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準備去洗澡,收到朋友發來的微信消息,便回了句:“我的洗澡水熱了,先去洗澡,一會再聊”。她問了一句“這么熱的天,你怎么不洗冷水澡了,以前初中高中那會不是愛洗冷水澡呢嗎?”我說“習慣了,快四年沒洗過冷水澡了,不敢了。”說完后,卻是豁然一驚,原來習慣竟是件這么可怕的事。適應了,習慣了,心便自愿地沉淪其中,不管那種生活是你痛恨抑或喜歡,日復一日。
習慣到底是什么,習慣有什么特點?
關于習慣,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
關于習慣的特點,綜合心理學家給出的解釋是:
1.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2.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它與人后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系;
3.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的、情感的內容;
4.習慣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可能起到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
習慣到底有多可怕?
說真的,習慣是件很可怕的事。
習慣了陽光,就覺得陰雨天討厭;習慣了乘車,總覺得步行特別的累;習慣了掌聲,就覺得臺下的寂靜是一種反常;習慣了擁抱,誤以為分手和自己無關。所以活在習慣里的人,最容易被生活捉弄的手足無措。
初中高中那會,夏天洗冷水澡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哪怕是冬天,有時候也會洗個冷水澡。所以剛到北方那會,也想繼續洗冷水澡,但是洗了一次之后,發現北方的冷水和南方的真不一樣,哪怕是夏天,仍舊有一種刺骨的冰涼,冬天就更不用說了,從那以后,就再沒洗過冷水澡。所以哪怕現在回到了南方,哪怕天氣再熱,卻也不敢嘗試去重新洗冷水澡。不敢去改變那個堅持了四年的習慣,怕嘗試后會體驗到那種刺骨的冰涼。
半夜,朋友問你怎么還不睡,你說習慣了晚睡,朋友說晚睡不好,勸你早點睡,你說沒事沒事,習慣了。可能我們真的是習慣晚睡了,誰叫手機真TMD的太好玩了。但是真的是習慣了就沒事了么,并非如此。我們現在習慣了晚睡,那么未來我們也許需要習慣去醫院。
習慣,有時候能為我們保持一種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了,我們可能會失去某些東西,而我們為了不失去這種東西,便不愿去改變這種習慣從而打破這種平衡。你想減肥,卻不愿意打破自己愛吃不愛動的習慣,因為你覺得一旦打破這種習慣,你便不能享受美食與慵懶;你想練一手好字,卻不愿去摒棄你那浮躁的習慣,靜下心來好好去練習,因為你覺得打破了那個習慣,會浪費自己的時間;你想找一份挑戰性更高的工作,卻不愿意放棄現在的安逸的生活方式,你怕一旦打破這種方式,生活那把安逸平穩的秤會傾斜……
你堅持每天早上六點起,如果有一天讓你睡到10點再起來,這時候你估計就不樂意了,覺得渾身難受;你每天晚上9點會去寫自己的日記或感悟,如果突然有一天,不讓你寫了,那我覺得你也會心癢難耐的;你習慣了每周三周五晚上去健身,如果突然不讓你去了,你是不是也會有心癢難耐的感覺,恨不得在原地就運動起來……
所以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習慣的奴隸,被習慣這個奴隸主驅使著。
如何養成你想要的習慣?
雖說習慣確實挺可怕的,但是不怕死的你總還是想養成某些習慣的,但是該怎么去養成呢?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復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同樣道理,任何一個想法,重復21天,或者重復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想法。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經變成了你的信念。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變,而你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重復,跨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復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一個人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人們“效勞”。 做一個有計劃的成功者,去有計劃地為自己塑造好習慣。當然,因為與之相對應的壞習慣已經十分頑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習慣時,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同時去克服壞習慣。 習慣的形成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既然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那我們也可以再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改掉它。
1. 提高對習慣的認識,并找出你不能持之以恒的真正原因
你很想養成某個習慣,但卻容易半途而廢,萬事總要會有原因,所以要找出堅持不下來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只看到它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同時也提高對這個習慣的認識,告訴自己這個習慣對自己有什么好處。比如早上六點,你跟自己做激烈的思想斗爭,掙扎著想起床,然而卻失敗了。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而了解你為什么總是沒辦法六點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同時告訴自己六點起來對自己的好處是什么,是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做一份自己喜歡的早餐還是可以悠閑的去散散步,不用急急忙忙的趕去上班。
2.堅持那些有密切關聯的習慣
很多習慣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比如說,早睡早起這兩者的聯系顯而易見。所以我們想堅持一個習慣,那么就要格外關注跟它緊密相連的另一個習慣,這樣才會有一個全局的改善。這些習慣會互相增強對方的作用,讓我們的改變也一環扣一環。
3.制定具體的時間表
定一個時間表可以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這個時間表一定要具體,然后嚴格按照上面的計劃執行。可以把計劃分成重要、一般重要的事、其他瑣碎雜事三個等級。要注意做每件事情需要的時間。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會低估我們真正需要的時間。要保持效率就要讓計劃變得更實用,所以在一件事進去到另一件事時需要加入一些緩沖時間。
4.找人監督自己,或者讓周圍的人一起加入到自己的習慣養成隊伍中。
每個人都有惰性,很正常。所以可以找人監督自己,或者對自己進行獎罰。另外,環境對習慣的養成也有很大的影響,就像上電梯的時候,正常我們都是面向電梯口而站,但是如果第一撥上的人背對著電梯口而站,那么后來的人肯定也會背著電梯口而站。所以可以找一個或者自己創造一個適合的環境來幫助自己養成習慣。比如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其他人,和與你有同樣興趣的朋友一起培養你們的習慣。
一部老電影中的臺詞:“先是痛恨這種生活,然后適應這種生活,最后離不開這種生活。”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確實不容易,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