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之恩,終有報時——大漢戰神韓信

戰國客IP屬地: 甘肅
字數 10,196

? ? ? ? ? ? ? ? ? ? ? ? ? ? ? ?一

二千多年前,淮陰城外,中午。

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在路上慢慢地走著。他不是在散步,更不是在觀光,此刻的他,根本沒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已經一天多沒吃飯了,他早已饑腸轆轆,全身發軟。走起路來,雙腿似乎都在發抖。

哪里有他吃的一碗飯呢?

在這之前,他已經在亭長家混了好多天了。一到吃飯時間就去,吃過了,閑坐一會兒就走。但是昨天,好容易等到早飯時間,他來到亭長家,剛趕上亭長的老婆正在往外潑洗鍋水。從她的眼神,臉色,韓信明白了亭長老婆的意思。

他轉身走了。

家里早已沒有什么人了,母親不久前去世了,沒有錢下葬,棺材還在那里放著。他成了孤身一人。這樣的日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問題是,他一個人也吃不飽啊!

再到哪里混口飯吃呢?年輕人邊走邊想。能想到的人他都想了,但又被他否定了。實在沒臉再去這些人家里了,他們的臉色他實在不想再看了。

還是到沒去過的人家去吧,不過思來想去,沒去過的就只有陌生人了,有誰愿意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吃飯?現在年景這么不好!再說,這豈不成了要飯的了。

就是要飯,也總比挨餓好啊!年輕人輕輕嘆一口氣。他抬頭看看,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小河邊。對了,不如抓魚吃吧。他馬上脫掉鞋子,下到河里。魚滑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水經他這么一折騰,已經渾濁不堪,眼看抓魚無望,他上了岸,有氣無力地躺下來。經過這一陣折騰,他渾身一絲力氣似乎也沒有了。

莫不是真的要餓死了!年輕人心里一絲悲涼,只覺得臉上已經餓出一層油汗。

“喂!小伙子。”旁邊有人喊道。年輕人抬頭一看,是一位洗衣服的老媽媽。

“看你這幅樣子,是不是餓了?”那位老媽媽問道。年輕人失魂落魄地點點頭。

“來,你要是不嫌棄,我這里還剩了一點飯,你把它吃了。”老媽媽端起一個瓦甑。年輕人有點兒不敢相信,他連忙爬起來,走到老媽媽跟前。

“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老媽媽問道。

“我......我叫韓信,就在這淮陰城。家里就剩我一個人了。”他低聲說。

“哦!”老媽媽憐憫地看看他,想了一下,將瓦甑遞給他。韓信看看老媽媽,顫抖著雙手接過來,坐下來,狼吞虎咽起來。

老媽媽看著他吃著,慈祥地笑了笑,說:“我專門給人洗衣服,大概還得洗些日子,要是你餓了,就到這里來找我。我年齡大了,吃不完的。”

韓信一邊使勁兒吃著,一邊點點頭,心里不斷念叨著,將來發達了,一定要好好報答這位好心的老媽媽。沒想到一激動之下,他站起來說:“大娘,謝謝!將來我一定會報答您!”

大娘卻并不為他這番話所感動,她略帶慍色地說道:“一個大小伙子,連自己的肚子都喂不飽,說什么報答!我圖你報答了嗎?”

不怪老人生氣,謝謝二字其實是最廉價的東西,在這個時候說這個,有誰會信!

大娘不會想到,眼前這個餓得差點兒昏過去的名叫韓信的小伙子,最后居然兌現了他的諾言。

韓信,淮陰人,西漢著名的軍事家,“漢初三杰”之一。他大概要算是在軍事上對劉邦貢獻最大的一個人了,他幫助劉邦制定先取關中,再奪天下的這一戰略計劃,并親自率軍去實現,在短短的五年間,他幫助劉邦還軍關中,下魏,擒代,破趙,定燕,滅齊,奪取了大半個天下。

如果說拿破侖是法國皇室的一柄戰刀,那么,韓信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劉邦的一個戰神。他文韜武略,無所不能,所指揮的背水作戰、垓下大戰等戰役,已經成為軍事史上的經典,他的用兵之道為歷代兵法所推崇,他對兵法創造性地運用也給后人無盡的啟迪。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大概是在公元前206年的五六月份,當時韓信差不多26歲左右。在這之前,他一直不被人重視,懷抱利器,郁郁無所依。

