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于如何深度學習的文章,如果不懂深度學習,看問題的能力停留在表面,那我們的事業或者人生也大多只能停留在底層。這是一個層級,也是一種高度,如何突破呢,答案就在深入思考那些看不見的能力。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在迫切需要改變的人生階段讀了很多書,除了見識想法確實有所提高以外,生活并沒有發生質的改變,或者說離你想要的人生高度還是差很遠。這就是典型的“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名人演講、訪談,當時感覺獲益良多,事后卵用”。為什么會這樣?畢竟聽的時候我們還是懷著極大熱忱認認真真想要提高自己。原因在于我們聽演講的過程中并沒有接觸到問題的本質。某某某只是告訴你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決斷,可是你并不知道他基于什么情況甚至是自身理論體系做出如此決斷。比如很多成功學書籍教人們怎么致富,它可以給你一套行事作風(比如告訴你怎么建立向錢看齊的思維模式,按照這樣的模式你每天應該怎樣去做),卻并沒有給你建立一套思想體系。這樣的書籍你不能說它沒用,可是收效甚微。不然人人看點成功學書籍都能成功那也太扯淡了不是。
由于篇幅有限我也不可能完全告訴你具體應該怎樣去操作,只是為大家打通其中的關聯。更多的需要自身去領悟,當然大家感興趣的話后續我也會從一些小的方面切入進行詳細講解。
為什么會出現某某成功人士的演講對你只產生心理安慰的作用呢?難道他們不是真心想把自己的東西分享出來?其實不是的,原因在于:
有些能力是看不見說不清的
為什么看不見說不清?比如領導力,決策力,分析力……這些能力其實能從日常工作中看得到,但是你能從大咖的演講中看到?你能通過李光耀指導工人罷工這事復盤出他當時如何分析如何決策?即便關于前亞洲首富孫正義的書《孫正義的頭腦》,作者據說是孫正義的秘書,真正能從字里行間學到的東西也不多。
拿我自身一個例子說:我辦輔導班的時候,教小學生數學,往往遇到那種三年級連十以內加減法都半天反應不過來的情況,可是國內教材三年級已經在教除法了,你怎么在很短的時間里教會他做除法?除法我相信看我文章的人都會做,可是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信心把自己會的東西給別人教會嗎?這其中就需要一種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能力,光有這個夠不夠?不夠,因為一些小孩成績不好根本原因不在于成績,而在于學習習慣。你就是坐在他跟前他也不消停,或者木訥半天沒反應,咋整?你不能打他不能罵他,板起臉來嚴厲?該怎么個嚴厲法呢?不審時則嚴寬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這種能力重要嗎?事實證明很多情況下還是很重要的。
難道你指望成功者在演講的時候從一個極小的案例給你分析透徹怎樣提高某一種能力?那多枯燥無味,當然是撿戲劇化的闡述了。比如以前大家追捧的電影《中國合伙人》,我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出發,發覺其沒有任何指導意義,但不影響很多人看了以后激情洋溢吼著要創業,如果這只是他要創業的唯一出發點,我只能說今后創業路還長……再比如特朗普的《做生意的藝術》這個夠直接了吧?本身億萬富翁,又寫的是自己在商業上的經歷,然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也沒任何指導意義。
如何獲取和學習這種能力?
一、把看到的結果反轉成原因:
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結果,這就需要你反轉去推原因,比如看見蘋果落地,這就是結果,原因是因為地心引力,所以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看,有時候成功就是這樣的,通過結果或者期望達成的結果找出原因,然后找到可執行的方案。
二、多思考事物的內部聯系:
看到別人運營公眾號掙錢,于是自己也想去,看到很多公眾號的文章也不怎么樣,甚至到處轉載抄襲,可是為什么自己的公眾號就沒有人閱讀呢?你看到的只是別人的文章別人的作品,根本不知道別人背后是怎樣運營怎樣推廣的,網絡很便捷,可以讓你的作品傳遍大江南北,網絡也很大,你的作品很可能丟進去都不會冒泡然后就再也沒有聲息。所以你得看到事物的內部聯系,才能掌握核心競爭力。
三、運用同理心:
首先看到別人的那些成功經歷有可復制性或者遷移性嗎?如果是自己處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嗎?某些成功者關鍵時刻的抉擇是僥幸導致的成功嗎?雖說同理心再怎么也不能讓你完完全全感同身受,就好比你在老虎籠子里和籠子外是不一樣的,但也能獲得一些打折扣的練習,也算是低成本的獲得了收益,畢竟我們學習別人就是因為自己不可能有時間精力去經歷所有別人的人生,而把別人的經驗借鑒過來,有道是:善學者,假人之長補其短。當員工的時候具備老板思維就是這個意思,相當于為自己當老板作演習,而且站在老板角度思考問題往往也能獲得老板賞識。
如何掌握這些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答案就是去實踐!
這篇文章講述更多的是“道”,你可以說沒什么用,可“道”這個東西又是必不可少的理論支撐,明天我將更新《如何用100元掙到10000元》,其中都是我的切身體會,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