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云間山水
? ? ?中午和朋友一起吃飯,餓了半上午,好不容易一盤盤美味齊聚桌上,饞得我哈喇子都要流下來了。剛欲大快朵頤之際,只聽一聲喊:“等一下,我先拍張照”,于是我筷子定在半空,弱弱地問了一句:“我這個姿勢有沒有阻礙你手機的光線?或者我手換一個造型是不是構圖更加飽滿些?”
? ? “把手拿開,擋住我菜了!”
? ? “……”我憤然地將筷子拿了回來,望著大盤子里幾只螃蟹大爪,仿佛看見它們正在向我招手,“來啊,來撓我啊……”我是真想撓人了。
? ? “媽媽,有只蟲子咬我……”友人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兒,原來是一只小飛蟲停在了小寶貝的胳膊上,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小寶貝欲哭的萌樣兒真是招人稀罕。
? ? “別動,寶兒,別動,看媽媽手機,看這里,這里……”
? ? “對,笑一個。”
? ? 咔擦一聲,照片拍完,媽媽把寶貝兒胳膊上的小蟲一拍,“好了,沒事兒了,吃飯吧,親!”轉身又拿起手機發了個朋友圈。
? ? 這速度,這麻利,我一邊驚嘆一邊拿起手機,傻傻地看她的朋友圈——
? ? “女兒和小動物的一次親密接觸(加寶貝兒和蟲子的合拍)?!?/p>
? ? 我只想了解一個問題——小寶貝此刻的心理陰影面積是多少?
? ? 讓我更加來氣的是,不久后友人的第二條朋友圈圖片也隨即發出,螃蟹還是剛才的那幾只螃蟹沒錯,可是照片中的兩個人——為什么只P她自己,沒有P我?!沒有P我?!連螃蟹都照得比我好看好嗎?
? ? 這頓飯吃的,哎!
? ? 記得在哪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大致意思是說,在飯桌上你對于眼前的這個人重要與否,就看看她在和你吃飯的時候,有沒有不停地舉起手機。
? ? ?看見朋友圈里寶寶和蟲子的照片,以及文章下一串的點贊和評論,不由讓我想起了一次我和寶寶的“蟲子故事”。
? ? 那次,我帶著孩子去公園里游玩,中午時分,找了一個大樹下的座椅休息。正當我拿紙巾欲給小寶擦嘴之時,恰好樹上一只綠色的毛毛蟲不偏不倚地掉到了我的胳膊上。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蟲子,各種蟲子。平時如果在樓道里看到個小蟑螂,我都得直冒冷汗地繞道走,更何況掉身上一只會蜇人的毛毛蟲?要是在過去,我非得大聲叫起來不可,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居然下意識地覺得“哎呀,這個毛毛蟲的顏色嫩綠嫩綠的,真好看。”
? ? “寶寶,快看,這叫毛—毛—蟲!”我把胳膊直接伸到小臭寶的面前。
? ? “看到了嗎?這個顏色是綠色,漂亮嗎?來,跟媽媽說——綠色?!笨吹綄殞汓c頭并跟著說完時,我才把毛毛蟲扔掉,然后再開始冒冷汗……
? ? 身邊的妹妹一臉佩服地說:“姐,你可真無聊!”
? ? “你懂什么,姐這是偉大的母愛!”
? ? 剛剛想起了這段故事,不管怎么說,我這也是真愛。但是,類似朋友這樣,將對孩子的愛,對父母的愛,對親人朋友的愛,乃至對什么什么的愛,更多的卻只是表達在朋友圈中,可現實里呢?
? ? 她拍飯,拍菜,拍蟲子,拍孩子,可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哪里,你管了嗎?你考慮她的感受了嗎?父親節,母親節,我們都在朋友圈里各種轉發,各種感慨——
? ? “祝女神節日快樂”“萬能的媽媽,我永遠愛你”“爸爸,你永遠是我的那座山”“寶貝,媽媽最愛的就是你”……
? ? 但實際生活中,我們的表現又如何?你是幫媽媽刷碗了?還是給爸爸捶背了?還是教寶寶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里了?
? ? ?……
? ? 好吧,我也不知道把大象裝冰箱里究竟是不是分三步。
? ? 哦,對,我還忘了,有一種愛叫“朋友圈愛”,有一種孝順,叫“朋友圈孝子”。
? ? 不由想起前一陣的幾則新聞,有母親玩手機,孩子從電梯上掉下去摔死的;有媽媽自拍,孩子被車壓了都不知情的;有飯桌上兒孫都在玩手機,老爺子發怒的;有整天玩手機,冷落愛情導致離婚的……
? ? 曾經我也總是一邊拿著手機,一邊應付著孩子。但是當孩子一次次地在我耳邊喊:“媽媽,別看手機了。”“媽媽,陪陪我。”“媽媽,求求你。”我開始反思了,直到孩子像我們一樣,整日也吵吵著玩手機并玩得爐火純青之際,我終于意識到我們正在對孩子進行著一種多么可怕且可惡的教育。
? ? 我想這并不是少數人的經歷和感受吧?
? ? 當然,經歷歸經歷,感受歸感受,也許感慨過后,我們依然還會拿起手機,發著自己的“圈”,在“圈”里曬著所謂的快樂與幸福。
? ? 如果這樣,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祝你“圈”得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