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之前隔三差五就上微博熱搜的電視劇《小歡喜》?
劇中,控制欲極強的單身母親宋倩與逆反的乖乖女喬英子可是狠狠地把觀眾虐了一把,網友更是直呼“有這樣的媽媽也太恐怖了吧?!?/p>
為了能更全面地照料高三女兒喬英子,宋倩不惜辭去了重點中學金牌教師的工作;
為了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她每天早上逼英子空腹生吞海參,并且不能吃外面的豆漿油條;
為了能隨時監視英子的學習情況,她將挨著書桌的那面墻,改成了玻璃窗,窗簾一拉,房間里面的情況就一覽無余;
不能參加一切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活動,不能有早戀的苗頭,甚至不能老是和爸爸見面,英子一直活在母親極度壓抑的束縛下。
就連夢想也被母親內定為考清華北大,而英子卻一心要考南大天文系。
長期“全包圍”式的關切,讓宋倩與英子間誤解和矛盾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重壓下的英子終于崩潰,跑到河邊自殺。
當看到準備跳河的喬英子,宋倩居然邊哭邊問,“你為什么非要考南大啊。”
英子那句歇斯底里的“我就是想要逃離你”或許就是她內心深處藏了許久的秘密。
無可否認,宋倩很愛自己的女兒,事事周到,無微不至,但不過是她一葉障目,自以為是的愛罷了。
包辦,控制的同時,扼殺的是女兒的自由與靈魂,捆綁式的付出更像是一種愛的枷鎖。
心理咨詢師作家武志紅在圓桌派上分享過他來訪者說過的一段話:“在中國你想體驗當皇帝特別簡單。當你生孩子,怎么對待孩子都行,然后道德,文化幫你解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p>
“我這都是對你好呀!”
“聽我們的,爸媽不會害你的?!?/p>
“你可是媽媽的一切,可不要讓我失望啊?!?/p>
這些是父母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
聽起來用心良苦,而實質上這是很可怕的話。
這世上,有太多的父母,總喜歡以愛的名義讓孩子產生愧疚感,以達到綁架孩子人生的目的。
林峯有一句歌詞:“愛太重,深呼吸,欠缺空氣”用在這里也不為過。
負擔累累的愛,只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比起一味付出,適當放手才是一種愛。如果你們希望我飛得很高,那么就不要給我愛的負擔。
囚禁式的教育不禁讓我想到了另一部電視劇《暗黑者3》 。
二十多歲的吳洋是生物系的高材生,年紀輕輕便榮獲了世界級生物獎項,本有光明前程的他,卻被母親逼成了一個殺人兇手。
因父親早逝,吳洋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育成才。
吳母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即便吳洋成年了,她還是嚴格管控監視著吳洋的人生。
在很多人眼中,吳洋就像是一個被母親掌控生活的傀儡。
背景中的白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時間安排,事無巨細,就連他什么時候要上廁所都吳母都做了嚴格的規定。
吳洋本以為去了美國讀書就可以脫離吳母的掌控,怎奈吳母竟然打算辭去工作陪他出國。
時隔十年,吳洋偶遇了念念不忘卻的女同桌千羽,不料這一幕被吳母發現了。
吳母為了斷絕他們之間的聯系,要求千羽刪掉兒子的聯系方式,爭執之中,千羽不慎跌落樓梯流產。
目睹一切的吳洋,又想起了當年的傷心事,心里對母親的恨意一觸即發。
他的人生本就灰暗,千羽的出現好不容易帶來了一丁點光亮,不料吳母又再一次親手破碎了他的希望。
他的理智在母親的控制下茍延殘喘,岌岌可危的人生,一根導火線就足以摧毀。
在殺掉吳母后,吳洋在天臺一躍,結束了自己無奈的人生。
無理取鬧和瘋子一樣的控制欲的母親,害了自己的同時,也害了吳洋。
回歸現實生活,我腦海中第一個閃現相似度極高的“北大學子弒母案”。
2019年4月20日,逃竄多年的吳謝宇終于落網。
最近,案子終于取得了新進展,一個真實的“吳謝宇”,正逐漸向世人顯露。
不過隨后吳謝宇又改口作案動機,將 “殺母是為了幫母親解脫 ” 的表述改成了“協助母親自殺”。
事情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但真相的背后我們應該反思些什么?
他們極端的行為到底是重壓之下必有的反抗,還是哀莫大于心死的絕望?
我想,所有的愛,都應有一個適當的尺度,滿則溢也。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是個獨立個體,都有說不的權利。
不要把自己的一廂情愿當成一種深愛,過度的控制只是一種病態。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是關于一位成功媽媽分享了自己教育方式及理念的。
主人公叫做陳美齡,香港人,14歲出道,在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人氣不亞于山口百惠、鄧麗君,是炙手可熱的華人歌手。
因年少就出道,她當時沒有受到系統的教育,父親因此告誡她一番。
錢財,名譽都是會消逝的東西,只有知識一旦入腦,才不會被奪去,一定要珍惜學習的機會。
深思熟慮后她選擇暫別歌壇,遠赴多倫多攻讀兒童心理學。
在她的教育理念下,三個兒子都考進了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學。
其中有兩個理念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很多父母都無法做到。
一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給孩子過多的負擔;二不要替孩子做選擇,懂得自我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反觀現在的社會,父母好像都在熱衷于給孩子制造各種各樣的學習機會,為自己的孩子規整人生。
拒絕就是不懂事,不孝順,而成績不好,表現不佳就是枉費父母苦心。
一句句“我是為你好”看似以愛為名,實則變相強迫。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不是扯?
正方辯手肖驍自述他從小就生活在愛的海洋里,無論大事小事,父母都會幫著各種各樣的決定。
但當他上高中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活得太不快樂了,他突然不想再吸收父母們的建議了,而選擇了當一個快樂的小娘炮,并且將這種風格延續至今。
他有一段話讓我記憶尤新,無比贊同,“最無私的感情,并不是你嘴上說著為我好,然后用你的方式一直給我愛,而是哪怕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回過頭,你依然都在?!?/p>
一株植物,你滿意歡喜地種下,然后瘋狂地澆水施肥。
但結局往往是葉子變黃枯萎,奄奄一息。
過度的代價是物極必反。
成長,永遠是在合適的環境里,適度的條件下,自我汲取,努力扎根。
漫漫人生路上,你可以給予他們建議,但不要強加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守護他們的身體,但不要摧毀他們的靈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