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從第二章開始,分別針對溝通、說服、談判、演講、辯論這五種場景做了詳細的話術(shù)分析。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個思想。”可見,溝通交流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的最基本的需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帶有溝通的任務(wù)。
用書中提出的“權(quán)力游戲”來定義溝通,可以說“溝通是權(quán)力的流動”,意即在這場對話里,雙方均掌握著主動權(quán),權(quán)力是在對話雙方之間流動的。因此,溝通偏重于“理解”,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使雙方地位對等,這樣才能暢所欲言,講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而作為一方,我們要注意的是,學會體察對方的角色、照顧對方的訴求,同時要避免沖突和矛盾,切忌用反問或追問來強行推進自己的結(jié)論,更不可刨根問底、步步緊逼。
書中將“溝通”按場景分為了六種,我總結(jié)了一下,大概是兩類:與人溝通和與己溝通。重點在與人溝通,畢竟語言是我們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方式。當然,與自己的溝通也是不可忽視的。
與人溝通主要有以下幾個場景:工具性溝通、初識溝通、拒絕性溝通、沖突性溝通、情緒溝通。
1.工具性溝通:
這個場景通常用于信息的傳遞,且信息接收方并不是很樂意聽你說。這一類溝通的重點在于及時有效地傳達信息,時間越是緊迫,就越是考驗信息傳遞者的的表達功力。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準確有效地傳達信息呢?一個技巧是——“買時間”:通過制造意外,引起對方的好奇,為自己贏得表達的時間,再回應(yīng)主題。舉例來說,面試時,面試官讓你用一分鐘的時間展示一下自己的魅力。一分鐘能做什么?唱首歌都不夠吧。所以,必須另辟蹊徑。這時,可以先制造意外,“很抱歉”,告訴面試官“能展現(xiàn)我魅力的方式不太適合在這里展開”,同時也引起了面試官的好奇,接著以“不過我之前的同事都說我在工作時蠻有魅力的人,我可以舉例來說明一下。”這樣,就成功為自己爭取到了超過“一分鐘”的時間了。
工具性溝通還會出現(xiàn)在一種場景里,即傳遞壞消息時,如醫(yī)生與病患家屬的談話。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把握分寸與技巧。有三個關(guān)鍵點:一是專業(yè),作為信息傳遞者,必須以專業(yè)的姿態(tài)來保持中立,不要有任何愧疚和抱歉,這樣才不至于使對方將怒火發(fā)泄到自己身上;二是善意,任何人在接受壞消息的那一霎那情緒都有可能失控,對此我們應(yīng)保持適當?shù)纳埔猓峭椋蝗?b>陪伴,適度的陪伴可以緩解對方的情緒,但不要主動安慰。
2.初識溝通
如何迅速真誠地營造關(guān)系?這是我們在與人初識時面臨的問題。初次見面如何化解尷尬?聊什么菜不至于“交淺言深”又不會冷場?一個小技巧是聊名字。首先,第一次見面時必定要先自我介紹姓名,這時就能以姓名為話題展開聊了。比如,怎么寫的啊?有什么寓意啊?誰取的啊?發(fā)生過什么和名字相關(guān)趣事啊等等。但切記要盡量凸顯對方的獨特性。
如何與關(guān)系一般的人在聊天中拉近距離呢?書中給出的建議是聊八卦。原則有三:不索取、不炫耀、不針對。不索取指的是不要過分索取對方的信息,而要分享自己的態(tài)度。比如問“你怎么還不結(jié)婚啊?”容易惹人不快,改為“我覺得現(xiàn)在結(jié)個婚成本好高啊!”先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對方可以表示贊同說“是啊”也可以說“我覺得還好啊”,就可以知道對方對結(jié)婚的態(tài)度。在談話中多以自我揭短的方式拋出話題,俗稱“自黑”,此即不炫耀。不針對則指的是不要針對某一人,而是將話題拋給在場的所有人,這樣就避免了尷尬和冷場。
3.拒絕性溝通
這個名字是我取的。作為一個不太會拒絕別人的人,看到這個真是如獲至寶。不過書里只講了一個場景,即如何拒絕別人借錢的請求。想必大家都遇到過被朋友同學之類的人借錢吧,借呢覺得關(guān)系不到那一步,而且很有可能損失了錢財還會失去一個朋友;不借呢又可能被人認為小氣摳門兒。
那么,如何委婉禮貌地拒絕對方呢?首先,不要關(guān)心對方借錢的金額,而是問借錢的原因。當別人問你借錢時,如果你傻乎乎地問“你要借多少”,那就默認你會借了,這時對方給出一個金額,你是借呢還是借呢還是借呢?所以,不問金額問原因,會顯得你關(guān)心對方。一般借錢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救急,二是免息(你總不好意思問人要利息吧)。就急的話可以適當借,當然還是不要問金額,得知原因后直接說“我最近手頭也不是很充裕,先給你XX塊(你能接受的數(shù)額)應(yīng)急吧”,既不至于損失太多錢財又不至于顯得不近人情。如果是第二種免息的借錢,那就可以以相似或相同的原因拒絕對方了。比如,對方要買房/車,問你借錢,你可以直接說“不好意思我最近正好也在看房/車”或“我剛報了一個XX課程”來拒絕對方。
