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沙漠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西向沙漠,三面環(huán)山,位于中國最干旱的地區(qū)之一,卻曾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匯流中心,一千多年前,四大文明在這里交融互鑒,孕育出盛大輝煌、流經(jīng)千年的文化奇跡。
穿越千年,又見敦煌
我們到敦煌的第一天,晚上觀看了大型室內(nèi)情景劇《又見敦煌》,一部《又見敦煌》帶我們在行走中穿越千年。
張騫、張議潮、索靖、張議潮夫人、米微、王圓祿、敦煌飛天女神、解憂公主等等,一位位歷史人物,或壁畫仙子從T臺由遠而近向我走來。他們仿佛從時光隧道走來,帶著歷史的印記,走過千年歲月。我努力把白天領隊小黑介紹的歷史和他們一個個對應起來,一段段鮮活的故事在腦海浮現(xiàn)出來。
接著大門開啟,我們進入第二演出區(qū)。第二演出區(qū)給我呈現(xiàn)了王道士賣藏佛洞文物的故事。時光倒轉(zhuǎn)到1900年的6月22日(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這天晚上正在清掃流沙的王道士無意間透過洞窟墻壁上的一條裂縫,打開了一座裝滿了經(jīng)卷的秘洞。如果說,王道士的這次發(fā)現(xiàn)是打開了一座曠世無雙的寶藏,但文物流失的痛永遠是敦煌,是全中國人的一塊無法愈合的傷疤。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是非善惡終有世人評說。王道士,他其實知道藏金洞的價值,所以,他不辭辛苦,多次向上級官員報告。也許,他也有私心,想過從此名揚天下,但當?shù)毓賳T沒有任何回應。直至英國人斯坦因得到消息后,如獲至寶,從此外國人對莫高窟趨之若鶩,國寶紛紛流失。王道士是對金錢貪得無厭嗎?剛開始,斯坦因提出購買經(jīng)書佛像時,王道士是斷然拒絕的。但是,人終有弱點,斯坦因抓住了王道士致命的要害,他對玄娤是無比的崇拜,無恥的斯坦因裝了這個漏洞。王道士得到了多少錢?不過區(qū)區(qū)二百銀子,全用在了莫高窟的修繕維護上。如今,世人的唾棄,讓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一失足,千古恨啊。
第三演出區(qū),把我們帶入到了“洞窟”內(nèi)與千百年前的壁畫人物對話。她們穿的是漂亮的華服,飾冠精美,臉施粉黛,美麗動人。可是,千年的時光把她們氧化變黑了,她們不再美麗如初。如果不保護好莫高窟,我們的后代再也見不到如此恢宏壯觀,精美絕倫的雕像、壁畫了。
第四演出區(qū)是敦煌學研究人員與索靖,張議潮,王維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進一步了解了敦煌的歷史。最后一個場景是研究人員問,“一千年究竟有多長?”詩人王維答:“不過一瞬間。春一去,冬一來,一千年就過去啦。”從人類誕生至今,把一千年放入三百多萬年的時光長河,一千年,不過是一瞬間的波光蕩漾。
千年莫高
每一位到莫高窟的游客在前往洞窟之前,都會先在這里觀賞高清數(shù)字電影《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宮》,了解莫高窟自然、歷史、文化背景和數(shù)字化洞窟景觀。
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的設計理念是讓建筑如同從大地中生長出來一般。建筑線條像風吹過沙丘一樣婉轉(zhuǎn)起伏,窗的設計有如洞窟。
看完球幕電影后,搭乘景區(qū)擺渡車,正式來到聞名遐邇的莫高窟。莫高窟,意為開鑿于沙漠高處的石窟,也稱“千佛洞”。在梵文中,“莫高”有佛教中解脫之意。