當項梁率軍度過淮河的時候,他就投靠項梁了,可惜并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一直默默無聞。項梁死后,他又歸屬在項羽帳下,還曾給項羽提過很多建議,可惜并沒有引起項羽的重視。

韓信離開了項羽。做一個帳下郎官他不在乎,只是他不能說話,即使說了也跟沒說一樣,他心里很不好受。正是天下大亂之際,風云際會,英雄蜂起,眼看著其他各方勢力不斷壯大,而自己對天下形勢的估計卻得不到主將的認可,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窩氣!在這里呆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還是走吧。

一個人走在遼闊的曠野,他一定覺得非常孤單。天下之大,竟沒有他效力之所。他要的只是一個懂他的人而已,為什么就這么難呢?這一刻,他和張良有了同樣的感慨。

他只能先去接觸每個有勢力的人,這次,他來到了劉邦麾下,又是小兵一個,又是不被賞識,還犯了法,差點兒丟了性命。

同犯的十幾個人被處斬了,下來,該到他了。臨行刑之際,他仰望藍天,滿肚子的不甘心。牽黃犬,放蒼鷹,城東逐兔,他不懂得,自由與閑適,他也沒想過,他只是不甘心。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多么不易,這就要離開了嗎?可是,他還什么都沒有留下啊!難道就要像一陣風,一根草一樣,悄無聲息地消失嗎?他實在不甘心!

他嘆了一口氣,說:“大王難道不想要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殺壯士啊!”

藤公夏侯嬰救了他,還把他推薦給劉邦,劉邦封他做了個治粟都尉,管錢糧的官兒,雖然不大,但好歹是個官兒了,韓信應該收收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吧。但是他對什么糧食問題并不關心,他關心軍事,為此他好幾次跑去找丞相蕭何聊天兒,談當下的時局跟戰爭的形勢。

韓信的能力得到了蕭何的賞識,蕭何向劉邦推薦他。可惜劉邦并沒有打算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再升韓信的官兒,對蕭何的意見置之不理。羅丹說,這個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韓愈說,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蕭何雖然是個伯樂,但他沒有決定權。

此時劉邦已經受封為漢中王,他率領軍隊失落地向漢中走去,等到達都城南鄭的時候,逃亡的將領已經有很多了,韓信也選擇了逃亡。他想當官兒,但不是什么管糧食的官,他要做軍事統帥,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戰場,既然劉邦不能滿足他,他留在這里還有什么意思!他不是為了五斗米而活。

是蕭何追回了他,蕭何不能眼看著這樣一個人才被項羽任用,或者被湮滅。劉邦還打算采取更大的動作,需要這樣的人才。于是,在他的一再力薦下,劉邦終于筑拜將臺,要鄭重其事地拜韓信為大將。

公元前206年八月的一天,漢中。漢軍三軍齊聚,精甲耀眼,槍戟如林。他們將見證三軍主帥的誕生。臺子周圍,坐著許多將領。這些人個個心懷希冀,希望能站在臺上,接受萬眾膜拜。劉邦以前也經常拜將,但那時他只是一句話:“去,你去做個騎兵將軍。”如同兒戲一般,何曾搞得這么鄭重其事!

拜將儀式開始了。劉邦高坐臺上。

底下,那些將軍們開始情緒激昂了。他們個個紅著臉,滿眼地渴望。

只聽丞相蕭何高喊:“請大將軍韓信上臺!”

韓信?韓信是誰?哪個部隊的?眾人愕然。然后,他們看見一個文靜的青年走上臺去。他的步子不緊不慢,他的神情閑適自然,看不出一點兒激動,仿佛自己就是個局外人,又仿佛那個帥印本就非他莫屬。

他在眾人羨慕嫉妒的眼神中走上拜將臺,也走上了神壇。一個屬于韓信的時代終于到來了。

韓信首先分析了項羽的弱點,指出了項羽強大外表下的幾個弱點:一、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二、背信棄義導致諸侯不平;三、太過暴虐,失盡民心。并針對這幾點,制定了奪取關中的計劃。

劉邦根據韓信的計劃開始部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很快奪取關中,敗走雍王章邯,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三秦王被一個籍籍無名的人打敗了。不久,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先后歸降。韓信的計劃取得成功。但這只是韓信小試牛刀而已,他真正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還在后邊!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在彭城被項羽大敗,逃至滎陽。6月,魏王豹借口回去探親,離開劉邦回到魏國,一回去就宣布反漢歸楚。這件事情的影響很不好,在這之前已經有好幾個諸侯都叛漢依楚了,在這樣發展下去,劉邦非成孤家寡人不可。

