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通過文字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發展思維的過程。古人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時至今日,我們一直將閱讀作為提升自身素養的重要途徑,而且這樣的方式性價比極高,不論是紙質版的書籍,還是電子版的圖書都可以作為我們閱讀的選擇。
一、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是童子功,只要你擺脫了文盲狀態,學會識字,就算磕頭拜師,入了閱讀的門。
基礎閱讀分三個階段:
1.閱讀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從出生到6-7歲為止,它包括了不同的學習閱讀的準備工作:身體方面的準備、智力方面的準備、語言上的準備、個人的準備,這個階段相當于學前教育。
2.認字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學著讀一些簡單的讀物,第一年結束時,會基本認識300-400個字。這個時期讓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技巧,例如:字詞的運用、詞句的含義、字句的發音等等。這個階段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讀寫能力,會學會讀懂書上那一串符號的含義。
3.字匯的增長及對課文的運用
除了學會從上下文所提供的線索來揭發不熟悉的字眼,這個階段還能學會不同目標與不同領域的閱讀法,如科學、社會學等,閱讀成為了可以自己主動涉及而不必老師來教的東西。
4.精聯與增進前面所學的技巧
這時,學生已經開始學會笑話他的閱讀經驗,從一本書所提出來的一個觀點轉化到另一個觀點,比較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觀點。這是閱讀的成熟階段,是青少年應該達到的進階階段,也是終其一生應該持續下去的習慣。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幾乎可以閱讀所有讀物了,但仍不夠老練。
二、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是一種搜索性閱讀活動,又稱“尋讀”“獵讀”“略讀”或“預讀”。它以檢索尋找一項或幾項特定的內容為閱讀目的,有的是為了尋找有關書刊并從中選擇最佳的必讀材料;有的是為了解決學習和研究中的疑難問題。在檢視閱讀中,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個偵探,目的就是為了尋找一本書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檢視閱讀分為兩種:略讀和粗讀。
1.略讀解決的問題:這本書值不值得閱讀?
通過書籍的書名頁、目錄頁、索引、出版社,或是選出書中的幾個篇章或目錄略讀一遍,大致推斷這本書值不值得閱讀。這就像我們去超市買零食,會先看一下生產日期、主要原料、產地等標志,以此初步判斷這個零食味道如何,安全系數高不高,值不值得買。
2.粗讀解決的問題:遇到相對來說比較難懂的書籍如何進行處理呢?
在閱讀書籍,特別是比較難懂的書籍時,不要企圖一口氣理解書中的每一個字句。學會根據書籍的性質和復雜程度,調整自己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理解。先粗讀一遍書籍,再回過頭來細讀時,便會有更多的思路以供理解。
三、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有四大法則:
1.分類閱讀
首先在閱讀之前要思考,你閱讀的是哪一類書籍。小說和故事類、文藝類書籍不太適合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進行閱讀。而那些工具類的書籍則適合快速閱讀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用較快的速度直接找到自己最迫切想解決的問題。
2.概括內容
用分析閱讀的方法看完某一本合適的書籍之后,或是用一句話或一段話來描述和概括這本書的核心內容。
3.思維導圖
讀完這本書之后,你要合上書思考一下,這本書的脈絡章節是什么樣子的?借助思維導圖、腦圖的形式,將你回憶中的樣子畫出來,形象地展現在電腦上或者紙面上,幫助你直觀地記憶、回憶、深化對這本書的完整輪廓和脈絡的理解、解讀。
4.回顧思考
很多時候,作者都是為了解決某一類型的問題而撰寫著作的。在看完這本書之后,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他想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四、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終目的。
準備階段:
參考圖書館目錄,專家建議與書中索引,針對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瀏覽書目上面所有的書,確定哪些和主題相關,并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閱讀階段:
1.找到相關章節
在主題閱讀中,把握主題才是閱讀的重點。我們不再需要去分析、閱讀整本書,而是把和主題相關的內容摘取出來。
2.帶領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主題閱讀需要讓作者和你達成共識,讓他們撰寫的觀點和你的觀點契合。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就是,我們不同意作者所說的,作者所說的對我們是毫無用處的。
3.厘清問題
在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己建立起自己的主旨,列舉出一些能夠說清楚這個主旨的方面或者問題,明白自己的架構。
4.界定議題
在提出問題時,我們確定作者會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回答,那么這個議題就被定義了。進行主題閱讀時,要將有關確定問題的方方面面的回答找到,也要找到不同的意見。
5.分析討論
分析并與同伴討論書籍中的主題,在這個過程中體會閱讀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