4.沖突性溝通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人也一樣,因為情緒和認知的不完全,同一件事,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永遠存在差異,所以必定會有沖突。人機沖突主要是以預防為主,預先向?qū)Ψ奖砻鳌白约核f的只是個人感受,而不一定是客觀事實”,以降低對方的被攻擊和被冒犯的感覺。同時,一定要將自己的感受清楚地表達出來。類似于“我的說法不一定準確,這只是我的猜測。但是……”接著就可以講自己心里真實的想法了。
那么,當你面對的溝通對象已經(jīng)處于暴怒狀態(tài)了,要怎么應(yīng)對呢?同樣是三個步驟:隔離、同理與攔截。隔離是指面對對方的怒火要保持冷靜,將自己與負面情緒隔離;同理即對對方的憤怒表示理解;攔截是指對涉及人身攻擊的話要及時攔截,并將關(guān)注點轉(zhuǎn)移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面對他人的暴怒,不要試圖反抗,也不要毫無回應(yīng),更不要說“你先冷靜一下”這種暗示對方情緒不穩(wěn)定的話。一個常見的場景時情侶吵架,無論是懟回去、無視還是說“你冷靜一下”,都只會讓對方更加憤怒。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是自己先保持冷靜和理性,對對方說“我知道你很生氣,換做我也一樣很生氣”,表示你能理解對方的憤怒,接著再針對問題說出解決辦法。
沖突爆發(fā)后,若真是你的責任,該如何道歉呢?書里講到的方法是“螞蟻搬大象式的道歉”。首先,不要試圖淡化事件的后果,也不要試圖撇清責任,這兩種道歉方式都很難得到別人的原諒。建議用“螞蟻搬大象”的道歉方法,即將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以退為進,來平息對方的怒火。不過這種方式多用于日常生活中責任比較模糊的事件,若涉及的是權(quán)責明確的事件,超出自己責任范圍之外的不要輕易去攬責。
5.情緒溝通
我們在與人溝通時通常都會注意他人的情緒,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緒,更有甚者壓抑自己的情緒,隱瞞自己的真實需要,這都不是良好的溝通。人是感性的動物,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因此誠實地面對和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情緒,是情緒溝通的第一步。
因此,要時時刻刻自我察覺,在情緒升起的那一刻就要采取應(yīng)對措施。這應(yīng)對不是壓制,而是嘗試小幅釋放,并對自己的壞情緒做出提前預告。比如,辦公室里有同事開玩笑超出了自己的底線,第一次時你可以說:“我不太喜歡這個玩笑,你再這樣說我可要生氣了哦。”告訴對方現(xiàn)在的自己已經(jīng)有點小情緒了,如果你就此停住,那我們繼續(xù)和諧地談笑風聲;若你繼續(xù),我就會生氣了。
自我溝通主要是指接受真實的自己。
1.自嘲與自謙: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因此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刻意掩蓋自身的弱點,而學會與自己的弱點相處。在適當?shù)膱龊希梢灾鲃颖┞度觞c,以自嘲的方式讓弱點變得不是弱點,讓對方找不到攻擊你的目標。如同《冰與火之歌》中小惡魔所說的:“把你的弱點當做你的鎧甲”當然,這里暴露的是“已知的與要害無關(guān)的弱點”,而不要將弱點全盤托出。
在爭取他人的信任時,亦可暴露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弱點,使自己更為接地氣,從而拉近與他人的心理距離,博得他人的信任。
2.如何成為一個幽默的人?
幽默感是一種營造氛圍的能力,會講講笑話≠幽默。在很多場合,可以用俏皮話來營造氛圍,但要避免誤傷他人。幽默的形成通常在于內(nèi)容上的錯位反差,即把各種可能的維度都反著說。此外,在講俏皮話時,語氣上避免先笑破梗,角度上避免誤傷,要選擇合適的點,顧忌他人的感受。
感覺自己寫的這一篇都快趕上原文的長度了。鑒于篇幅的關(guān)系很多tips我都沒有舉例,這些技能和心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去實踐,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溝通話術(shù)。
愿每個人都能辯才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