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食物,除了好的食材,原來還要花時間,精力和情感。
還記得冬天從鄰居家采來的蘿卜菜,經歷了柴火灶鍋里的三蒸三曬,還有山泉水的沐浴,實在不舍得將它閑置在柜子里。
小時候,只有春節去爺爺家才能吃到特別好吃的梅干菜扣肉。如今若不是有這樣的閑情逸致,估計那樣的美味只能留存回憶里。
食物真的會有記憶的。整塊五花肉用八角,桂皮,料酒在鍋里燒開,然后轉小火煮到8分熟,取出瀝干,抹上老抽。然后鍋里熱上些許油,將肉塊皮面朝下,煎到金黃起褶,油滋滋的往外溢。切成1厘米厚度。鍋里的油繼續放大蒜,料酒,醬油,冰糖小火熬制。
在碗地依次放上厚厚的蔥段,切好的五花肉,浸泡1小時以上的梅干菜,少許香料,最后淋上湯汁。放到大鍋里蒸上6個小時。
最后取出,將盤子扣在碗上,倒過來,一份地道的梅干菜扣肉就做好了。
香氣中彌漫著柴火的味道,梅干菜潤口中帶著回味,肉肥而不膩,晶瑩剔透,熱氣騰騰,抵擋不住這樣的誘惑。若是在城里,定是燒不出這樣的美味,畢竟誰等得起花上好幾個小時做一道菜?也沒有燒柴火的條件。
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深刻的品嘗出柴火的魅力。食物中會帶著時間的記憶,溫度,和自然賦予的仁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