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胡謅卻胡謅的人人點頭稱其道出現世之態的喵蒙帶著《初次愛你,請多關照》40個愛情故事,在這入冬時節,想讓你至此之后的40分鐘、40小時、40天、40年后依然感覺溫暖。愛情里,有深愛、有背叛,有成全、有奢求,有放縱、有矜持,一切都在“愛”里,不管當時的心境如何,時間最后帶給你的只剩下回憶與暖意。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說,盡管我們知道再無任何希望,我們仍然期待。期待稍稍一點動靜,稍稍一點聲響”——最老土的搭訕
有的人行為上沒有這么豪放,但是嘴上尺度更大,可當遇見了心儀的那個她,不管是備胎還是等待,亦或是沒有他想象中女性所應該擁有的一切,他也心甘情愿承受著“愛的俘虜”,享受著世人皆可有卻非世人皆有的甜。這讓我想到昨晚遇到的嘴上尺度已經無比擴大的人物,聽得全場都與其弱弱叫囂,說是“弱弱”自然也就是職位壓身罷了,昨日的我默默吃飯,今日的我明白了,原來他這是年過半百沒遇到真愛的“可憐可恨”之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以為自己在尋找一個有歸屬感的地方,其實不是的,我們一直尋找著的是一個又歸屬感的人。”——我在抗日的時候,給你買了棟房子
有的人因為一個人,不會去權衡利弊、計算得失、比較優劣,他的心已經告訴自己,愛她,所以尊重她的選擇;愛她,所以成全她的成全;愛她,所以改變她不喜歡的自己,為她,一切曾經認為的不妥協都在瞬間轉變。電視劇里有的是豪門不顧親情、愛情爭奪家產的戲碼,現實里亦有因愛成恨將其毀容甚至致死的案例,愛,可以讓你變得瘋狂也可以讓你成長;愛,可以讓你感覺苦痛也可以讓你感覺甜蜜;愛,可以讓你放棄一切只為在一起也可以讓你因不愛而選擇金錢、權勢,這類人認為自己愛了,卻不想,是以愛之名去搶奪不屬于自己的妄想。
“也許對有的人來說,愛情并不需要證據,因為思念不會說謊。”——愛上一個人,所以一直一個人
有的人到了三十歲,仍然在等待自己理想中的愛情,想要如書籍中、電影里那樣真正符合自己想象的美好之人,在剩男剩女趨勢愈發高漲的今天。剩女們的心理:我比男的賺得多,為什么還要靠他養?我一個人也能活的很好,為什么還要相親湊合以免晚年凄涼?而剩男們的心理:我不能找能干超過我的人,又不能找只會在家吃喝干家務不做事的人,最好在外可女強人在內可小鳥依人,在外可充當門面在內可干好家務,完美之人又談何容易?正如高圓圓在剩女年齡與趙又廷大婚時所說的一句“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因為年齡,身邊之人將就的不在少數,社會的輿論、父母的面子、親屬的壓力全都壓在一個人的身上,似乎不去相親、違抗父母、拒絕結婚就是不孝的代名詞,而仁義禮孝的傳承不允許我們違背、反抗,可有時,反抗與違背何嘗不是真的幸福與將來。
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將你帶入一個個他與她、他(她)與你、你與我的故事,看似已被說爛的題材卻在一句句傾訴之間化為我們身邊甚至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現實。每一段愛情的開始,我們不知道它會不會哪一天分崩離析,卻在那一刻希望皆為永恒,記得一位密友說過:百年好合又如何,半百好合我亦足矣!聽時,醍醐灌頂,如是,當我們遇到愛情時,也許是二十來歲、也許是三十來歲、也許是四十來歲,不管是哪個年齡,除非對自己的健康過分自信,不然不就是半百好合足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