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近年來,許多展現傳統文化的節目火遍全網,多種文創產品競相亮相,傳統文化產業如火如荼。人們發現,傳統文化不再安心被貼上“陽春白雪”的標簽,而是走出從前的小“圈子”,儀態萬方地與“尋常百姓家”親密接觸。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道路上,這樣的做法一再給人驚喜,這樣的形勢非常鼓舞人心。我為傳統文化的頻頻“出圈”叫好。
傳統文化的頻頻“出圈”,是文化工作者思想解放的結果。
曾經,傳統文化似乎只是學者書齋中的研究課題,少數人孜孜矻矻的畢生事業,似乎與大眾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而當下,《我在故宮修文物》《唐宮夜宴》等等文化類節目,受眾大大擴展,普通人也能一睹風采,一窺堂奧。“出圈”也好,“融圈”也罷,節目的制作者把最廣大的民眾作為傳播對象,體現了文化工作者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誠意和開闊的思路,值得點贊。
傳統文化的頻頻“出圈”,得益于文化傳播者對現代科技元素的借力。
在傳統文化的頻頻“出圈”中,現在科技元素的倩影隨處可見。信息技術的直觀傳播、即時互動等特點,為傳統文化的傳播開創了全新的途徑。正是對信息技術的自覺運用,使得優秀傳統文化搭上了傳播的快車道。令人振奮的是,除了電視臺、博物館等單位,普通人也有機會通過互聯網來傳播傳統文化。知名視頻博主李子柒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她拍攝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鄉村田園風系列視頻,通過互聯網迅速擴散,不僅在國內圈粉無數,而且迷倒許多國外友人,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
傳統文化的頻頻“出圈”,有利于國人深入了解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頻頻“出圈”,無疑使國人進一步增強了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通過走進傳統文化,我們深入探明了我們的“來路”,也能更有把握地預測我們的“去向”,我們進一步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從而培養出真正的文化自信。這是傳統文化頻頻“出圈”的最重大的意義。
傳統文化的頻頻“出圈”,是傳統文化+現代意識+信息技術的產物,其實質是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創新。“出圈”激發了傳統文化的活力,有利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的步伐。作為傳統文化頻頻“出圈”的受益者,我在感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也折服于人們的創新意識。我為這種精彩的“出圈”叫好。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