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相》一部跌宕起伏的歷史劇,用人物折射了朝鮮世祖篡位一段歷史,故事嚴謹,跌宕起伏,首尾呼應,伏筆暗示,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 觀相師金乃敬、兒子振衡、小舅子隱居山野,由京城漢陽第一老鴇找到,請出出山觀相,單憑面相能觀未來之勢,其時名聲大震,酒店客如云來,人生職場,莫過于此,看到此處本以為此片是部勵志片,屌絲的職場奮斗史,但筆鋒一轉——一次金乃敬受官府所邀,但憑觀人面相而為官府破了一起漢陽殺妻案,以致名震京師,還轟動了當時的左丞金宗瑞,此刻,一位觀相師的命運由此改變,而后,一個國家的安危也由此左右。
? ? ? ?世人皆言左丞金宗瑞面相如虎,觀相師金乃敬觀之,一語命中,果言如是,左丞大喜,二人遂生惺惺相惜之情,左丞便將觀相師留為己用,以查辦官員貪腐。說來不信,單由個人相貌斷定貪廉與否,一一查辦,卻毫無差池,瞬間朝野上下,無不驚駭。
? ? 皇帝聞訊,金鑾殿上,速速召見,大罵荒唐,怒斥觀相師金乃敬。金生畏懼,殊不知朝后皇帝親臨金處,道明原由,方知皇帝自知病重,天不假年,世子年幼,擔心自己死后有人篡逆之心,遂召觀相師觀看朝中大臣面相,以作未雨綢繆,提早提防,不宜在朝中嚴明,故佯作怒斥觀相師之舉,以松懈各大臣惶恐之心。
? ? 觀相師金乃敬,一介平民,朝夕瞬變帝王心腹,行走于朝野之間,安插在百官之中,觀眾看來,剎間無不羨慕,也算權貴一時。可是觀看百官眾相,無一是反賊之相,皇帝驚疑不定,自是對胞弟首陽大君位高權眾始終放心不下,皇帝駕崩,遂下密旨,請觀相師金乃敬對幼年的皇帝對待自己的兒子一般,將其輔佐成王,此處見圣旨,已天人相隔,然托孤之情,發(fā)由肺腑,字字皆血,老牛舔犢之情,催人淚下。皇帝崩后,真正首陽大君來祭拜,觀相師方察此人才是真正反賊之相,上次觀百官之相的不過是假冒的首陽大君,騙過觀相師耳目,金乃敬大呼上當。
? ?于是,觀相師金乃敬聯合左丞金宗瑞將先王旨意告知幼王,欲意提防首陽,幼年皇帝與首陽大君有叔侄之稱,自是不信觀相之術,更不信自家叔叔私懷篡逆之心。無法,觀相師金乃敬便思道,添痣改命之法,在首陽大君敬貢大明王朝之時,用計在其臉上動了手術“添痣”,看到此刻,不由思來,在五百年前那種條件下,添痣之巧妙,著實令人嘆為觀止。首陽之臉便成反賊之相,小皇帝察之,驚魂不定,此刻亦有流放大君之心,于是定計送大明官員之后趁守衛(wèi)稀松擒首陽大君。
? ? ?觀相師兒子振衡入朝當官,言切頗直,得罪權貴,害瞎雙眼,嫁禍左丞金宗瑞,觀相師金乃敬的小舅子大怒,從小把振衡視為自己生命,如今外甥遭遇,豈有不忿?誰知,惱羞成怒之下,將左丞擒首陽之計告訴了首陽,首陽隧在左丞動手之前派人親手殺害了左丞,還任意百官,挾持小皇帝。
? ? ? 觀相師金乃敬大勢已去,兒子振衡也被首陽殺死,喪于非命。自己也魂銷命斷,不問世事,又回到了原來的山野之中。此刻首陽大君已登基稱帝,其坐下軍師韓明澮惜觀相師金乃敬之才,欲請出山,觀相師又給韓明澮看了面相,說:“一張好奇怪的臉,看似低賤卻又高貴,但是結局很不好,注定是被砍頭的命。”韓明澮問觀相師金乃敬此言大驚,于是此后半生兢兢業(yè)業(yè),從不樹敵,直到壽終正寢,安然無事,方料,十七年后韓明澮因和燕山君生母尹妃之死受牽連,從墓中掘出尸骨再行斬首之刑。
? ? ?故事便以此結束,看完后頓覺人生百味,唏噓不已,故事取材歷史典故,卻不死板,劇情嚴謹,跌宕起伏,伏筆暗示,首尾呼應,計中計謀,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其有兩點令人不解:堂堂一個左丞大人,權傾朝野,商議國家大事攘初奸兇,卻僅僅只有二三守衛(wèi),當時官員安全是這樣子的嗎,似乎不合后人常理,此不解之一;觀相師金乃敬能從面相判斷人未來之勢,為何又不能斷定自己兒子未來死于非命的厄運了,明知死路無疑卻不制止,這不矛盾嗎?此不解之二也。帶著兩個疑惑,我又從頭看了一遍,觀相師隱居山野之時就極力反對兒子參加科舉,對小舅子有“叛賊家庭出生”“當時我們在漢陽有多少房子,妻妾子女站成一排”云云,此話隱隱中透露他家先前定是名門望族,卻因政治糾紛而沒落民間流亡山野,似乎再不想讓兒子以叛賊身份振興家族榮耀,而后在漢陽與兒子私會,言道“不要讓面相朝不好的方向發(fā)展”,這能算提醒和糾正之意嗎?首陽大君也帶著疑惑自言道“自己兒子會這樣斃命,他事先知不知道”,但反過來看,金乃敬初乍漢陽破殺妻案便說過“面相再好也會根據對方的面相而改變命運”莫非這就是命理伏筆,最后又隱居山野與韓明澮道“我只能看到人們的面孔,卻沒有看到時代的車輪”,方知大廈將傾一木難支的道理,這句話是頗有領悟的,似已超脫觀相所能,而能洞悉人間世態(tài)了,恰如當今社會稚子孩童能玩手機電腦,并非孩子聰慧所能,而是時代發(fā)展所致。
? ? ?無疑,《觀相》是一部上層次的、有文化底蘊、有深度內涵、有精髓思想的電影,我縱筆下千言卻不能詮釋其精妙之萬一。嗚呼!唯有一觀,方知相之本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