劉邦對此很重視,派能言善辯的高陽酒徒酈食其去游說魏王豹,希望他認清形勢,不要一錯再錯。但是魏王豹聽不進去,相士說他的妻子是皇后命,魏王豹已然做起了皇帝夢。軟的不行,就只有來硬的了。等待了這么多年,韓信終于要走上戰場了。

歷史開始顫抖,因為精彩的一頁就要開始書寫了。

8月,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此時魏王豹已經做好了戰斗準備,他派兵在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擺好陣勢,并守住臨晉關(在陜西大荔東邊)。他相信,臨晉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再加上有黃河天險,而劉邦所任命的那個叫韓信的將領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家伙,相信任他插上翅膀也絕對飛不過來。

韓信率兵來到臨晉,望著面前滾滾黃河發了一會兒愣,然后組織兵力準備好船只,作出渡河的架勢。對面魏豹警惕的注視著這邊的舉動,準備趁其半渡而擊之。但是對岸的漢軍行動緩慢,舉止拖沓,久久還組織不起渡江行動。劉邦那邊是無人可用了嗎?怎么派了這么個家伙來,魏國就很好對付嗎?我魏豹就很好對付嗎?魏豹頓時有種受辱的感覺。

就在魏豹憤憤不平的時候,消息傳來,一支漢軍已經從夏陽(陜西韓城南部)渡過黃河,直撲安邑(山西夏縣西北)。戰國時期,安邑曾經是魏國的京師,可見它的地位有多么重要。魏豹大驚,自己還笑別人是傻蛋兒,原來自己才是最大的傻蛋兒呢!別人耍了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可笑自己還信以為真,在這里傻等。魏豹急忙回師救安邑,結果被漢軍以逸待勞,魏豹兵敗被俘。

魏豹被俘,只能嘆息:出其不意,出其不意啊!其實出其不意除了讓敵人防不勝防外,更重要的是對敵人的心理產生了很大影響,亂其軍心,奪其士氣。軍心一亂,士氣消沉,如此,則戰爭變數就更大了。韓信派人將魏豹押回滎陽去見劉邦,劉邦派張耳去增援韓信,引兵去平定趙國跟代。

幫助劉邦攻城略地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韓信每攻下一個地方,就將收服的精兵派去支援劉邦,自己則就地征兵,帶著這些未經訓練的新兵南征北戰。這個時候劉邦正在滎陽跟項羽打持久戰,兵員消耗很大,不是韓信,他恐怕根本支持不了兩年,并最終獲勝。

9月份韓信將魏豹送去滎陽,同時向劉邦再制定一份計劃,向劉邦請兵三萬,讓他攻打燕、趙、齊,然后向南斷絕楚軍的糧道,對楚軍形成夾擊之勢,跟劉邦會師滎陽。

經過這次伐魏,劉邦這才看清楚,原來韓信真是個人才。劉邦馬上同意他的意見,同時派張耳前來幫忙,要他跟張耳一起去平定趙國跟代地。趙王是趙歇,此人無關緊要,關鍵他的輔相比較厲害,他就是陳馀,曾經數次擊敗秦軍,并兩立趙王,趙王感激他,封他為代王。陳馀考慮趙國剛定,還存在不穩定因素,因此讓夏說去守代地,自己暫且幫助趙王歇守趙國。

這是一個比較難纏的家伙,并且在趙國呆的時間比較長,也深得民心。而韓信不過剛剛拜將,軍中還有很多人不服他,這樣,韓趙大戰的結果就多了幾分不確定性。劉邦派來的張耳也號稱賢人,但是跟陳馀比起來,他在軍事上的能力就遜色多了。此次劉邦派他來,不過是因為他曾經在趙國呆過幾年,對那里的情況比較熟悉,可以做一個出色的向導。除過這一點,還有一個私人原因:張耳曾經跟陳馀好了幾十年,現在又反目成仇,水火不容。陳馀當初答應出兵幫助劉邦的前提就是要張耳的腦袋,現在劉邦讓他跟著韓信去攻趙,好讓他了結他們之間的恩怨,同時,劉邦跟張耳既是親家,又是故友,可以對韓信起到監督作用。

