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馬斯站在公寓的一扇窗戶前,目光越過小區(qū)的綠化帶,盯著對面大樓的墻,他不知道他該做什么。
大約是三個星期前,他在一家咖啡店認識了特蕾莎,兩人在一起差不多只待了個把鐘頭。他陪她去了車站,陪她一起買票等車,直到她上了車。特蕾莎要去參加一個工作面試。十來天后,他去那家酒吧找她。那天,他帶她去了他的住所,這個城市里一處能讓他遮風避雨的地方,一個40多平米的單身公寓。那天晚上,特蕾莎留下了。夜里,他竟發(fā)起了燒,她那個晚上就和衣躺在他身邊,不時地喂水給他,并用溫毛巾替他一遍一遍擦著身體……
對這個幾乎不相識的姑娘,他感到了一種無法解釋的愛。對他而言,她就像是個被人放在涂了樹脂的籃子里的孩子,順著河水漂來,好讓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
她在他家只待了那個晚上,那個清晨他在陽光里醒來,看到床邊她買來的藥和留下的便條:“把藥吃了,多喝水。”杯子里余溫尚存的水,提醒著他,她似乎剛剛離去不久。她應(yīng)該是回到了她的住處,匆匆換上整潔的衣物,正在趕去上班的路上。
托馬斯盯著對面大樓的墻,在思忖:
是否該建議她來我這住下?這份責任令他害怕。如果現(xiàn)在邀她來家里住,她是會來的吧?
要么該放棄?這樣一來,特蕾莎還得待在和人同租的房子里,繼續(xù)每天做著兩份兼職工作,等待著她的面試結(jié)果。那他是不是就再也見不到她了?
他是想她來到他身邊,還是不想?
他目光盯著公寓對面的墻,在尋找一個答案。
他一次又一次,總是回想起那個躺在他身邊的女人的模樣;她和他過去生活中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樣,這是他的直覺告訴他的。她只是個他從涂了樹脂的籃子里抱出來,安放在自己的床榻之岸的孩子。天將亮的的時候,有光從外面照進來,迷迷糊糊之中,他睜開眼,看著窩在他肩頭的她,有一股微微的馨香融化在他的心頭。他嗅著這股馨香,彷佛想要啜飲她身體的秘密。于是他想象她馬上就要起身離去。突然,他意識到,她要是永遠地離開了,他也活不下去。受了這一幻想的鼓動,他把她輕輕地抱在懷里,把頭埋在她的頸窩,許久。
此時,他站在窗前,回想起當時的那一刻。如果那不是愛,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
可這是愛嗎?他望著對面被陽光照得明晃晃的墻,明白自己不知道這到底是出于瘋狂,還是愛情。瘋狂對于自己來說,似乎太不合乎了。
托馬斯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么,他只能活這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和特蕾莎在一起好呢,還是一個人好呢?現(xiàn)在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托馬斯檢驗?zāi)姆N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
托馬斯自言自語:一次不算數(shù),一次就是從來沒有。
2
一天,在一次手術(shù)的間隙,護士告訴托馬斯他的手機響了。電話的另一端傳來的是特蕾莎的聲音。她是從咖啡館打來的電話,問他感冒是否好了。他很高興,想立馬就見到她。但不巧的是,那天晚上有同事聚會,只能讓她第二天下班后去他家。一掛了電話,他又自責沒有立馬讓她過來,聚會他可以推辭不去的。他尋思特蕾莎會在他們見面前這漫長的36小時里做些什么,恨不得馬上開車到咖啡館去見她。特蕾莎也有想他這樣的心煩意亂嗎?
?第二天晚上,她來了。她斜挎著一個小包,穿著一襲紅色長裙,襯得她的皮膚雪白,他覺得她比上次見到時要優(yōu)雅。她手里拿著一本書,是之前他們在咖啡館初次見面時,她在柜臺里看的那本《面紗》。她顯得挺開心的,甚至有點兒聒噪雀躍,是為了一件特別的事:她找到了工作。
?之后,他們躺在床上,精疲力竭。夜深了,他問她要不要他開車送她回去。她有點尷尬地說,合租的室友帶了男朋友回去。
?他聽了,伸手摟住身邊的她,說道:“你搬過來和我住吧!明天我給你搬家。”他有些詫異,自己怎么能這么快就作出決定?近一周來,他一直猶豫不定的。這一點不符合他的原則。
?“不,我不準備搬過來。”特蕾莎說。
?“為什么?”托馬斯幾乎是立馬就問道。
?“我這幾天就會搬進公司宿舍,上班很方便。”其實,特蕾莎只是不想兩人的關(guān)系進行得如此之快。
?“哦哦,那也行。”托馬斯的回答似是解脫但又有不甘。
3
特蕾莎的工作定了下來,攝影師的工作并不算特別忙碌。在工作之余,她不用再去兼職,有更多時間能和托馬斯待在一起。她是個樂在愛情里的人。
? 但是托馬斯似乎除了工作和她,似乎還有別的事情。一次她在托馬斯家中等他,座機上的電話響了幾次,她接起。是個女人,約托馬斯老地點見。她沒做聲,掛了電話。
?坐在沙發(fā)上,特蕾莎覺得自己有些可笑,又幼稚。托馬斯這個年齡又離了婚的男人怎么會沒有幾個女人。
她開始回想她和托馬斯的相遇。托馬斯是咖啡店的老顧客,她在那工作的第六天下午,托馬斯獨自坐在桌前,面前攤放著一本書,他一抬眼,看見了她,微微一笑,說:“來杯白蘭地!”
