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
1.培根說過:讀書讓人完整,溝通讓人完備,寫作讓人完善。寫作是我們的鍛煉腦袋的方法,透過寫作,我們能鍛煉邏輯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和整理數據的能力。
2.20世紀的人們,一生中可能會經常跟150人左右溝通相處,而身處在互聯網時代的我們一生中可能要和接近1500人相處都不止。溝通能力已經變成了互聯網時代的“生存的必要能力“,而寫作是提升自己溝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按照老師的統計,中國會思考的人占5%,認為自己會思考的人占10%,懶得思考的人占85%
4.寫作是極小數能把時間重復售賣很多份同時成本極低的生意。能透過寫書把自己養活的人都不是普通人,但大部分優秀、不普通的人其實都是從普通開始。我們要做的不是等一切的條件都具備了才開始行動,相反的,是因為我們看見了將來的好處,我們要從現在開始,邊行動邊學習變成長直到讓自己配得上自己想擁有的東西為止。
個人感想:
從3月13開始,我開始了培養天天寫作評論的習慣,而開始的原因是因為看了這個文章,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從剛剛開始咬著牙齒每天用超過2個小時去寫一篇評論,到最近1個小時之內可以把文章看完并且把評論寫好。在這三個多月的踐行當中,雖然我的文章沒有像群里的大牛們排到頂位或被選中獲獎,但是當中的成長和所獲,是0到1般無窮大的成長。我的文章有8篇是納入精選,更重要的是,寫作是我從小就恐懼逃避的,為了順利畢業而不得不做事情,我從沒有想過今天的我居然能變成了一個不寫不舒服的人。
影響我對寫作的態度和想法的是笑來老師的這篇文章,我從沒有想過,透過寫作我們可以深化我們的學習內容的二次學習;透過寫作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對學習內容的思維漏洞并進行調整優化;透過寫作去鍛煉我們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透過寫作我們能鍛煉我們的溝通能力,把復雜的事情說簡單的能力;還有,對我來說,鍛煉寫作最重要的意義是一我不甘于成為一個普通人因此而作出的踐行標志,盡管那是曾經的我最討厭最害怕的活動,我渴望并相信將來成為一個了不起的領袖,并成為中國那5%真正思考的人。透過天天寫作,去提醒自己,因為將來的我是要成功的人,所以現在的我必須克服一個又一個我恐懼但是對長期有成長率的事情,一步一步的從缺乏大量成功條件的普通人去進化為一個別人眼中優秀的不普通的人。
自己的價格:
1.學會找到真正的、最重要、最被需求的價值,懂得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去做,因為最被需要的事情總是被高估的,這幾乎是永恒的現象。
2.真正重要的不是活在現在而是活在未來,我們應該積極尋找未來的剛需并為止努力準備自己,為這個剛需提供真正的價值。微信、支付寶、淘寶、滴滴打車是最有用的。
3.我們不是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子,而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那個“并非如我們所想的世界“。
4.學會換位思考,并且鍛煉從個人單位的換位思考進化對群體單位的換位思考,我們的世界是由人構成的,對人群了解越多,數量越多,我們就越能了解這個世界,越容易明白這個世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個人感想:
之前很流行一句話,我們的價值是由過去5年的我們來決定的,而5年后的我們是由今天的我們來決定的。老師經常強調我們要有效運用我們的時間、專注力、元認知的能力,并放到那個經過我們深思熟慮的未來上面,持續行動并且等待收獲。進了笑來老師的世界,我學會了運用7年為一輩子,認真的尋找那個我們認為在未來最有價值、最被需求的領域,以7年為一個時間單位,并在這7年持續為定下的目標行動、思考、分析、調整然后再行動。在我的世界里,為了讓自己讓往后的人生更有成長率的成長,在這個7年里我選擇了透過持續閱讀去讓自己擁有更全面且正確的認知、透過寫作去讓自己的腦袋更靈活,與人溝通更流暢,透過運動去保持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同時提醒自己在踐行的道路上,有付出就會有收獲這個恒定的道理、投過早起去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去投放在讓自己成長的領域上。
我希望用一個7年讓自己變成一個重視踐行,懂得真正思考并且對未來積極樂觀的人,以上的人性特質都是被廣泛認證為成功人士的特征,老子說過:“九層高塔,起于累土“,先讓自己擁有優秀的基礎,再用下個7年變成某個領域優秀的人。
選擇的方法:
1.大智慧就是把智慧用到大事情上,凡事皆可準備,我們要把時間花在重大的選擇上面,慢慢就會越來越熟練,做到事到功倍。
2.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因為我們生活的每一刻其實都充滿著選擇,每個人選擇的根基是根據我們的價值觀,所以我們要琢磨并確保價值觀的正確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為選擇找出必要的條件,擁有篩選無必要條件的能力才能作出最有利的選擇。
3.把重要事情的選擇權交給別人是一個惡性循環,而且事情越重要就越吃虧,因為每一次做決定都是一個鍛煉的機會,放棄選擇可以短期能逃避承擔選擇后的結果,但是卻讓自己跌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里面。
4.很多人都因為太“聰明“而錯失了成長,因為這些聰明人都把時間花在尋找更輕松的方法上面,而不是踐行上面,但成長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重復做,不斷調整優化的一個正循環過程。
個人感想:
選擇是我們人生中進行次數最多,最被人們忽略卻影響最深的活動。我最近看的一本書《超越感覺》中提到:非批判性思維的人對世界理解的過程主要是憑自己的觀點,而大多數人的觀點是由個人感覺,或者看到的事物而決定的,并非根據被驗證的事實而形成的。大多數人都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鍛煉我,所以他們也缺乏了作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在大部分時間都能作出正確選擇的人,我們必須經常鍛煉我們作選擇的能力,自從碰到笑來老師的專欄后,專欄的文章就成了我人生解題的“天書“,凡是有問題,我就往書里找,凡事要做決定或需要找論點去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時候,我就往專欄找。笑來老師是一個在社會上獲得多次成功的人,同時他也是熱愛批判性思維邏輯的人,我深信透過熟讀掌握專欄里的概念,我就大大提高我作出正確選擇的機率。重要的不是我掌握足夠多作出正確選擇的條件,而是我為作出正確選擇的目標而持續踐行,修正并且珍惜每一個作選擇的機會,每一次選擇的機會都是讓自己鍛煉成長的機會。
作出正確選擇除了要具備足夠多正確的概念觀點和選擇經驗的累積,我們還需要鍛煉篩選次要條件的能力,運用概率思維我們知道,條件的數量越多,能符合條件的對象就越小,篩選次要條件過多,我們會因為條件不夠準確而選不出最好的選擇;如果篩選次要條件過小,我們就會因為條件過多而把那些重要的選擇也篩選了。選擇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是值得我們花一輩子去學習,修正,成長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