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平臺公眾號,ID:文軒讀書會WENXUAN,文責自負。
“解決問題不能站在產生問題的維度上,而要升維,在更高維度去切入。”
在給定一個博弈結構以后我們很難從中跳出來,就會產生囚徒困境,甚至內卷。最好的破局方法就是在博弈結構上做出改變,善于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世界經濟迎來百年大變局 ,企業競相轉型升級,“破局”成為人人關注的高頻詞匯。王洛教授認為破局的關鍵是升維,即跳出既定思維框架,換個角度,引入第三方,重新塑造博弈結構。
舉個例子,空城計表面上是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博弈,但如果僅是這樣的話,以司馬懿的睿智完全可以派出一小隊人馬一探虛實即可,反過來以諸葛亮的聰明他也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這個博弈的巧妙之處在于他們同時知道諸葛亮出局意味著什么,司馬懿滅掉諸葛亮那么對于曹魏家族而言自己將會失去利用的價值,所以讓空城計得逞才是這場博弈的最優解,真正的格局是看到給定條件之外的東西。高手間博弈,破局的關鍵在于引入第三方進行升維。
《財富金球》博弈模型也驗證了引入第三方博弈破局的方法,尼克聲稱要選擇“獨占”但其實選擇了“平分”的策略是最聰明的策略。尼克深知,在這個游戲里,只要有一人選擇“平分”,這筆獎金就會離開節目組,落在兩個人之間了——潛臺詞是,除了兩個人的財富金球博弈,還存在著玩家與莊家的博弈。面對莊家,兩個選手有著共同的利益。首先要保證這個錢落在玩家之間,剩下的才是玩家之間怎么分配獎金的事情。
行業之間固然有競爭,但它們之間也有共同利益—消費者需求量和市場規模。換句話說,競爭者之間不僅有各自的利益,還有行業的利益。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行業利益,行業的蛋糕不能做小,剩下要考慮的才是蛋糕怎么分的問題,所以降價從來不是一個好策略,它會將市場蛋糕做小,形成惡性競爭。
博弈有個弊端,當每個人都做最壞打算時,整體結果雖然趨于均衡,但最終是一個雙輸局面。甚至比雙輸更壞的是產生了單方輸贏的結果,這違反了博弈論共生共存的初衷。管理就是為了幫助人們在兩難場景中,走出“雙輸”的囚徒困境,達到雙贏合作,也就是從非合作點走向合作點。
在博弈結構上尋求變化是格局的突破。在沿給定思路解決問題無解的時候,就需要突破原有格局。但是如果問題本身是過時的、錯誤的,那么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需重新定義博弈結構。不可否認,管理人員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錯誤的問題,與其花費大量精力在優化“傳呼機”性能上,不如早點研發“手機”,這個過程會很難,但是必須得這么做,創新是找死,不創新就是等死。
在公司里面,普遍存在過度迷信量化管理而忽視了無形化目標的情況。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被所謂的“量化管理”充分洗腦的世界。績效考核、KPI管理、點擊率、流量、規模、利潤等量化指標成了管理的全部,這種為績效而績效、為考核而考核、忘掉或不顧其背后無形化目標的行為會帶來很多問題。人不具備理性思維,人只有思維習慣。
普萊斯定律告訴我們,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企業員工總數平方根的員工做出了大約50%的貢獻。我更愿意把它稱為嚴格意義上的二八法則,這是領導者合理化布局的一個重要依據。對管理活動而言,二八分布的意義就在于,如果找對了起頭部作用的要素,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沒有找對,始終在尾部做文章,則事倍功半,效果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還有反作用。
在彼此博弈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作惡和投機的行為,博弈論為我們提供了針對性的破局方法——“一報還一報”策略。這種策略也可以被理解為重復的“囚徒困境”演化的結果。這個策略很簡單,第一步亮出我們的誠意,選擇合作,第二步只需要重復對手上一步的策略即可,對手不合作我們也選擇不合作,對手合作我們也選擇合作,最終就可以反復獲勝。
電車問題也是一個兩難問題,從功利主義來說,放棄一個無辜者選擇救五個人無疑是最優解。但是,我們沒有理由讓一個人為五個人做出犧牲。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接受這個社會上少數人就應該為多數人做出犧牲的這種價值觀,那么這個社會上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任何人在某個情景下都會變成少數人。
只想著輸贏,以輸贏判定勝負是一種決策策略,但更高維度的決策是把游戲玩下去。把有限游戲轉化成無限游戲。有限游戲,其目的在于贏得勝利,如體育競技;無限游戲,旨在讓游戲無限進行下去,如婚姻。所以在婚姻中,最優的博弈策略是讓婚姻延續下去,而不是所謂的講道理,爭輸贏。
政府開發的景區也很容易陷入有限游戲的范疇,導致開發的商業景點很難積累出良好的商業道德。雖然政府想要將其打造成無限游戲,讓游客絡繹不絕。但是大部分游客只來一次的事實會讓當地人由于功利心作祟而喪失初衷,割韭菜、欺騙消費者,讓游戲變成有限游戲。
當然,金融、資本、投資都是有限游戲。這里并不是否認金融、資本、投資行業的價值,這些行業的特點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追求最大的回報,這也正是資本家和企業家的區別。
真誠是最優的博弈策略。這也是任正非等老一輩企業家的操守,任正非經常說經濟不能資本導向,在華為的管理上,他一直堅守這個信念,以企業發展為目標,而不是以在資本市場退出為成就,關注并努力打造管理、流程等核心競爭力。
不確定性決策的原則是去尋找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事實上,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沒有任何辦法保證我們的決策是正確的,這時候,決策者最理性的做法是最大化自己的機會,不論是維克瑞拍賣博弈模型、亞里士多德的麥穗問題、秘書問題、公主選胥等問題都符合不確定性博弈的原則,掌握37%的原則將有助于實現這一點。
確定性讓人作惡,概率讓人投機,不確定性引發敬畏之心。長期永遠優先于短期,價值觀永遠優先于利益。在不確定環境、“算無可算”的情況下,升維是最大化機會的決策原則,也是戰略和創新的核心。跳出既定的思維框架,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并在博弈結構上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