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終其一生不斷探索市場,卻從未花時間去了解自己。有人始終不了解失敗并非來自于市場,在市場中自己敗給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來自于其內心。投資市場不同于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當人們從事任何其他社會職業時,人性的弱點還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起來,但在投資市場上,每個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點充分地表現出來。公開競價就是公開展示人性。一根K線,兩種顏色,三個部分,四種價格。是恐懼、貪婪、憤怒、猶豫、欲望、無知與審慎、智慧、知識、覺悟經過激烈的搏殺后在盤面上留下的痕跡。
在交易中人性的貪婪具體表現為:
1、重倉交易、頻繁交易,期望一夜暴富。
2、賺小錢賠大錢,當賺錢時覺得“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急于獲利了結。而在賠錢時不愿意小賠離場而是緊緊的拿著虧損單,希望價格回到開倉價附近賺錢后再平倉,而導致損失越輸越大。
3、害怕踏空錯過行情而去逆市交易。透過自己在市場中的行為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而認識自己更透徹,你就會越接近市場的本質。
人性的恐懼的具體表現為在市場反復攀升達到或接近最高點時,怕自己誤了班車而不怕市場已十分脆弱而買入。而在市場長期下跌周圍一片悲觀,怕世界末日到來而揮淚斬倉。人類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牛頓、愛因斯坦、羅斯福都在證券投資中遭受挫敗。
牛頓在事后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由此可見,在市場中保持理性和清醒是何等的難能可貴,而要成為贏家則必須克服自身的弱點。敢于堅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正如巴菲特所說:“我們也會有恐懼和貪婪,只不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
交易中的人性弱點,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想要完全克服是很困難的,但是它們的表現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資者是能夠成功地把它們控制在一個適度的范圍內,不使其影響理智的思維。
恐懼和貪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并非金融市場獨有現象。正因為有了恐懼,人類才擁有了主動規避和逃離危險的能力;正因為有了貪婪,人類才擁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所以,不能一味去壓抑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這樣只會憋出心理疾病。
貪婪和恐懼雖有消極的一面,但也有積極的一面。欠缺的是,投資者沒有建立和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來修補人性的弱點,無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或許有投資者不解,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真能剔除貪婪和恐懼的不利一面,而發揮積極有利的一面?
事實上,很多投資者都是依靠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賺了大錢。他們除了細致的研究外,在交易策略和執行上也嚴格遵循交易系統。
在趨勢明朗的背景下,設置好可控的回撤幅度,余下的只是等待利潤增長,只要不觸發交易系統的出局底線,就持續“貪婪”下去,“盡享”整個上漲行情。此時交易系統就會幫助投資者發揮人性中“貪婪”的優勢,吃到“整條魚”。
而當趨勢不明朗時,交易系統就不會發出進場信號,避免因盲目而參與交易,提醒投資者應該“恐懼”。因此,交易系統會幫助投資者發揮人性中“恐懼”的優勢,避免投資者頻繁交易,從而規避風險和損失。
由此來看,貪婪和恐懼這兩頭“猛獸”,欠缺交易系統這位“馴獸師”。
在趨勢行情降臨時,唯有“貪婪”才能把握住機會,才能賺大錢;而在振蕩、不確定的行情出現時,唯有恐懼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因此,交易系統設置的入場條件和出局條件非常關鍵,這需要投資者因時制宜。
投資有三種境界:哲學境界、技術境界、盲從境界。
哲學境界的基本要求:尊重、服從而不是想象市場,亦即尊重市場的不確定性。技術境界孤芳自賞,重判斷輕服從,思維復雜;盲從境界無章法。
哲學境界是交易者的最高境界,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人是鳳毛麟角。多數人何以難入此界?其一,90%的人不明此界的存在;其二,99%的人不明此界的基本要求;其三,99.9%的人無法履行此界的基本要求。
哲學境界包括若干層次,由低端的進退有度,到高端的進退自如,最高層次具有上善若水、返璞歸真、無招勝有招的特點。進入這個境界的交易者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尊重、服從而不是想象市場,他們絕非技術至上論者。成功的交易者通常已進入哲學境界,具備穩定盈利的能力。此界交易者了解自身的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將哲學境界的市場參與者劃分為點、線、面三種類型,則點為低頻交易者,他們知道哪些機會適合精確打擊;線為中頻的波段交易者;面為超高頻交易者,他們有過人的日內交易天賦和盤面識別能力。
哲學境界的基本要求:尊重、服從而不是想象市場,亦即尊重市場的不確定性,例如,他們不會將對市場的任何技術性判斷凌駕于市場;結合自身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強大的心靈或人性控制力,心靈控制力是指交易者在市場出現出乎意料的波動時,大腦對心理波動的控制力,心靈服從大腦,大腦服從市場是此界人士的核心優勢,當市場與判斷發生沖突時,最容易產生心理波動,在這種情況下,輕判別、重服從非常必要;控制風險第一,放飛利潤次之;小虧多于大贏,大贏多于大虧,達到此境界后處于穩定盈利狀態;要有營造哲學境界的意識。
技術境界是中等境界,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復雜而失真、有招而自信的階段。其主要特點是重判別、輕服從。程序化交易者和技術至上論者歸入此界。他們精益求精,飽讀經書,幾乎涉獵所有現有的理論。有的墨守陳規,不愿突破前人的理論桎梏;有的具有創新精神,通過各種努力研發了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甚至提出了新的理論。通病是對單一或多元技術的執迷,口頭上順勢而為,實際上凌駕于市場。其主要虧損形成于日常磨損和違背市場規律的逆勢交易。
盲從境界是初級階段,即無邪而真、無招而不自信的階段。有一定的求知欲,但不知從何下手,喜歡泡論壇、尋高手,缺乏獨立見解。不過,此界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中有一些自律較好的交易者,有穩健的資金管理和執行力,則其績效未必遜于技術境界的交易者。
三種境界的核心差異是什么?哲學境界完成了人性調理,輕判斷重服從,行事簡捷;技術境界孤芳自賞,重判斷輕服從,思維復雜;盲從境界無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