閏九月,在攻下魏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后,韓信跟張耳率領數萬部隊,從魏國出發討伐代國,很快就擒獲代相夏說,攻占了閼與(在今山西和順)。此時滎陽戰事吃緊,劉邦將韓信的精兵都抽調到滎陽去增援,伐趙的軍隊讓韓信自己另想辦法。

韓信很快又在當地征集了一批新軍。這時候陳馀跟趙王駐守在信都(其時項羽已經改信都為襄國,今天河北邢臺西南一帶),聽說韓信來攻,陳馀馬上集結二十萬軍隊,親自率軍趕到井陘口(今天河北獲鹿西的土門關)防備著。

井陘口長數百里,是一條長長的狹窄驛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李左車語),是易守難攻的關隘。現在趙兵扼守著這條要塞,等著漢軍送上門來。

兵家鼻祖孫子曾經說: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首先,主孰有道?他們都生活在秦朝末年,都有一個共同的主人——二世,不同的是,陳馀輔佐趙王歇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經營趙國,他這個人比較講仁義,跟趙人相處得應該不錯,而韓信的主子劉邦雖然在關中的影響力比較好,但在別的地方應該不會多么好,加上客地作戰,這一點上韓信應該比不上陳馀。

再看天地孰得?陳馀守住井陘口,韓信遠道而來,陳馀的要塞加上以逸待勞,這一點韓信也輸了。

兵眾孰強?這一點更不用說了,陳馀麾下有二十萬精兵,而韓信率領的不過幾萬左右,雖說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但是韓信所率領的這支部隊無論如何也稱不上精兵,一大部分是剛剛征集的新兵,一部分是幾個月前才跟隨他的,還沒有磨合好。這一點韓信更比不上陳馀了。

法令孰行?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這三點上,韓信恐怕勉強可以跟陳馀打個平手。不過韓信的軍隊是剛剛征集起來的,還談不上這幾點。陳馀的部隊成立較早,而且這幾年跟著他東征西戰,戰斗素質肯定要優于漢軍。

這樣看來,七個因素中,陳馀在六個方面都有優勢,韓信輸定了。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漢軍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陳馀于泜水上,俘虜趙王歇。戰斗以漢軍完勝而結束。七點因素,六個都是劣勢,韓信居然可以戰勝對手,看來是這七點因素中的最后一點因素起了決定作用:將孰有能,韓信的軍事才能遠遠勝于陳馀,而這正是他以區區三萬劣勢部隊戰勝二十萬精銳趙軍的最主要的原因。

出征趙國前,韓信首先派出間諜打探趙國舉動,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陳馀在守住井陘口之后,認為萬事大吉了。謀士李左車獻計,由陳馀率領部隊守住井陘口,深溝高壘,堅營勿戰,拖老漢軍。同時,自己率領三萬人馬間行繞道漢軍背后,截斷漢軍糧道,這樣正奇結合,漢軍陷入趙軍兩面夾擊之中,進不得斗,退不得還,糧草斷絕,野無所略,如此不出十日,漢軍必敗無疑。

李左車的這個建議其實很好,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反攻擊打法,歷史上很多名將都采用過。長平之戰中,白起就曾經采用過這種戰術,秦趙之戰中,廉頗也曾經采用過。只要漢軍敢來,必將陷入包圍之中,而此時劉邦正在滎陽跟項羽激戰,根本分不出部隊來增援韓信。

可惜的是,陳馀是一個正人君子,他不喜歡玩兒陰的,要打就在戰場上擺開陣勢,堂堂正正的打一場,這樣才能讓敵人輸得心服口服。所以他便對李左車說:“先生不要耍詐了,這樣不好,韓信的區區三萬人我們都不敢跟他正面打,這樣不是向諸侯們示弱嗎?我們有二十萬精兵,又有天險井陘口,我們怕什么!”

