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個孩子都是被家長嚇大的。
這話雖然都點夸張,卻道出了一個真相:家長們習慣采取恐嚇教育。
孩子們年紀太小時,跟他們擺事實講道理往往是行不通的,家長們就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于是大灰狼、老巫婆、妖怪等恐怖的形象輪番在孩子們的人生路上登場。
家長怕孩子們獨自下河游泳出意外,于是說河里有水鬼,專抓小孩子。
家長怕孩子們獨自跑到山上有危險,于是說山洞里有老巫婆,專吃小孩子。
家長怕孩子們獨自去樹林里不安全,于是說樹林里有樹妖,專抓小孩子。
總之,家長們會編造出各種各樣的妖怪,讓孩子們因為害怕而乖乖聽說。
可是,當孩子們稍稍長大一點,漸漸看透了大人的小把戲,就會變得不再畏懼。
那些不再畏懼的孩子,就會大著膽子去嘗試危險的游戲。
他們或許在嘗試中遭遇危險和失敗,或許在嘗試中獲得經驗和智慧,然而這一切都是成長的代價和生活的意義。
繪本《妖怪山》講述的就是一個跟妖怪有關的故事,它會喚起我們兒時關于妖怪、關于成長的記憶。
2.
作者在卷首寫道:“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繞開它,還是跨越它?”
顯而易見,這是作者創作這部繪本的初衷。
作者在開篇設置了一個懸念,一個名叫夏蟬的小女孩失蹤了。
由此,引發了讀者的好奇心:夏蟬在哪里失蹤的,她為什么會失蹤,有一天她會不會重新回來?
話說,村子的不遠處有一座山,山上有很多裂縫,大人怕小孩掉進裂縫里,于是說山上有妖怪,如果掉進裂縫里,被它抓住腿,就會變成妖怪。
也許三歲的小孩會相信這樣的謊言,但是九歲的野狐、虎牙、夏蟬和笛妹卻不相信。
四個好朋友結伴去爬妖怪山,中途遇上了野孤的爸爸。
野孤爸爸警告孩子們不要去,他們卻沒有乖乖聽從。
四個人來到山頂后興奮不已,玩起了妖怪抓小孩的游戲。
做游戲時,夏蟬不小心掉到了裂縫里,于是大聲向三個好朋友求救。
九歲的孩子認知畢竟有限,他們認為是妖怪抓住了夏蟬,嚇得落荒而逃。
夏蟬的爸爸帶人來山上尋找夏蟬,卻一無所獲。
夏蟬就這樣失蹤了,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面對夏蟬的失蹤,三個逃跑的孩子會怎么樣呢?
作者沒有對三個逃跑的孩子的心理進行描寫,但是可想而知,他們的心靈一定備受煎熬。
好朋友落難時,他們沒有伸出援手,而是逃之夭夭。怎么會不愧疚自責呢?
然而,大人們都清楚:遇到危險就掉頭逃跑是人的本能,何況是沒有處理危機能力的孩子們。
3.
小時候,聽大人了說過附近村莊里發生的一起悲劇。
兩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相約到池塘里摸魚,其中一個男孩率先跳進了水里,轉眼不見了蹤影。
站在岸上的那個男孩大聲喊了幾聲,見沒有回聲,嚇得撒腿就跑了。
一個收廢品的老人從池塘邊經過,發現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尸體,于是喊人來打撈。
溺亡男孩的媽媽見到尸體后,當場就瘋了。
有人指認說,曾看到溺亡的男孩與另一個男孩結伴而行。
溺亡男孩的爸爸為了了解真相,上門找到那個男孩,尋問究竟。
男孩戰戰兢兢地將事情的經過和盤托出,眾人皆唏噓感嘆。
男孩的媽媽見對方家破人亡,于是毒打兒子,責備他知情不報。
即便眾人勸阻,男孩仍然被媽媽打了個半死。
再大的風波,也會過去。
漸漸地,大人們不再提及此事。
很多年過后,周圍的人都遺忘了這件事,我卻念念不忘,因為有兩個疑問一直沒有答案:那位瘋掉的媽媽現在有沒有痊愈?那個逃跑的男孩現在是否仍會愧疚自責?
兒童文學理論家劉緒源說:“勇敢的孩子不是天生的,道德也不是生來就有的。”
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學會勇敢也是需要時間的,對于孩子的膽怯和逃避,顯然不能一味苛責。況且,如此大的風波,勢必對逃跑的男孩造成巨大的心靈創傷。
4.
現實生活中,很多悲劇發生了,就難以彌補。
繪本中作者給了孩子們一次彌補的機會。
一年后,夏蟬給三個好朋友野狐、虎牙和笛妹寫了一封信,請他們再回妖怪山,做完去年的那個游戲,這樣她才會變回一個人類小女孩,回到他們身邊。
野狐、虎牙和笛妹雖然害怕妖怪,仍然來到了妖怪山。
顯然,此時的他們學會了勇敢面對挑戰。
變成妖怪的夏蟬出現了,他們又玩起了去年的那個游戲。
當夏蟬再次消失后,野狐、虎牙和笛妹勇敢地完成了游戲。
于是,夏蟬終于變回了一個人類小女孩。
四個人擁抱在一起,真的是又驚又喜。
在下山的路上,野狐、虎牙和笛妹為曾經逃跑的事向夏蟬道歉。
夏蟬大度地原諒了他們。
繪本中,作者創造了一個幻想的世界,并且在這個可思議的幻想世界中,解答了直抵靈魂的現實困惑。
這讓現實中有同樣困惑的人們,從中找到了出口。
5.
妖怪山,與其說是一座山,更像是心中的魔障。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有跨越心中的魔障,才能更好的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任何人的成長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既有風和日麗,又有雨雪風霜,只有經歷過風雨的洗禮和霜雪的考驗,才能獲得勇氣和智慧,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
我們需要明了的是,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心靈的創傷是可以彌補的。
《基督山伯爵》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愿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時間的磨礪,愿每個人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境遇都心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