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好幾年前就看過近藤麻理惠的這本書,但當時看完以后只是覺得這個整理術觀念比較新穎,而且也沒有去很好的實踐,在今年5月份近藤麻理惠來到上海做分享,在現(xiàn)場被這種整理魔法所吸引,又重新翻閱了此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其實很佩服日本人的匠心精神,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成極致,比如整理術,可能很多人聽到整理,就會說這個應該是人人都會的,干嘛還要去學習。但讀完這本書以后,這真的是一門需要好好去實踐的藝術。
2.
我們在之前的觀念就是我們每天去整理一點,我們不必追求到完美,慢慢開始整理吧,每天丟棄一些無用物品就可以。但是很多人發(fā)現(xiàn)整理完以后過不了幾天又會變得很亂。真相是如果每天整理一點,一輩子都整理不完。
3.
其實整理所做的工作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確定房內(nèi)物品的棄留,另一類是設定房內(nèi)物品放置的位置,如果能做好這兩項工作,那么無論是誰都能進行完善的整理。很多人從進行一次性整理的那天開始,都成了會整理的人。
整理首先要從丟棄無用的物品開始,很多時候人們的整理方法叫做收納法,只是把一些物品收拾整齊后放在一定位置上。但是這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理。在丟棄物品之前,我們要進行一些思考,什么是心動之舞,我們在判斷是否是心動之物的時候,可以做一系列動作,比如一定要拿在手上,然后在瞬間去感受到是否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是否感覺心情愉悅,如果沒有這種感覺,就果斷的丟棄掉。
很多時候我們都舍不得丟棄物品,覺得現(xiàn)在可能沒有用,但是將來可能會用到;或者覺得這個是有紀念意義的,所以我們只進不出,等到物品都堆成山了還是不舍的丟棄一些物品,而且人性的弱點是看到這么雜亂,心里沒有動力去整理了,就隨遇而安,在夾縫中每天生活。
4.
我們應該按照物品的類別來進行整理,不能按照場所來整理。很多人不會整理的最主要原因是物品太多了,而物品不斷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控制好自己擁有物品的數(shù)量,這樣勢必造成收納場所的分散,若在這種狀態(tài)下,依然在不同場所分別整理,那么這種整理是永遠不會結束的。
為了進行高效的整理,我們必須死守的一個重點就是絕對不能搞錯整理的順序。首先是衣服類,其次是書籍,文件,小件物品,最后才是紀念品。這個順序不僅考慮了丟棄的難易度,而且也兼顧收納的難易度。如果我們按照這個順序去丟棄物品,對物品去留的判斷速度也會變得非常快捷。
丟棄完以后,以后我們要開始進行放置,比如說衣服的收納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使用衣架掛在衣桿上的衣架收納法,另一種是把一件件衣服折疊起來排放在抽屜等處的折疊收納法。其實我們常識中都是比較喜歡用衣架收納法。覺得這樣子衣服不會有皺折,而且在選擇的時候可以一目了然。但其實這樣去收納的,占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如果采用正確的折疊方法,衣服是不會有皺褶的。我們可以采用最正確的折疊方法,"豎著"是收納最基本的原則。衣服的皺褶實際上并不是折疊過多所致,而是衣服承受的壓力程度造成了皺痕的深淺。
這是唯一一本書,在還沒看完的情況下就去實踐了一下。我首先從衣服類開始丟棄,成果還不錯。
5.
整理其實是我們與物品進行了一次對話,我們不僅整理物品,也可以整理自己的心靈,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