李左車無奈,只好搖頭嘆息而去。陳馀不齒于李左車的陰險,跟春秋時期的宋襄公一樣,可惜他忘了,宋襄公就是因為要打仁義仗,最后被敵軍擊敗,坐骨神經也被射傷了。他熟讀兵書,記性卻不好,忘了《孫子兵法》開篇中的一句:兵者,詭道也。

在探聽到陳馀沒有采用李左車的建議之后,韓信大喜,他當然知道李左車的建議有多高的含金量,既然陳馀沒有采用,勝敗已然注定。于是韓信進軍到距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來了。

半夜時分,他將部隊召集起來,開始發號施令。

首先,他派兩千人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的旗幟,從偏僻小路繞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山隱蔽起來,等待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時,趁虛奪下趙營,將漢旗插滿營寨。接著,韓信又派一萬多人到綿蔓水東岸依河擺陣。

布置完畢,他對將領們說:“今天好好打,擊敗趙軍,與各位好好吃一頓。”

漢軍在水邊擺陣,那邊趙軍在營壘上看見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想不到堂堂的漢軍大將軍,居然犯這種違背兵法的低級錯誤。魏豹那個家伙可真夠窩囊,被這個家伙給打敗了。

陣擺好了,韓信滿足了陳馀的要求,擺開陣勢,打一場仁義戰。于是,豎起軍中大旗,調動攻擊部隊,進攻!趙軍也不客氣,打開營門,放進漢軍,雙方一場廝殺。

大戰良久,陳馀果然看到了他希望看到的一幕:漢軍開始潰退了,他大喜,馬上吩咐手下,追!一個也不能少!他又忘了孫子的告誡,窮寇莫追。

于是,韓信也看到了他希望看到的一幕:趙軍傾巢而出追擊過來。漢軍撒開雙腿跑回去,進了水邊的陣中,趙軍開始打陣,不過這次漢軍都不跑了,因為沒有后路了,于是都玩兒命了。

一場鏖戰,趙軍不能取勝,只好鳴金收兵,可是回到營寨一看,傻眼了!只見整個營寨已經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剛才趙軍營寨空虛,被埋伏的漢軍攻占。趙軍軍心大亂了,惶惶不知所歸,只好四散潰退。陳馀在泜水上被漢軍殺死,趙王歇也被俘。

漢趙之戰,韓信以差不多趙軍十分之一的劣勢兵力完勝趙軍,取得了自己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戰”,在這一戰中,韓信充分展現了他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家的能力,對兵法進行創造性地運用,讓人們明白,“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未可先傳也”。兵法不是死板的知識,完全在于人的靈活運用。

背水一戰,趙國覆滅,接著,韓信采用李左車的建議,以長擊短,先聲而后實,傳檄而定燕國,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一招看似動靜不大,其實水平更高。既避免了戰爭,又平定了燕國。

至此,韓信已經幫助劉邦平定了代、趙、燕,諸侯中只剩下齊了。

定趙之后,韓信又將精兵送去滎陽,幫助劉邦擊楚。可惜在韓信手中戰無不勝的軍隊到了劉邦手中就不堪一擊了,劉邦滎陽戰敗,被項羽四處追著打,惶惶若喪家之犬。東躲西藏之后,跟夏侯嬰從成皋渡過了黃河。他想到了韓信,只有逃到韓信那里,他才覺得安全些。

此時韓信跟張耳已經從趙國撤兵回來,打算度過黃河,征討齊國,這時駐扎在修武(今天河南修武縣)。清早,劉邦帶著夏侯嬰跑到韓信軍中,自稱漢使,有急事要稟報,直接跑進韓信的臥室之中,將符印搶在手中,奪了韓信的兵權。

韓信此事還在做夢,等他醒過來,劉邦已經在外邊調兵遣將了。劉邦命令張耳守住趙國,讓韓信率領還沒調到滎陽的趙軍去攻打齊國。

在韓信手中無比精銳的部隊到了他劉邦的手里就仿佛缺了鈣似的,不堪一擊。這次劉邦率領軍隊回去,不出意外,又被項羽給嚇得跑到山上去了。而韓信接受命令之后,立刻征集軍隊向東進發,此時齊相田橫已經派將軍華無傷、田解率領重兵駐扎在歷下等待韓信。

這時候,劉邦身邊的那個高陽酒徒酈食其已經身在齊國了,憑著游說家的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齊王跟田橫,他們表示愿意歸順漢王,于是他們天天飲酒高會,等待著漢王的封賜。而酒瘋子游說齊王使用的材料就是韓信破趙,他做了一次狐貍,借著韓信這只大老虎的威風,嚇住了齊王。

漢王的命令還沒有來,韓信的軍隊來了。在得知酈食其已經游說成功之后,韓信采取謀士蒯通的建議,趁齊軍放松戒備,奇襲了歷下軍。惱羞成怒地齊王烹了酈食其之后,逃往高密,齊國被平。

