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邊有帶著孩子的媽媽時,總會忍不住停下來觀察,她們之間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也會去想,如果是我會怎么做。
其實已經很忙了,但是還是特別想寫這篇,希望可以讓身邊的寶媽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
傷孩子的話很多,最常見的,也是最傷人的,我覺得是這四句:
你真笨;我怎么生了你這么笨的伢!
快點!你怎么這么慢咧,你總是拖拖拖,害得我總是遲到!
切,別想了,你根本就不可能辦得到!
唉,我做的這些全都是為了你!
下面我來一句句的分析一下。
1. 你真笨;我怎么生了你這么笨的伢!
每個媽媽都是從孩子長大的,是否還記得自己當時成績不如班上某些同學時,心理是怎樣的?
自卑?跟同學在一起覺得比同學矮一截?成績單不好意思拿回家,對不起一直默默付出的家長?
當時的你最希望家長說什么?最希望家長做什么呢?
小興高中時,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坐車送他回學校。
我刻意告訴他:不管你考多少分,我都愛你。因為你是我兒子,我愛的是你又不是你的分數。
后來小葵考試之后,老公總是追問分數多少,老師也喜歡把排名發到群里。而小葵堅決不說自己考得怎樣。我猜,她覺得沒考好。
所以我也找機會跟她說:媽媽愛的是你,不是你的分數。考得多少沒關系,成績只是檢驗你這個時間段的知識是否掌握。
小葵很認真的點點頭。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天賦的,不要用單一的指標去衡量每個孩子。很喜歡的一句話是:如果用爬樹去衡量一條魚,那么每條魚都是笨蛋。
自信比分數更重要。
2.快點!快點!你怎么這么慢咧,你總是拖拖拖,害得我總是遲到!
這句話,到處都可以聽到,餐廳,路上,電影院,甚至是商店。
責怪會讓孩子逆反心理,你越這樣說我越是慢;但是告訴孩子為什么要快,他可能會行動起來。
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孩子一次錯誤,說成慣犯。你總是……這句話,在跟孩子交流中,千萬要少說。
正確的說法是:完了完了,媽媽又要遲到了。我應該20分鐘起床,這樣就可以預留出足夠的時間了。別急,媽媽總是遲到了,我等你。哇,你這么快就穿好衣服了呀,你這樣配合媽媽,好感動,下次媽媽也會改的。
黃金圈法則中:最底層是why,為什么。中間層是how;怎樣做。最外層是what,做什么。
當你告訴孩子,為什么時,他就更能理解你;千萬不要把孩子只當孩子,如果你只告訴他要做什么,他只會做,根本就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只有當孩子了解了為什么這樣做,他才會配合你做得更好。
3.切,別想了,你根本就不可能辦得到!
媽媽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不是財產,不是好學校,而是勇氣和誠實。
我知道在現實的打擊下,很多媽媽自己都已經勇氣赤字了,當孩子也如你一樣被現實困住時,這里不敢去,那里不敢嘗試時,你又怎能期待他比你更好呢?
不做永遠不可能。
做了才知道這樣不可能,或許在過程中,孩子已經迭代出新的想法了呢?
所以媽媽應該說:嗯嗯,好呀,試試吧,需要我幫助的時候告訴我。媽媽要向你學習了,想到就去做的勇氣,好贊!
如果失敗了,媽媽也不要說:我都告訴你不行了吧?你還做。
而是應該說:其實我們也是有收獲的,我們發現了一條走不通的路。來,我們要不要再分析一下,有沒有另一條路呢?
孩子未來的路一定是孩子自己走的。千萬不要嘗試著幫孩子做什么。你幫得了一時,你真的幫不了一輩子。
4. 唉,我做的這些全都是為了你!
這句話有很多種引申,比如,我就是為了你才跟你爸不離婚的;我就是為了你才推動工作的;我就是為了你,才留在這個地方的……
親,所有的這些都是你的選擇,跟孩子有什么關系?
是你的思維限制了你,而并非環境限制了你。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全推到孩子身上好不好。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樣說,聽話的那方會有什么樣的心理反應?
強烈的責任感:唉,我一定要努力,才能對得起我媽媽的付出。
強烈的自卑:如果我成績好一些,如果我再努力一點,我們家環境就不這樣了。
導致什么?
我們知道,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最壞的教育也是這樣。
你是一個不愿意承擔責任的媽媽,孩子會怎樣呢?
工作,生活,交友,可能各種環境中,無形中都會有這樣的反應。都是因為你。
你想想,如果你的朋友總是在犯錯后埋怨你,你會跟這樣的人交朋友嗎?
如果你的上司在犯錯后說:都是為了你,你會跟這樣的上司嗎?
所以,媽媽最應該做的,是跟孩子在一起承擔,共同面對。
其實我也做得不好。
我只是在寫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