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的結局是半隱變全隱,年羹堯的結局是被雍正賜死。
在劇中兩人都是雍正登基的功臣,鄔思道是謀劃之功,年羹堯是征伐之功。
1、 鄔思道之功
鄔思道擅長謀略,是雍正登基背后的謀士。鄔思道是被還是四爺的胤禛從打牢中救出來,開始只是在潛邸中當一個教書先生。但這并不是胤禛將他救出的目的,因此在接下來的追比國庫欠款、廢立太子、舉薦大將軍王、計取《百官行述》、死鷹事件、弘歷博康熙歡心、康熙駕崩前夜等事件中屢屢窺破康熙心意,給四爺胤禛出謀劃策,為胤禛的奪嫡之路指明了方向。
2、 年羹堯之功
年羹堯是四爺胤禛府上的包衣奴才,是四爺胤禛的一把鋼刀,江南賑災保駕護航、追比欠款充當先鋒、剿滅江夏鎮追回《百官行述》當票、就任甘陜總督防范胤禵、西北平亂等事件中是雍正皇帝登基前后的武力擔當。
兩人的功績都不小,但是最后卻落了個不一樣的結局,原因全在自己。
1、 鄔思道知進退,活
鄔思道在康熙駕崩當夜,就已經想好了急流勇退。并提出了半隱的方案。要讓雍正既能夠找到自己又不用擔心自己會背叛。鄔思道半隱隱到了雍正心腹李衛的官衙,做了師爺。
方便了雍正對自己的監視和控制,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一段時間以后,借著幫助田文境解決諾敏案的由頭,來到了田文境處。
田文境不了解鄔思道的身份,嫌他光拿錢不辦事,把他趕走了,正好中了鄔思道的計,鄔思道立刻逃之夭夭,由半隱變成了全隱。
2、 年羹堯不知足,死
年羹堯隨著官職的不斷升遷,開始不安分了。血洗江夏鎮給胤禛惹下了天大的麻煩,金銀財寶一掃而空,卻沒有上報胤禛。
私下接觸八爺、十四爺給自己找退路,不能從一而終。西北平亂時養匪自重,生活奢靡,還學皇帝“翻牌子”。凱旋回師時坦然接受百官朝拜,目空一切。朝堂上大放厥詞,“將士們只知軍令,不知道皇上”。雍正賜宴提了三個條件,全部拒絕……
年羹堯犯了皇上的大忌,焉能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