平定齊國之役,韓信雖然做得不夠講究,但這對漢軍來說,是減少損失最好的辦法了。齊國雖然目下迫于形勢歸降漢軍,但反叛是早晚的事兒,趁其不備搞突襲,孰與待其恢復實力?而且此時幾個國家之間,朝秦暮楚,也給漢軍增加很多不確定性。

韓信擊敗齊軍,齊王跑到高密(今山東高密)去了,跟趕來救援他的楚國大將軍龍且合兵一處,號稱有二十萬。而此時韓信的兵最多也不會超過五萬。兩軍濰水東西(今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

龍且是楚軍大將,經常跟著項羽打勝仗,因此滋生了驕傲情緒。大戰在即,有人對龍且說:“漢軍打了勝仗,現在鋒芒正銳,士氣正盛,將軍此時不宜跟他們正面交鋒。他們是客地作戰,只求馬上開戰,但是咱們不跟他打,守住營寨不出戰,將他們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同時派出齊使招降所亡失的城池,他們聽說齊王還在,一定會背漢歸齊的。這樣,漢軍就陷入齊民的汪洋大海中,再加上斷了糧草,這樣不用打,他們也必敗無疑。”

對于遠道而來的敵軍,這是最經典也是最常用的戰法,但是可惜龍且沒有采用,他自視甚高,打過無數硬仗,數次擊敗秦軍,并擊敗九江王英布,又有遠勝于漢軍的兵力,怎么會做這種困死敵人的事情呢!要打就在戰場上打,大家堂堂正正打一仗,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陳馀有點兒書生氣,這個龍且則有些莽夫氣了,再加上他平日里根本就看不起韓信的這些小動作,所以斷然拒絕了好心人的建議。

他說:“我知道韓信這個人,很好收拾。他沒法養活自己,向漂母討飯;沒有一點勇氣,從別人的胯下往過鉆,這樣的人我們還用害怕嗎?再說,我們來解救齊國,如果圍困韓信讓他投降,我們有什么功勞?不如跟他們打一仗,這樣我們還可以得到齊國的一半。”

關于韓信的事情,龍且說得都對,但是他的認識錯了。同樣一件事情,有的人會看到這一面,有的人則會看到另一面。比如韓信受胯下之辱,龍且看到的是韓信的懦弱,但是更多的人則看出了韓信的隱忍。

韓信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大戰的前一天夜里,他派人到濰水上游準備了萬余囊沙子,然后堵住水流。

白天,戰斗開始了,他指揮軍士們渡江去打陣,然后偽敗,迅速退回來,龍且也不加分析,率領軍隊渡江去追擊。這時候上游決水,水勢頓時大增,將齊楚聯軍沖得七零八落,漢軍趁機出擊,擒殺龍且,俘虜齊王田廣。龍且勇猛一世,如今敗在韓信手中,不知是他的恥辱還是他的榮幸。

這次韓信又以劣勢兵力擊殺了楚國名將,真正做到了‘為兵之事,在于順詳敵之意,并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孫子語)

至此,韓信已經確立了他在漢軍中第一猛將的地位。其實這個“猛”字用來形容韓信并不恰當,他不像項羽那樣,每次大戰都身先士眾,沖鋒在前,喑惡叱咤,千人皆廢。他更多的是運用智慧來跟敵人周旋,于是就將許多高手旋進他挖好的坑里去了,要用一個字來形容他,最恰當的應該就是“智”了。

平定了齊國,韓信卻做了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他派人對漢王說:“齊國人很狡詐,不立齊王不足以震懾他們,所以臣請自立為假王。”攻下趙國,他推薦了張耳做趙王,現在齊國也拿下了,是不是也該我來嘗嘗做諸侯王的滋味了。

韓信有這個想法完全不為過,若是論他為劉邦立的戰功,完全夠資格被封為王的,要是讓項羽來分封,他一定會封韓信為諸侯王,但是現在韓信伺候的是劉邦,不是項羽,而且他沒有挑個好時機。

此時劉邦正在滎陽煎熬,韓信此舉,在劉邦看來,大有脅迫的意味。劉邦聽到這個消息后怒罵:“老子困在滎陽這里,眼巴巴地望著你來幫我,你倒好,要自立為王。”最后雖然韓信達到了他的目的,但是也為他日后的悲劇拉開了序幕。劉邦現在正要用他,當然會盡量滿足他,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劉邦會永遠放任韓信。在劉邦的心里,韓信已經不會而且永遠不會等同于蕭何張良諸人,從韓信求王開始,劉邦心里已經跟他有了隔膜,他在劉邦的眼里也不過是良弓、走狗而已。

但是可憐的韓信并不知道劉邦心里怎么想,他要當齊王,漢王不是答應了嗎?而且不是還派他的重要謀士張良來封賜嗎?這足以說明他在漢王心里的地位了吧?

