽,曾經讓我引以為傲,為了扮演好“懂事”這個角色,我把自己關進監牢。
“你必須好好學習,不能讓家人失望”
“你必須第一個到教室,讓老師喜歡你”
“你必須跟同學們搞好關系,讓他們認同你”
“你不能跟學習差的孩子玩兒,會把你帶壞的”
“你應該寬容犯錯誤的人,這樣才會顯得你善良”
“你必須不爭不搶,謙遜做人”
“你必須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可以翹二郎腿”
“你必須穿規規矩矩的校服,不可以散頭發,不可以染指甲”
“你必須跟男同學保持距離,不然會讓人說閑話”
“你必須隱忍,學會承受壓力,這樣你才優秀”
“你必須……不可以做你自己。”
當時的我,覺得這些“必須”,“懂事”會讓我有好運氣,我會得到應有的一切。
所以,評選獎學金時,大方的讓給別人,;所以,默默打掃班級衛生,受表揚的卻是別人;所以,給父母打電話總是“我沒事,我自己可以”;所以,被喜歡的男生表白,因為“懂事”, 傷害彼此;所以,受委屈從不敢向別人訴說,害怕給別人惹麻煩;所以,從不敢接受莫名其妙的喜歡;所以,灑脫的放手,以別人的錯懲罰自己。
有時候覺得自己可以面對生活中殘忍的一切,但有時候無力的像是路邊可以輕易碾死的螻蟻;有時候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把一件事做到美好,但當事情沒有那么完美時,就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我認為我可以笑著對待所有的誤解和不平等,但孤獨時候,心還是會簌簌顫抖。
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我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我獨立要強,我脆弱不堪;我謙遜低調,我張揚高傲;我可以一個人去看電影,我也害怕沒有路燈的樓道;我想要過得平淡,我不想平凡;我聽D大調,又愛大草原。
我矯情我知道,我漂亮我知道,我自戀我知道,我不完美我知道,我不會評判你,我不會詆毀你,我不會贊美你,也不會討好你。
你以為說完這些我就會改變嗎?
我只不過吐槽一下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