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漫長又短暫的旅途,人生的很長時間我們需要孤身上路,但如能遇到相知相守的伴侶則是莫大的幸福。伴侶對人生有多重要?看看《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和安杰一生經歷的風風雨雨就知道。
那我們該選擇什么樣的人生伴侶?沒有唯一的答案,但總有值得的參考。
1.條條框框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伴侶模樣,比如《父母愛情》中年輕的安杰,想要的是又高又大又帥的男人,深情的在耳邊說我愛你。但她卻遇到了沒什么文化的團長江德福,一個是資本主義家的大小姐,一個是貧苦出身的軍人,無論如何看不到能聯結的共同點,但偏偏時代和命運將兩個人推向了一起。
記得之前有位同學說:你仔細來聽,其實每首歌都有好聽的地方,就像普普通通的一個人,相處久了,就能發現他閃光的地方。
安杰的閃光點和明確,就是漂亮,一個漂亮就足夠江德福見之難忘。所以江德福剛開始吵著不找會跳舞的女人,但看到安杰,就打破了自己的條條框框。江德福的閃光點則需要日積月累的去了解和發現,責任、擔當、幽默,同樣能深深打動安杰,即使安杰之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嫁給一個名字土得掉渣的大老粗。
條條框框是用來遵守的,也是用來打破的。我們可以按照條條框框去尋找合適的人,但重要的是當遇到對的人,也能打破那些條條框框。記得在哪里看過:當你遇到一個不符合你條條框框的人,卻依然愿意跟他在一起,那說明遇到了真愛。
2.伴侶的相互包容程度直接影響幸福感
兩個人的相處是一個彼此交融過程,包括生活習慣、處事態度、未來規劃等等。伴侶之間需要交融程度應該是最深的,因為身邊的人是要時時刻刻陪伴走一輩子的人,而也正因為需要交融程度深,矛盾更多。
安杰和江德福本不是一個世界和階層的人,倆人之間也有各種摩擦和矛盾,但幸運的是兩人足夠包容,并給對方改進的時間和空間,也許正就是倆人原生家庭差異很大但卻能一直走下去的原因。安杰能耐心指導江德福培養衛生習慣,而江德福也很容易配合去做;江德福吃不了西式早餐,安杰也可以嘗試去做傳統的饅頭、稀飯。
相愛的人需要欣賞對方的優點,這是相愛的原因,但也需要理解并包容對方的缺點,也許這才是那些能長久幸福的伴侶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3.每個人都有堅守的原則和底線
太愛一個人常常會讓人迷失,失去原則和底線。而適當的付出以及有堅守的原則和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更能贏得對方的尊重。
江德福可以為了娶安杰,冒著丟失軍人身份,回家當農民的風險。這是他對追愛的付出,但也能在發現安杰的姐姐一家被打為右派,而安杰瞞著他,并且不去看望姐姐時大發雷霆。因為在他心里親人的血緣關系不能割斷,這是做人本心的問題。
現在有個戀愛中有個詞叫“舔狗”,也許每個深愛過的人都有當過舔狗的經歷或者時刻吧,為了某一個人舍棄了很多東西,一再降低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但到最后一敗涂地,然后才明白,對的人是兩情相悅,不是一廂情愿。
如果遇到一個人逼得自己一再放棄原則和底線,那就得思量一下對方是對的人嗎?適可而止,懂得放棄,才是一個成年人該做的事。
我們該選擇什么樣的人生伴侶?有人的伴侶是公主,有人的伴侶是平民,有人的伴侶是王子,自己的要選擇什么樣伴侶,唯有能綜合評估自身條件的自己知道,就像“鞋合不合適、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
PS.《父母愛情》中一些有趣的點
反復看了幾遍《父母愛情》,發現其中有些情景很有意思:
A.德花剛到他哥家時,安杰就覺得德花的名字叫不出口,就一直喊德華,后來所有人就真的都叫她德華了;
B.王海洋小時候跟他爸媽一塊吃飯,吐槽葛老師是老閨女,將來不一定嫁給哪個丑八怪,然后,后來他爸娶了葛老師(哈哈)。
C.劇中主要的幾個農村婦女王秀娥、張秀蘭都很趣,沒有太多文化,但都為人熱心,樂于幫助人,而且都很自來熟,王秀娥給安杰接生的場景和張秀蘭幫助剛到海島的安杰挑水的場景都很令人感到有趣和暖心。
D.劇中對親戚關系的表達很微妙。比如:希望你過得好,但又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安欣安杰身為親姐妹,既互相關心又相互比較,歐陽懿剛回青島時,設“鴻門宴”請江德福吃西餐,就是為了看江德福出丑,然后安杰心里生氣還跟安欣吵了一架,安欣一家被批為右派時,江德福和安杰又對他們極為照顧,并在他們平反是真心為他們高興,還主動為他們的女兒安排當兵。比如:安杰看出來德華想嫁給老丁時,偷偷去找老丁說親,結果被拒絕,但為了德華的顏面沒有給德華說過,就是當張秀蘭說安杰他們不管德華的事,不關心德華時,安杰寧愿被誤會,也不愿說出被老丁拒絕的事。這就是親人,平時爭吵或者耍個小心機,當還是真心的為親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