韓信不會明白,謀士最厲害的不光是嘴,還有臉,他們的臉面都不過是一張面具,你永遠不會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

他更不會明白,他的主子是怎樣一種人。正是因為有了劉邦,中國歷史上才會誕生一種新的哲學——厚黑學。韓信以為漢王對他依然如舊,甚至因為倚重而更信任他,所以,當項羽派武涉來游說韓信,希望他能背漢歸楚,最不濟也可以保持中立。這時,韓信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還說:“當初我跟隨項王的時候,不過是一個郎中,我的計策不被采用。但是漢王對我,可謂恩同父子,他授我上將軍的職位,配給我數萬人的軍隊,脫下他的衣服給我穿,把他的飯菜給我吃,對我言聽計從,我怎么能背叛他呢?”

但是武涉跟蒯通的話,多少還是讓韓信心中猶豫,以前的種種,他其實并沒有忘記,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多想一想。

不久,漢王派使者來傳達命令,要韓信圍攻項羽,同樣受到邀請的還有彭越,這次韓信沒有聽從劉邦的吩咐,他用沉默給劉邦施加壓力。彭越也沒有出兵。大戰結束,鳥盡弓藏,這個道理誰都知道,趁還有用處的時候,大家都想給自己謀個好歸宿。

韓信沒有出兵,這已經讓劉邦大為惱怒,做走狗的居然違命,是可忍孰不可忍。劉邦采納了張良的建議,增益了韓信的封地,韓信果然出兵了,增加封地的確是癥結所在,韓信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危險已經離他不遠了,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已經登上成功頂峰的時候,也就是他即將跌落山崖的時候了。

韓信的軍事才能跟他的政治素質是成反比的,他領兵打仗時仿佛一個天才,可是搞起政治來卻像一個傻子。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用消極對抗的方式來要挾劉邦,按照封建社會的傳統思想,他應該玩兒命似的為劉邦賣命,然后等事成之后急流勇退。做臣子的就是這樣,只可與君王慮始,不可與其樂成。這是時代的游戲規則,誰也別想違背。韓信不懂得與時俱進,他的悲慘結局具有必然性。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開年后的第三個月),中國歷史上一場悲壯的大戰開始了,曾經的蓋世英雄楚霸王走到了他生命的終點,而為霸王敲響喪鐘的正是韓信,他接受漢王劉邦的委任,全權指揮聯軍部隊。楚軍被擊敗了,項羽逃到烏江邊自刎而死。

在垓下之戰中,韓信將部隊分為三隊,用車輪戰消耗楚軍,在楚軍被擊敗,退回營寨堅守不出時,他又用四面楚歌的辦法,瓦解了楚軍的斗志,也讓霸王的心理徹底崩潰,不戰而逃。

擊殺項羽后,韓信走到了他人生的頂峰,他當然沉醉了,但是當他醒過來卻發現,劉邦已經站在他的旁邊,手里拿著兵符,二年前的那一幕又上演了。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奪了韓信的兵權。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都在預料之中了,韓信被剝奪齊王爵位,受封為楚王。回到封地,他請來那位大娘,贈以千金,實現當年的諾言。雖然同是王,但是偏僻的楚國怎么能與富庶的齊國相比,然后,他又被抓捕進京,劉邦給他的罪名是:“有人說你想謀反。”這或許有吧。一千年后,宋朝有人將劉邦的這一手發揚光大,用同樣的罪名處死了國家砥柱,這個罪名就是“莫須有”,這個人就是秦檜。

公元前196年,劉邦出征去平叛,韓信被呂后殺死,這位曾經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杰出軍事家、白癡政治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享年36歲。他用他的生命證實了中國自古以來的一句箴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6人點贊
戰國客教師,喜歡文史,熱愛寫作
總資產4共写了16.8W字获得349个赞共199个粉丝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64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95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60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35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01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4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88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4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8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4評論 5 3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5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27評論 1 287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6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3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