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 ? ? ? 每當我想起那一張張笑臉,翻看那一張張照片,嘴角總是不禁微微上揚——短暫而美好的相遇是世間最值得懷念的東西。這個夏天異常炎熱,是因為熾熱的太陽,更是因為孩子們那赤誠的心。
? ? ? ? 遇見你,親愛的孩子們
? ? ? ? 歷經20多小時的火車車程,我們從揚州出發到達了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在去往納墩的盤山公路上,第一次來到大山深處的我,面對淡藍的天空、蜿蜒的大山,不禁閉上了眼,用心去感受著大山的精氣神兒,用心去想象孩子們美好的面龐。轉眼間,當我站在講臺上做完自我介紹,聽到下面傳來整整齊齊的“老師好”,我一瞬間感覺到了自己身份的轉變和肩上重重的責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純粹和激動。
? ? ? ? 這七天之中,我們給孩子們帶來了他們平時從未接觸到的橡皮章,折紙,布貼畫等一系列的手工課。在這個只有十一個教師的山間小學,孩子們的基礎教育都成問題,更不要說這種手工課了。因此孩子們面對這些新奇的玩意兒的時候,都顯得特別的認真。橡皮章課上,孩子們刻下了自己的理想;布貼畫課上,他們用稚嫩的小手貼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家園;折紙課上,千紙鶴,小青蛙,文具盒,都從孩子們的手上脫胎誕生。
? ? ? ? “老師!這個送給你。”當我還沒有回過神來,手上就已經多了幾個孩子們的手工作品,而他們卻害羞地、遠遠地跑開了。他們就像是一位位小天使,讓我相信,在現代社會、在大山深處依舊存在著那樣的純真,而我們的藝術教育會為他們的未來成長帶來幫助。
? ? ? ? 家訪,讓我留下足跡
? ? ? ? 沒幾天我就發現,每次上課,孩子們都會提前至少一個小時來。他們會拿起掃把,沒有人統一安排或指揮,孩子們一邊掃著水泥地操場,一邊等著我們來上課。第一次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我以為一群小朋友在操場上玩耍打鬧,但是走近的時候我發現了他們的懂事與貼心。我們了解到,山里的很多孩子從小就幫著家里干活,他們從來沒有把勞動當成一種負擔和任務——辛勤,是他們骨子里的一種習慣。
? ? ? ? 當我們展開家訪時,才真正走入了孩子們的生活。你會發現,電視上說的“家徒四壁”,是真實存在的:走進去是坑坑洼洼的地,小雞仔在屋子里到處跑,內屋穿來牛的“哞哞”叫聲,頭頂唯一的一盞電燈也布滿了蛛網和灰塵,西邊的墻壁是用幾根木板撘起來的。下午的陽光透過不規則的縫隙照到了屋里正在編制方布的奶奶身上,見到孫女帶著我們進來,奶奶也立刻站了起來招呼我們坐,我們也認真的和奶奶聊著家常,做著扶貧記錄。
? ? ? ? 我這才了解到,他們的生活是簡單淳樸的,卻又是貧窮落后的:簡單淳樸使孩子們保持著純真和自然;貧窮落后卻讓他們缺衣少食、成長受阻。我既希望孩子們能在大山里,就這樣,簡單、健康、快樂地成長,又不愿他們被貧窮絆住前行的腳步。我這才明白藝術、支教對于山區兒童的意義,才真正懂得了肩上責任之重。
? ? ? ? 相遇已是最美
? ? ? ? 我記得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個一年級的小妹妹問我:“老師,你來自哪里啊?”“江蘇。”“感覺好遠啊”,隨即便是沉默。我不禁看向她,她又突然抬起頭,視線相撞間,她笑著對我說,“要是你一直是我們老師就好了”。那一瞬間,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我也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天真甜美的笑臉,不會忘記那句話給我帶來的震撼。我不禁摸著她的頭:“老師也是這么想的啊”,而心里則有個聲音響起:“會的,我還會回來的!”
? ? ? ? 就像歌唱的一樣“因為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如果再相遇,我想我會記得你”——感謝這次短暫的相遇,給我留下了不一樣的回憶,一切的遇見都是上天最美好的安排,納墩的孩子,我會再回來的。
(文字:謝斌;攝影:楊希;編輯:朱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