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邁入2016年尾,各大商家打著圣誕的旗幟營造歡樂的購物氛圍,沖刺年度業績指標。
被時間追著跑的單身女青年,在這個時候總會無端生出很多無謂的煩惱。比如父母的逼婚,密集的相親(關于相親經歷,我覺得可以出一本書也不為過),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在時間的末尾,我們明白結局還不是都那樣。可終究過程不同,會讓人想要反抗想要去追尋…許是青春期的叛逆,還未退卻。
最近斷斷續續追完了《The Crown》,看到了女王婚禮,看到了1952年的倫敦霧霾,看到了女王1954年尋游訪問整個澳洲鞏固聯邦關系。這期間的北京在直播霧霾,澳大利亞首相再次呼吁澳大利亞應該在女王退位之后脫離聯邦變成共和制…一瞬間分不清自己是看歷史的人還是歷史的見證者。
婚禮是每個個體宣布成人的儀式(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
1952年的倫敦霧霾
最終的歸宿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愿意將就。”
所以究竟要成為怎樣的大人?
no throne,no crown
你知道什么時候該閉嘴,這比什么都重要。
人們會選擇重要的場所,來促成一些儀式感。就像在平安夜,接受到的表白。“可以做我女朋友嗎?”你覺得可以嗎?勉為其難。我想了很久,陷入長久的昏迷,不斷的勸說自己,或許已經不會再遇到一個一廂情愿對你好的人了。可是,我還是不愿意將就。那就祝愿我們都能遇到那個對的人吧。
也曾經把熱情當作愛情。
圣誕那天花了兩個小時看的《擺渡人》。給一星給其中的一句臺詞:“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愿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