“您的白蘭地!可以問問您看的什么書嗎?“
“謝謝,當然可以。“托馬斯把書頁過來,是馬塞爾的《追憶似水年華》。看著她微笑的臉龐,托馬斯喝了一口手中的酒,說到:”你要是感興趣,我馬上看完了,書可以送你。”
?“不不,謝謝您的好意。我之前看過這本書。“特蕾莎笑著擺擺手。
?“那等我看完,我們可以交流一下。你幾點下班?”
? 特蕾莎眼里透出些許詫異,看著對面的托馬斯回答道:”六點“。
”那正好,我請你吃晚餐,邊吃邊聊。“
那天的晚餐,兩人都很盡興。
4
托馬斯發(fā)現(xiàn)最近特蕾莎開始非常依賴他,除開工作之外的時間,甚至她開始連續(xù)幾夜地留宿在他家。這在托馬斯眼中,是個好又不好的兆頭。對特蕾莎,和那些女人是不同的。從睡覺就可以感受出來,他和特蕾莎有共眠的欲望,而不是僅是其他女人做愛的欲望。這是出于愛情吧!
?特蕾莎常在夜半時分,驚嚇著從夢中醒來,托馬斯覺得她是察覺到了什么。起初,他什么也不承認,當證據(jù)再確鑿不過,他便設(shè)法說服她,說他跟多個女人的風流與他對特蕾莎的愛情毫不矛盾。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無法辯解的境地,因為這一境地是建立在完全不平等的基礎(chǔ)之上的。他把她的忠誠當作了一個必要條件,那他呢?
?他們曾和托馬斯的幾個朋友,一起去酒吧慶祝特蕾莎有了新工作。因為托馬斯不喜歡跳舞,醫(yī)院的一個年輕同事就陪特蕾莎跳,他們優(yōu)雅地滑入舞池,特蕾莎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美。這仿佛就在宣告,特蕾莎隨時準備迎合她遇見的無論哪個男人的召喚,并不一定要只維系在他托馬斯一人身上。他承認,他很嫉妒。
?但特蕾莎的噩夢并沒有停止,相反地,她開始做更多的關(guān)于貓和她去送死以及她死后的夢。每次夢醒,必定是一場哭叫。每當這樣的時候,特蕾莎發(fā)現(xiàn),托馬斯對她是極盡安慰,似乎還伴隨著同情。對,就是同情!他說不定就是享受著我為他發(fā)瘋的樣子。
5
特蕾莎厭惡這樣的自己,迷失在托馬斯同情的漩渦里。
她不再整天糾纏著托馬斯,盡量讓自己冷靜理智下來。盡管,一開始,很困難。
?特蕾莎想起她和托馬斯談到過她的朋友z,她記得當時說:“如果我當時沒有遇到你,我肯定會愛上他。”特蕾莎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托馬斯,完全是出于偶然。除了她對托馬斯現(xiàn)實的愛,在可能的王國里,還存在著對其他男人來說沒有實現(xiàn)的無數(shù)愛情。
?出于偶然,那天特蕾莎和另一個姑娘換班了,她才在周六的下午出現(xiàn)在店里,而托馬斯又偶然地在周六下午來了咖啡店,他的周六一般都有值班的,她偶然地為托馬斯提供了服務(wù),她恰好又在六點下班。一次次的偶然,把托馬斯推到了特蕾莎的身邊。
?原來,她無比渴望的愛情,竟然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礎(chǔ)之上的。
一切并不是“非此不可”,而是“別樣亦可”。
可是,如果一件事情取決于一系列的偶然,難得不正說明了它非同尋常且意味深長?
