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關于內在小孩這個課題是否已經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因為有老師們在參加了一期沙盤游戲療法的培訓之后,就有人推薦了《回歸內在,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先不說它的有無必要,先讓我們看一個案例。
A女士,在一起沙盤培訓課程中,聽到老師講到一案例,有一個15歲孩子出現的抑郁與焦慮,是因為小時候的農村上學地方,學校與家里要經過一個亂墳山崗的地方,有一次,晚上下自習遲了,她非常的害怕,低著頭只顧著趕路,但是猛然抬頭就看見一個黑影,瞬間就從眼前飄過,而且深深地的嘆了一口氣,她頭皮發麻,硬是憋住呼吸一口氣跑回了家,從此就害怕黑夜,害怕與人接觸,越來越嚴重,最后發展成了社交恐懼癥,抑郁癥了。
A女士聽到這里就渾身發麻,說到尤其對于恐懼的那些,她也是非常恐懼,不知道為什么,對于別人的東西,就如同觸及了自己的那根神經,頓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想哭的感覺。
于是A女士就爭取了案例的部分,在我們沙盤培訓案例展示的部分,自己做了來訪者,我們的督導老師就用了沙盤中的“場景重現”技術。
當沙盤中出現了背對著一個小女孩離去的奶奶,雙手捂著眼睛哭的小女孩,還有遠遠的完全與她隔離在另一邊的母親,在擺放沙具的時候,已經是情緒失控的樣子,當問及那個小女孩是多大的時候?發生了什么的時候,她已經泣不成聲了,
“奶奶說要去離開我,就沒有人管我了,”A女士哀吼著哭了起來,那種肝腸寸斷、纏綿糾結、壓抑困頓的釋放,如同一個山谷中絕望的孩子,哀嚎讓日月無光、天地混沌,甚至在那一刻,沒有天地存在,只有她與她的事件存在于一個獨立的一個空間中。完全讓我們擔心,她會隨時失去知覺的樣子,因為太悲傷了。
督導老師靜靜的陪伴她哭泣完之后,就對她說:“深深的吸氣,慢慢的呼氣,讓身體完全的放松,”這樣進行 了幾次之后,就引導著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你看看她多大了?愿意讓你擁抱她嗎?”
“你對你的內在小孩說,我來了,過去我一直忽視了你,現在我就像媽媽一樣,把你抱在懷里,愛著你,溫暖著你,從此以后我會一直陪伴著……”
“現在,讓你的內在小孩與當下的你合二為一,把你當下那種充實、溫暖的感受一直保存下來。”經過了老師的疏導之后,A女士平靜了下來,我們也是對于從小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引導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的成長,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深信不疑。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會或多或少的受傷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承受能力的年齡未必增長,有時會固著在某一個受傷點上,這時,我們就要與我們的內在小孩對話,更要接納、陪伴、愛護我們的內在的孩子,從而與我們一起成長。
《回歸內在》這本書里,你的內在小孩需要一位肯支持他、不會羞辱他的同盟、來承認他的被棄、被忽視、受虐和被困。這些都是處理內在受傷小孩的基本要素。
你的內在小孩長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