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農村,物質與精神相對匱乏,從小就是外婆撫養(yǎng)我長大,父母都是在外面打工,一年回家的時間差不多就是寒假那點時間。
為什么不是爺爺奶奶陪我?奶奶應該是在我爸爸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爺爺也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在地里務農高血壓發(fā)了,然后也去世了。在我印象中爺爺是一個蠻好的人,他送葬的那天,村里好多老人都來送送他。
我聽父親說爺爺?shù)墓适拢汉孟駹敔斠恢笔悄欠N吃苦耐勞的人,年紀輕輕就在外面闖蕩 ,當時村里的地質有點沙,一些東西長的不好,后來爺爺從外地弄來那種地瓜苗,然后在全村推廣,當時沒有一個人信爺爺,都不愿意種,后來爺爺種出又大又甜的地瓜之后,全村人都來找他,他什么都沒說,全部分給了村里人。現(xiàn)在我的老家,全是種地瓜的,成了一個地瓜村。
再說說我外婆,我的外婆出生在五幾年,那正是三年饑荒最嚴重的時候,外婆的爸媽沒有辦法,自己都養(yǎng)不活,就把我的外婆送個了我的姥爺(外婆的養(yǎng)父),姥爺沒有小孩,收養(yǎng)了兩個小孩子,我外婆是大的。
外婆從小就吃了特別多的苦,從外婆給我講的故事里面,我知道姥姥(養(yǎng)母)對外婆特別壞,對她很苛刻,有種尖酸刻薄的感覺,那時候外婆讀小學,同學們吃饅頭,可是姥姥就不給外婆買,而且讓她不上課出去割豬草,放牛,所以外婆沒讀幾年書就輟學了。然后一直都是在姥姥的“剝削”下過活。后來外婆講姥姥死的時候,有一種別樣的情緒在里面,說恨吧,都已經(jīng)人死燈滅了,說不恨吧,也不可能,心里無法釋懷。
相比之下姥爺對于姥姥,對外婆就要好多了。雖然外婆也不喜歡姥爺,但是談不上恨。姥爺對于外婆還是有關心的,在姥姥拿最差最少的食物,給外婆的時候,姥姥會偷偷的拿一點吃的給外婆。
可以說外婆的童年是一個打工的童年,每天都是干活,像一個包身工,這種生活估計是結束在外婆結婚。畢竟結了婚就可以離開這個家了。
講到結婚,有人會問了,你的外公呢也不在了?其實我從小就沒有見過我的外公。我家里也沒有人和我說過外公的什么事情。
我知道外公是從別人口中聽說的,具體什么時候不知道,差不多是小學,有個老師問我,你外公叫什么?我說我不知道,我沒有外公。他又問我外婆是誰,我說是xx,他說哦哦,你外公是xxx啊,難怪了。
到時的我很奇怪,但是我記下了那個名字。
接下來在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