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中,孩子們的語文成績?yōu)槭裁瓷喜蝗ィ?/p>
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河南最好的初中是楓楊外國語中學,但他們七年級的語文最高分也只是88分。很多小學都考90多分的孩子,這次語文只考了70多分。怎么才能提高語文成績?是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
針對這個情況,我們校長決定開一次針對新初一的語文學習的講座,希望能通過講座招生。于是我開始打電話發(fā)微信約家長,果然家長聽到講座信息比較感興趣。打電話的效果比原來要好三倍。第一遍意向客戶有25人,第二天確認時還有15人,當天上午確認時還有12人。等到四點第四次確認時10人,有1人說晚到。對那些不接電話的家長,我又發(fā)短信確認。最后到場的新生家長只有7人(其中有還有兩個是家長帶來的,也就是真正約過來的家長只有5人)。
看到這個結(jié)果,我有些失望。孩子的語文成績明明是自己頭疼的問題,為什么答應(yīng)的好好的,又是這么好的講座卻不來聽呢?我總結(jié)了一下原因:
1.人的惰性。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很多人都希望改變現(xiàn)狀,但真正需要邁開腿去行動時,人的惰性使他找了各種各樣的借口而止步不前。
2.我渲染的不到位,沒有給家長必須來聽講座的理由。
3.打的電話數(shù)量還不夠多,基數(shù)不大,按照概率來說成功率就低。
說好的五點開始,因有些家長遲到一直延時到了5:20。剛開始侯校講了教育部對初高中語文的改革,分析了小初高語文的考題區(qū)別。講解了閱讀理解題的做題方法和技巧。講座進行到一個小時左右時,侯校講的內(nèi)容有一個打動我的點,有那么一瞬間做為家長的我有一種繳費學習的沖動。但隨著講座時間越來越長,報名的沖動慢慢化成了盼著講座早點結(jié)束。果然,有的家長提前走了。等講座結(jié)束,家長們都迫不及待地走了,沒有一個咨詢課程的。
為了給家長再次來的理由,我們還商定最后發(fā)期中卷子,讓孩子做完后再拿過來分析,但家長說孩子平時的作業(yè)就已經(jīng)很多了,拿回去也都不會做的。
整個講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偨Y(jié)經(jīng)驗教訓如下:
1.這種講座模式屬于會銷,會銷的流程我們沒有一個人熟悉。
2.沒有進行演練,準備工作不足??吹郊议L沒帶筆本才臨時發(fā)放,而且未給帶筆本的家長發(fā),有失公平。
3.講座內(nèi)容很好,但涉及太全面,問題都給出解決辦法,沒有了懸念。
4.時間太長,沒有把握好報名沖動的最佳時機。
總結(jié)利于提高,愿我以后做講座時吸取經(jīng)驗教訓,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