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食,怎能不提《紅樓夢》!
紅樓夢是文學的盛宴,亦是眾生百態的大集合。讀紅樓是一件樂事,因為如魯迅先生所言,能在其中看到種種: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初讀紅樓,眼睛里自然只有寶黛二人——他們是老太太的心頭肉,也是讀者們的心頭肉;再讀,便會看寶黛釵之外的更多角色,考究書里的情節;及至讀得多了,落在眼里記到心里的便更多了:封建家族的禮制、人情的冷暖、伏脈千里的細節呼應……當然,還有那些誘人的美食——
1.以食之名,心向往之
粗粗讀一遍《紅樓夢》,便會惦記書里的幾樣美食——僅僅是名字,就已經讓人神往。
譬如,第八回里秦可卿病中身體衰弱,老太太賞的一道棗泥山藥糕卻是“克化得動”——紅棗山藥皆是滋補之物,尤其適宜女性,也難怪病中的秦可卿吃得慣了。
譬如,第十九回,元春賞了糖蒸酥酪給寶玉,寶玉惦記著襲人愛吃便給襲人留著——卻被寶玉的奶媽李嬤嬤吃掉了,到底襲人沒吃上這酥酪,我卻對這道甜點念念不忘——貴妃賞的自然是極好的,賞給寶玉的可見也是寶玉愛吃的吧。曾見過這糖蒸酥酪的食譜,只是一直不曾嘗試過(有一次買了牛奶要做,結果發現買成了優酸乳……);
譬如,第六十二回里寶玉與芳官吃飯,食盒里幾樣飯菜,我獨獨記住一味胭脂鵝脯,不為別的,只因“胭脂”二字著實美——試問世間還有什么能比胭脂的顏色更好看呢?四個字便足以勾動食欲……
2.鐘鳴鼎食,大家風范
賈府這樣大戶人家,自然少不了大型宴會。奇怪的是如元妃省親這樣的大場面,竟不曾描述吃食——想來接待皇妃時闔府緊張,大場面之下便不會描述入口之物的這些小細節了。我想這也是曹雪芹的高明之處:大戶人家規矩眾多,諸如年節之類,必是禮節繁瑣,若是一一鋪陳開來,難免主次不分。于是在體現賈府飲食細節上,用在了重大節日、慶典之外的宴飲上,而這些宴會,全是為了樂子,美食也正是錦上添花,烘托了宴會的歡樂氣氛,也展現著賈府的鼎盛與衰落。
書里比較正式的宴請要數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這里的兩個章節,是借著劉姥姥的五感,帶我們了解了賈府這樣的高門大戶的講究。第一次宴請,只提到一碗鴿子蛋,被劉姥姥掉到地上,說“一兩銀子也沒聽見個響聲兒就沒了”。
重頭戲在第二宴。這一宴上的茄鲞,是書里唯一詳實地記錄做法的美食,也是讓我惦記好久的美食——鳳姐細說完做法,劉姥姥說“倒得十來只雞配它”——做法就不一一細說了,只說普通的茄子到了賈府,要用十來只雞做配角,做這樣茄子,得多大功夫?出來的茄子,是什么味道?——應該說是富貴人家太會吃,還是廚子太有心思呢?若是能“食鲞知味”,也是一件幸事。
宴后的“下午茶”也是十分誘人:兩樣蒸食是藕粉桂花糖糕和松瓤鵝油卷,兩樣炸物是螃蟹餡兒的小餃兒、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賈母嫌油膩,嘗了嘗松瓤鵝油卷,而玲瓏剔透的小面果子卻讓劉姥姥稀罕得不得了:
劉姥姥因見那小面果子都玲瓏剔透,便揀了一朵牡丹花樣的笑道:“我們那里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么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給他們做花樣子去倒好。”眾人都笑了。賈母道:“家去我送你一壇子。你先趁熱吃這個罷。”別人不過揀各人愛吃的一兩點就罷了,劉姥姥原不曾吃過這些東西,且都作的小巧,不顯盤堆的,他和板兒每樣吃了些,就去了半盤子。
劉姥姥所稀罕的,卻是賈府諸人的日常。鼎盛時期的賈府,一個鴿子蛋也許就足夠劉姥姥這樣的人家十天半月的飲食,從前文觀照后文,更可領會曹公行文之間筆力非凡——正是前文極力鋪陳了賈府的奢華,后文的衰落才格外凄涼。
另一個宴會便是第三十八回海棠詩社的螃蟹宴了。
賈府食蟹并無過多花頭,蒸籠里蒸過便是,可見吃蟹便是吃個鮮字。賈府吃蟹,講究之處卻在別處:一是食蟹的地方,選在了藕香榭,
“那山坡下兩棵桂花開的又好,河里水又碧清,坐在河當中亭子上,豈不敞亮,看著水,眼也清亮。”
想那秋爽時節,桂花飄香,河水清涼,而螃蟹肥美,這樣美好景色,怕是要多吃幾只才好。
二是吃蟹時,要熱著吃。鳳姐吩咐的是“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里,拿十個來,吃了再拿”——若是涼了,味道不好且不說,細菌容易滋生,對賈府嬌貴的的老太太、太太、小姐少爺們身體不好是真的。
吃蟹子的時候,還要有姜醋。平兒給鳳姐剔了一殼子蟹黃,鳳姐說的是“多倒些姜醋”——姜醋去寒氣,古老的飲食搭配法則,紅樓夢里可見一斑。
蟹子肥美,也不可缺了酒。配蟹子的酒也是有講究的——鳳姐給老太太剝蟹,吩咐的是“把酒燙得滾熱的拿來”;黛玉吃了一點螃蟹,便覺得心口微微的疼,不喝黃酒,“須得熱熱的吃口燒酒”,寶玉便命人取了合歡花浸的酒燙了一壺——配蟹的酒也有講究,而且也是要熱的才好。而體質虛弱如黛玉者,就不宜多吃蟹——大約也是一種遺憾。
三是吃過蟹子之后,還要用菊花葉兒桂花蕊熏的綠豆面子洗手,想來是去腥的吧。
四當然是最風雅的,螃蟹詠——同樣是吃蟹,吃貨只會說好吃,而大觀園里的哥兒姐兒們卻能蟹肉下肚,出口成章,自然是妙事一樁。
有趣的是,吃蟹的時候并沒見蟹八件的描寫,但不知賈府的蟹八件會是何等精致,書里未表,也只好任人想象了。
如林黛玉這樣虛弱體質,口福總是差一點兒——到了第四十九回,便是脂粉香娃烤鹿肉了!
