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釋】
1)? 賢:有才能的。
2)? 告:告訴。
3)? 宮墻:圍墻。
4)? 仞[rèn]:古時七尺為仞。
5)? 官:房舍。
【譯文】
有個叫叔孫武叔的人在朝廷上對其他官員說:“子貢要比仲尼賢能。”子服景伯把他的話對子貢說了。子貢說:“如果用圍墻來比喻道德和學問,我這堵圍墻只到肩膀,誰都能從外面看見家里的美好。老師那堵圍墻有幾仞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看,你不會看見里面的宗廟有多么富麗堂皇,房屋有多么美麗多彩。能找到門走進去的人不多。叔孫武叔說出那樣的話,不也是很自然的嗎?”
【理解與思考】
唉,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真復雜,叔孫武叔本身是孔子的敵對分子,說孔子不夠賢德本來就很正常的,沒事干總喜歡詆毀一下孔子,雖然在貶低孔子時又抬高了子貢,子貢也沒領他的情,直接把他搞成了不得其門而入的井底之蛙。《論語.子張》中還記載了一次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這些事上足以看出子貢對師傅的敬仰,子服景伯是個喜歡到處傳閑話的人,就是咱們說閑的蛋疼的人,叔孫武叔是“語大夫于朝曰”用你傳話?人家子貢還不知道啊?子貢本身對子服景伯也不大當回事,認為他就是一個壞蛋,因為子貢一直認為子服景伯這個人在誠信上是有問題的,因為他有“以實獲囚,以詐得免”的劣跡,但是后來通過他們倆一起出使齊國,子貢對他的態度有了一些改變,這是后話,咱以后再說吧。先說子貢的這句話讓我們想到有的人的美是外在的,大家一眼就能看得到的,有的人的美是內在的,讓你覺得越和他接觸,越有味道,就越想和他接觸,這可能就是人格魅力吧,外表是父母給的沒法改變,但是內在的美是自己修來的,我們可以做到,我想大家也一定都在朝著這方向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