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陣小旋風摘抄!
?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王陽明心學分為三部分:
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
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心學說的基本觀點。王陽明認為人心是根本的問題,是產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心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于心。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總之,有知就有行,有行必有知。王陽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是"千古圣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致良知就是讓心回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是通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規范自我的行為。致良知被稱為王陽明的核心部分,從致良知出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圣人,只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胸懷灑脫,超然入圣,便沒有什么困難可言。王陽明心學思想旨在呼喚人的本體意識。著重強調個體本身的價值和自我人性的修養,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灑脫。
? ? ?從立志,修心,至誠,仁愛等方面,王陽明做的比較突出。12歲立志要"讀書做圣人",而不是讀書登第做狀元,不因落第而恥,而因落第動心為恥(再看看我們當今的教育,哀,讀書的目的,出發點就不對)。15歲,獨自出塞外練習射箭,騎馬,并且考察軍事。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欲修其身折,先正其心。心才能左右一切,只有日日更新,時時自省,不斷凈化內心的污垢,便能擺脫俗事的困擾。心中無善無惡,不從自身私欲出發而產生的好惡之心,不要隨感情的發生而動了本心(比如我們喜歡一些花,而認為花是善良的,而不喜歡草,就認為草是可惡的,有一天我們發現當我們需要草時,才發現草也是善良的,其實,萬物善與惡,并不能從因為內心的情感而下決定)。世間本無善惡,人心當中遵循自然而發展就是善,被外物所擾,摻雜私惡就是惡。
? ? ?其實,世間的風動幡動,其實都是因為心動罷了。心中無我,空心,才能容萬物,內心無外物羈絆,心無旁騖,內心感受到的萬物便會遠遠超過自己視線范圍之內的一切。此時內心,呈現的是一種空無的狀態。
? ? ?在這么個浮躁與孤獨的快節奏社會,不要因為一切外在的環境而忘記對內心的修養,相由心生,你的外在都由內心所顯示,只有真正的修心才能快樂的生活。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 ? ? ? ? ?2016.10.22 ? 修心,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