大觀園的冬天到了,豪爽如史湘云便和寶玉商量著烤鹿肉吃,甚至還想要生吃鹿肉——可見這鹿肉是極嫩極美味的。最喜湘云性情中人,毫不在意大家小姐的形象,全無扭捏姿態,吃肉喝酒極是爽快:
“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果然,吃得酣暢喝得淋漓,蘆雪庵聯詩獨湘云的多——“這都是那塊鹿肉的功勞”。而此類食物,黛玉因為身子弱吃了不消化,就無福消受了。趕來湊熱鬧的鳳姐兒卻道“吃這樣好東西,也不告訴我!”——燒烤的樂趣,古人早知。
到了第五十三回,便是春節了。這里寫了賈府過節的場景,雖然沒有描述除夕夜宴,卻有烏莊頭來送年貨,長長的一份禮單,若是劉姥姥見了,怕是又要大吃一驚大開眼界。而寧國府的賈珍卻還嫌少——講真,全書最不喜歡的角色就是他了。
3.精致小食,最見用心
還有一些精致小食,說來也是令人津津樂道心向往之。
一個是第三十五回寶玉挨打之后想吃的,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這也是書里比較詳細地描述過的一味食物,根據鳳姐所述,其實是奢華版的疙瘩湯,只是這疙瘩湯的名堂,讓薛姨媽都說“你們府上都想絕了,吃碗湯,還有這些樣子,要不說出來,我見了這個,也不認得這是做什么用的”——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都如此贊嘆,賈府的講究真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了——四副銀模子,鑿的是各種花樣,精巧之處在于,鑿的花樣是豆子大小、有菊花梅花蓮蓬菱角共三四十樣——僅是這個銀模子,就費好大功夫吧,而鳳姐卻道“借點新荷葉的清香,全仗著好湯,究竟沒意思”。
這沒意思的湯,卻也許是曹雪芹記憶里難忘的食物吧,不然怎么會在書里這樣細細寫來。寶玉挨打之后想吃的湯,也是曹雪芹在后來的貧寒歲月里的美好回憶吧。
另一個是第七十五回的中秋節,賈母帶領夫人小姐們過中秋,這一節出現的食物有椒油莼薺菜醬、雞髓筍、紅稻米粥;第七十六回賞月聽笛時,賈母賞了吹笛人一味點心:
說著,便將自己吃的一個內造瓜仁油松瓤月餅,又命斟一大杯熱酒,送給譜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細細的吹一套來。
這一節原本我是不太在意的,之所以記住了是因為有喜歡紅樓的朋友提到這點心,巧的是這道點心真真有人做出來了——北京的富華齋便有這個。因此去北京游玩時特意帶了回來給朋友吃,這也是有生之年吃到的第一個紅樓美食了。能有人把紅樓美食做出來,也是我等喜歡紅樓之人的幸運。
這里有一處細節便是賈母見尤氏吃的是白粳米飯,便命人給尤氏添她吃的紅稻米粥,卻得知已經吃完——從前十來只雞配一味茄子,現在做飯卻要“可著頭做帽子”——老太太自說“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這不僅是打趣,也是實情——畢竟,寫出這鴻篇巨制的曹雪芹,正是經歷了家道敗落、由富貴而貧困的人生,他更懂得其中滋味。
曹雪芹雖出身富貴,卻并未趕上家族輝煌之時。童年時期也是過過錦衣玉食、富貴風流的生活的——這是他一生里最幸福的時光,也是他在《紅樓夢》里孜孜不倦刻寫的貴族生活的現實基礎——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經歷,才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否則,想象力又能有幾何,憑空捏造自然不會引得當時人稱道“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盛宴終會散,曹家的敗落一如賈府的衰落。《一代宗師》里葉問說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那我四十歲以前的人生都是春季。對曹雪芹來說,童年的經歷便如他人生里的春季,而被抄家之后,十年辛苦,落得“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真真是到了人生的冬季了。貧寒之際,“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舉家食粥已是十分清苦,而清苦之時還要落筆寫下一道道美食、一幕幕奢華,用自己的回憶溫暖現世的凄涼,將往日的美好回憶磨成墨,凝于筆端,付于紙面,這也是一種凌遲般的折磨吧,是身體上的饑寒交迫,更是靈魂上的深刻煎熬——往事不可追,來日未可期,唯有將腦海里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場面,記錄下來,在回憶變淡之前,在肉身消亡之前,即便食不果腹,即便茅屋寒窗,也要寫下來——縱然“長恨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卻依然“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他是用自己一生的心血,烹制了《紅樓夢》這一道永不散去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