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講了黑色思維為什么會轉化成紅色,主要是有風險偏好這個因素,如果風險偏好是激進型的,一般會比較喜歡接受風險,在風險出現的時候會比較的興奮,保守型則相反
在最后的一段里面我們發了一個小測試
最早是由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主持的(注:卡尼曼為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文中數據有所改動),后來,不斷有別的心理學家和行為金融學家重復完成與此類似的實驗,均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這兩組實驗揭示了人們風險偏好的規律。
實驗結果顯示,在實驗一中,多數人選擇A,即在確定性贏利與不確定性贏利之間偏好確定性贏利的選項;在實驗二中,多數人選擇B,即在確定性虧損與不確定性虧損之間偏好不確定性虧損。
所以實驗表明,人們在做出選擇時并非是理性的。這種在決策中對理性的違背說明在贏利和虧損的情況下,人們的風險態度是會改變的,有著不同的風險偏好:在贏利情況下,人們厭惡風險(risk-aversion),在虧損情況下,人們喜好風險(risk-seeking)。
那么在今天我們說要說到的黑色思維到黃色思維的轉化中,其實也有很多這樣的規律存在
比如說,我們知道高風險可能帶來高收益
一般來說投資的風險是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投資的收益不一定會隨著風險的增加而增加,當風險特別大時,收益就具有不確定性了。
云髻 09:56
所以在考慮風險的時候,是需要設立止損或者是自我最大的承受力的,這塊有共鳴,之前就是風控,人人都想要利益最大化,很少人認真考慮風險的問題;什么時候止損什么時候止盈
Daisy 09:57
@政委云髻 -上海-616 是的,這就是個人的獨特性在里面了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高風險一般都會帶來高成本,特別是做研發的朋友,這部分需要充分理解和體會,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在項目未開始階段的可行性分析和商業論證,這部分內容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所以,我們知道如何把從黑色思維(負面風險)轉成黃色思維(利益),可以從風險所帶來的收益和成本來考量,從而更好的把握風險
以上就是今天的tips,謝謝圍觀
另外,透露一下workplace的第四版改版情況,在很多朋友的建議下,追加了個人記錄卡
方便在過程中進行思維方式選擇的記錄,并在游戲之后匯總自己的成績
這個卡片可以自己保留,在今后定期的游戲中,調整和規劃自己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