石窟群依山開鑿,如蜂巢般錯落鑲嵌于峭壁中,東西綿延1000多米。相傳公元344年的一天,樂僔和尚途經(jīng)宕泉河谷,看見夕陽照射的鳴沙山在金光之中顯現(xiàn)千佛,他決定在這里開窟造像。自此,莫高窟的開鑿與繪制綿延千年。迄今保存多種類型洞窟735個,歷時1600多年。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 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如今,莫高窟是世界上歷史延續(xù)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nèi)容最豐富、藝術(shù)最精美的佛教藝術(shù)遺存。1987年,莫高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由于時間關(guān)系和保護莫高窟的需要,每位游客只能參觀八個洞窟。我看到了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96號窟,九層樓高聳飛檐,據(jù)說是為了保護里面露天的佛像而建。從梁柱間進入樓內(nèi),內(nèi)里實為中空,我抬頭仰望,一座慈眉善目,略有女士特征的盤腿彌勒佛像高高聳立,此佛像建于武則天當政期間,女皇帝把自己看成是女菩薩了。
莫高窟是藝術(shù)、宗教、文化、歷史凝聚的精華。莫高窟第61窟,開于五代時期,是歸義軍節(jié)度使曹議金家族開鑿洞窟的女性供養(yǎng)人像。曹家女性按尊卑等級依次排列,人像也從高逐個到低,個個神態(tài)自若,服裝華美,配飾搭配繁復,不光是體現(xiàn)了當時地位的象征,更是一部研究古代女性服飾的鮮活長卷。
很多石窟,技藝精湛的畫師們把當年的生活場面以佛教故事的形式描繪在了敦煌石窟的墻壁上。透過色彩斑斕的壁畫,我們?nèi)阅芨惺艿侥莻€遙遠時代的繁華盛景。
說到莫高壁畫,不能不說基本每個洞窟都有的飛天。云霧繚繞中,她們衣帶飄揚,俯瞰眾生萬象;仙樂飄緲中,她們舞姿妖嬈,笑對人生百態(tài)。據(jù)說,飛天茅臺的名字都來自于莫高壁畫中的飛天。
莫高窟是座永遠研究不透的寶藏,對于我來說,只能略了解皮毛。
神秘的鳴沙山月牙泉
強勁的西風裹挾著庫木塔格的黃沙一路東進,直到遇見三危山和黑石峰的阻攔,沙子才一粒粒沉降下來,日久天長,聚以成山,這就是敦煌的地標——鳴沙山。“經(jīng)宿吹風,輒復如舊”,就算我們使勁的在沙上奔跑、滑行,流沙嘩嘩往下滑,但每天它都能重新亮出如利刃般的山脊線,這就是鳴沙山的神秘魅力。
我們在鳴沙山腳騎上了駱駝,由臉曬得黝黑的駝夫牽著一根繩子,一般一根繩子串了五只駱駝,伴隨著叮叮當當?shù)鸟勨徛暎位问幨幍淖咴谏衬校粝乱淮殒湴隳_印。同樣是這片黃沙,張騫出使西域的使團曾留下信念堅定的腳印,霍去病的戰(zhàn)馬嵌入收復江山的鐵蹄錚錚,西域貿(mào)易的駝隊撒落帶著茶葉清香的蹄印,玄奘取經(jīng)的路上烙下一步一個虔誠信仰的腳印。不管是曾立下何等豐功偉績,還是平凡無奇,黃沙漫漫,平坦如初,就像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一樣寂靜。歲月如歌,歲月如初,不戀過往,每天都是從新開始。
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登上鳴沙山,俯瞰月牙泉,就像一位繡工精湛的婦人,在一塊光潔細膩的黃色絲帛上,繡了一彎藍色的新月,渾然天成。沙漠的覆蓋,迫使黨河改道,如今只留下一彎新月大小的河水,而且再也沒有活水源頭補充,現(xiàn)在靠人為地苦苦維持著,說不定哪天,月牙泉就被炎炎烈日蒸發(fā)殆盡了。
敦煌是個神奇的地方,具有勾人心魄般的魔力。樂樽和尚受到佛的指引,來此開出莫高的第一窟,引發(fā)了綿延數(shù)千年的莫高文明。后來,多少人為敦煌癡迷,寧愿用一生守護她,呵護她。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陳書鴻,放棄國外的優(yōu)越生活,來到荒涼的沙漠,天天泡在莫高洞窟甘之如飴,為此,他的妻子忍受不了如此艱苦的生活,離他而去。陳書鴻的一生都獻給了莫高,死后還要求葬在莫高對面的山頭,永遠的守望著莫高。
在莫高窟,在榆林窟,在敦煌畫院,我都能從駐守在這的工作人員身上,感受到一種炙熱的情懷。敦煌沒有內(nèi)地的繁華,白天烈日要把人烤干,風夾裹者沙,有時眼睛都睜不開,更多的地方是黃沙漫漫,崖壁寸草不生,滿目荒涼蕭索。但是,他們愿意留在這里,用敦煌畫院李老師的話說,我離開北京,來到敦煌,敦煌多美啊,我愛這里。我對他們肅然起敬,正是有這些人的堅持,才有現(xiàn)在的敦煌,愿敦煌的美一直延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