6
托馬斯下班后去了薩比娜的畫室,薩比娜開門的時候,正戴著那頂?shù)膱A頂禮帽。多年前,托馬斯到她家時,就被這頂圓禮帽迷住了。當時的情景立馬再現(xiàn)了,兩人的身體在鏡子旁的地毯上糾纏起來。
事后,她發(fā)現(xiàn)托馬斯立馬就要走,她躺在床上笑著看他,說:“托馬斯,你似乎變得不像托馬斯了。”
直到托馬斯發(fā)現(xiàn)自己正走在去特蕾莎公寓的路上,他才在突然之間明白了薩比娜的話。特蕾莎突然闖進他的腦海,她只是個他從涂了樹脂的籃子里抱出來,安放在自己的床榻之岸的孩子,同情的氣息直鉆他的心扉。他停下來,看著人來人往的大街,開始詢問自己:是不是非此不可?
這時路邊的一家音像店,傳來了讓托馬斯熟悉的貝多芬的四重奏樂章,就像是特蕾莎的呼喚,托馬斯輕輕用嗓子模仿貝多芬的曲調(diào):“非如此不可?”
托馬斯又說了一遍:“對,非如此不可!”
7
重逢的時刻竟是這樣輕易來到。托馬斯等著特蕾莎打開門,他想他要將她緊緊抱在懷里,告訴她“非此不可”。特蕾莎很久才將門打開,環(huán)著手,冷冷地看著門外的托馬斯,這讓托馬斯有些意外,之前的設(shè)想被推翻。一陣冷風吹來,倒是化解了尷尬。
托馬斯在單人沙發(fā)坐下,特蕾莎站在窗前。托馬斯急于想表達自己,但是話到了嘴邊,卻是開不了口。特蕾莎也不說話,兩人就這樣安靜著。
突然,電話響了,特蕾莎接了之后,提著挎包就準備出門,托馬斯急了,在她出門之前,拉住她,說到:“我們結(jié)婚吧!特蕾莎,非此不可。”特蕾莎似乎是嚇到了,直愣愣地盯著托馬斯的臉,似乎想從中找出些許破綻來。沒有,特蕾莎再看了一眼托馬斯,也沒有回答他,直接出門了。
8
特蕾莎想,自己是絕不會答應(yīng)托馬斯的求婚的。兩人就這樣,也挺好。特蕾莎再不想像之前那樣,陷入噩夢的漩渦,整天提心吊膽地依賴著托馬斯,生怕被其他女人搶去。
自己,千萬不能再沒有了自我。
沒得到特蕾莎的回應(yīng),托馬斯有些失望,他開始有空就去特蕾莎的公寓。特蕾莎覺得現(xiàn)在的托馬斯就像是之前的自己,卻還不夠。
特蕾莎開始和工作上接觸到的一個工程師約會,他們常常一起去跳舞,吃飯,然后工程師送她回家。兩人分別的時候,正遇上托馬斯下樓,特蕾莎有種報復(fù)的快感。但是,這種感覺轉(zhuǎn)瞬即逝。
9
托馬斯想帶著特蕾莎離開這座城市,他無法再忍受那么多的人圍繞在特蕾莎的身邊,而不僅僅只是他床榻之岸,籃子里的孩子。他想把特蕾莎藏起來,就像他記憶里獨有的詩化記憶一樣,只是他的。
10、
特蕾莎看了托馬斯留下的便條,他想他們一起去一個小鎮(zhèn)上。突然間,一種熟悉的情感籠罩了特蕾莎,內(nèi)心奔涌的情感讓她忍不住立馬就打電話給他,說她愿意跟著他走。
特蕾莎覺得愛情使自己又活了過來。原來,自己一直都渴望著托馬斯。她的心里像是有一個人,在對著她,念叨著:跟著他,跟著他,獨占他,獨占他……
11
薩比娜接到一個電話,來自布拉格附近一個小鎮(zhèn)的警察局。
電話那頭的警長告訴她,她的朋友托馬斯和他的女友被人發(fā)現(xiàn)墜亡在深谷里,他們在一個雨夜開車,山路彎彎曲曲,卡車墜入了深谷。找到時兩人都死了,警方發(fā)現(xiàn),卡車的剎車裝置似乎被動過手腳。目前只在車內(nèi)的物品中找到了薩比娜的聯(lián)系方式,希望她能通知他們的家人盡快來一趟警署,辦理相關(guān)手續(xù)。
直到對方掛了電話,薩比娜還是久久呆坐在畫桌旁,她突然朝門口望了望,想起那天,托馬斯從這里離開時心急火燎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