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知道她的課外研究課題,要有所成就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路程,除自己的努力外,離不開教授和同學們的幫助,尤其是同剛這樣有共同目標的好友。
她知道,大腦細胞的基質與芯片的硅基同化,以及在人體大腦上的運用,不是說成就成的。
她深知如果能將大腦神經元樹突的四個氧原子,與芯片的四個硅原子形成特殊的化學鍵而相連,再通過神經膠質細胞,讓神經元所產生的生物電流,與外界芯片的電流同化。
一旦同化成功,那必將使人類文明等級進入一個質的飛躍。尤其是將來碳基芯片的誕生,那碳基芯片的碳原子,與神經元的碳原子互換,就能直接讓生物電流與芯片電流同化,那同化的過程就簡單多了。
瑩瑩每每想到這里信心倍增,堅信通過她這代人,下一代人,或者再下一代人,一定會成功!
她把一切私心雜念拋得遠遠的,把所有的精力除用于本科學習外,全部投入該科目的探討和研究里去。她明白,這也是田陽的心愿之一。
瑩瑩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修動物學,尤其是大腦的物理、化學互相關聯的知識。為了學透,她與靈玉、同剛一道走去旁聽有關科系的課程,對于難懂的問題虛心請教。
她如饑似渴的求知,引起了該系楊教授的關注。他了解到瑩瑩是學半導體芯片專業的,為什么兼學起大腦學科來?當他前來詢問時,瑩瑩不得不將自己的奮斗目標說出,這不說則已,一說掀起了楊教授的夙愿。
曾何幾時,楊教授也為這個目標奮斗過,然終因力不從心而被擱淺了。如今冒出了一個年僅二十歲有共同志向的女生,何不與她聯手共同探討,以圖有所進展。
每當楊教授上課,他都邀瑩瑩來聽,而且允許她坐在課桌里,享受和同學們一樣的待遇。空余時間,毫不保留地回答瑩瑩的問題,他決定將自己畢生所學全輸送給她。
楊教授發現瑩瑩很聰慧,對所學的知識一點即通,而且過目不忘,是個了不起的女孩。
確實如此,同在一起來旁聽的靈玉和同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由于跟不上步伐,只好幫助瑩瑩找資料、做筆記。他倆也心甘情愿,誰叫瑩瑩的腦袋發達,他倆的腦袋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她的呢!
瑩瑩也常常為自己有這么一個腦子感到自豪。她明白像她這樣的出身和家況,不是憑著這顆腦袋根本考不上復旦大學。
她也常常告誡自己:“瑩瑩啊,你得奮發圖強,為自己,為田陽,乃至為祖國,都得努力奮斗啊!”?
然而,楊教授是大腦學科的專家,見她如此努力又擔心起她,又從另一個側面告誡她:“瑩瑩啊,你的大腦出類拔萃不錯,但要懂得保護它,愛惜它,千萬別讓它超負荷運行,不然會毀掉它的。”? ?
瑩瑩聽到這一愣,是啊,再好的芯片也得呵護,何況人腦呢?在楊教授的指點下,她有了一套符合自己的學習日程。
為了讓瑩瑩更進一步了解大腦的本質,以及開拓自己大腦的資源,楊教授破格讓她參與實驗室的相關研究,讓她從分子結構上認識大腦。瑩瑩也為這等了許多,被破格準入興奮不已。她是一個無比聰明的人,對于在實驗室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將影響她以后的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