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最好的推銷員”,不妨回想一下,“今天和朋友聚餐,朋友會說某某餐廳不錯”,“出門去采購些日常用品、鄰居會說某某地方的東西好用又便宜”,“去淘寶上買個東西、朋友會說某某店物美價廉”,我們不知不覺按照身邊人的推薦去購買物品,這就是“從眾心理”,就算沒有在這些地方買東西,也一定會去這些地方看看合不合適。就連我們自己,發現某個特別好的產品,也會像身邊的人安利,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其實這些滿滿的都是套路,有時候套路的你心甘情愿拿出錢包付錢、感覺自己真是賺到了,有時回家左想右想都感覺不對勁、有種被坑了的感覺。所以購物要慎重、避免盲目從眾,要買自己喜歡和需要的物品,不要東西買回家、就扔在一邊不聞不問,經常這樣就要做好家里變垃圾場的準備。
被別人安利物品的時候,一定要想想這件物品自己能用的上嗎?自己喜歡嗎?不要因為一時沖動,將這件物品買下來,買了不用才是對物品最大的不尊重,并且購物是需要成本的,不要讓自己花錢讓物品換個地方長毛。安利別人物品的時候,一定要確定這件物品實用性或美觀性很好,而不是為了幾塊錢的返現,就去安利這件物品,這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不尊重。
現在大部分人購物,肯定都會先看這個店鋪的評分高不高、銷量好不好、價錢合不合理,才決定要不要購買。導致現在購物有返現,你給我好評、我給你紅包,其實紅包可能就幾塊錢,但大部分人都會為了幾塊錢的返現,只要物品沒有太大的缺陷,都會去給好評,其實并沒有人缺這幾塊錢,但是總會想就給個評論而已,又花不了幾分鐘,可以省幾塊錢為什么不做呢?其實這不是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個人原則問題。你可以為幾塊錢給好評,別人也可以,到最后,誰還能在網上買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人人都有“懷舊情緒”,“某樣東西用慣了、說什么也不換”,“常用的東西就一個牌子、沒有了就去找同款、找不到就下次買”,“某天突然看見自己小時候經常用(玩)的物品、說什么都要買”,其實并不是物品本身有多好,而是出于懷舊心理,這些物品承載著過去的回憶,使我們放不下,但是人總是活在當下的,你對過去的物品執著不肯放手,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
出于懷舊心理→把物品買來→用不到→把東西放起來→因為物品承載著小時候的記憶→所以不舍得丟棄。再出于懷舊心理→把物品買來→再放在一邊→再因為物品承載著小時候的記憶→所以也不舍得丟棄。
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物品就會越來越多、你就越難以管理,你就越不想管理、房間就會越來越雜亂,最后跟垃圾場沒有什么區別?;钤诋斚?、而不是活在過去和未來,很多珍貴的回憶,我們確實無法放下,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些回憶都拍照電子化,而不是任由物品堆積如山,這絕不是對物品的尊重。
無論是從眾心理,還是懷舊心理,都是利用人們心理的弱點,誘使我們購物,所以購買物品一定要再三的問自己,你真的喜歡或需要嗎?如果有一絲猶豫就不要購買。不要買差不多、湊合的東西,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你喜歡的物品你才會珍惜。
參考書目:《品牌洗腦:世界著名品牌只做不說的營銷秘密》[美] 馬丁·林斯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