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到家已經十點過了,鞋子都沒來得及換就推開臥室門去看小朋友,心里知道小朋友已經睡了,但是仍然迫切的想要看到他。小朋友睡的正香,我摸摸額頭摸摸背都沒有出汗,知道他被照顧好了。簡單問了下阿姨小朋友一天的狀況以及睡覺情況,得知我沒有在他還是一如既往的那個點睡,并沒有鬧騰。想想自己,確定要加班的時候,心里擔心著,我不在他會不會找媽媽,會不會鬧,會不會等我回來才睡覺,加班的時候一直在看時間,希望在他睡覺之前趕回來,然而,我沒有趕回來,他一樣睡的很好了。再想一下,昨天加班沒有很晚,我匆匆趕回來帶他睡覺,前天加班也沒有很晚,我也匆匆趕回來帶他睡覺,還有大前天......好像就是我非得這樣趕著做妥了工作再趕著回家陪他就能使得我心安理得的不對他內疚,看,媽媽也是盡力了呢,在陪你的道路上一分鐘也沒耽誤。這個過程并沒有錯,但是如果這種掛念的情感再稍微減弱一點,我的顧慮擔心再減少一點,是不是我就會輕松一點,就能花多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更好的管理自己?
當然我并不是抱怨帶孩子累,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幸福和驚喜遠遠多于這點累,累并快樂著。作為一位媽媽,我變的越來越欣喜,因為孩子真的很有趣,作為我自己,我沒有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孩子的吃喝拉撒塞滿了媽媽的腦細胞,因為我想給予他我曾經缺失的母愛,我對待他的時候會想著原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愛是這樣的啊,母親愛意深切,孩子自在撒歡。我是太過于想要給予他我作為母親的所有情感。
有一次在上班,我看到群里有人說她的孩子單獨給阿姨帶,懷疑阿姨打了她孩子,身上有被打的痕跡,然后和阿姨以及中介鬧上了。我聽了真是如坐針氈,因為我家也是孩子給阿姨單獨帶的,越聽到大家討論的七七八八越覺得好像是我的孩子被打了,越發覺得此刻我一定要看到他,我一定要回去好好陪著他,沒有什么能比陪在他身邊更重要了,于是,在忙忙乎乎上了半天班后,我從公司回到了家。那天中午走到一半的路途,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我回到家已被淋成落湯雞,而他午睡的正香。我太過于擔心他。
又回想了下這一年,每天都是急匆匆的狀態,我急著去上班,急著干工作,急著在公司擠奶,急著吃午飯,急著回家,一切都是因為我心里牽掛的那個人兒。當了媽媽可能大抵都是這樣的急匆匆。而我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父母與子女的深深的隔閡,更是讓自己極力地給予我的孩子更多的疼愛。我是緊張的忐忑的,我怕我當不好這個媽媽,我怕我的陪伴太少會讓他也失去母愛的安全感。有時候我覺得是我綁架了自己,在什么時候關愛與什么時候撒手的問題上我把握不好度,于是我讓關愛的秤砣一點一點壓過撒手的秤砣,這樣我會覺得我是一個好媽媽了。這是一個自私又自我情愿的想法。
我是明白的,父母與子女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終將要分離。我告誡自己不要強化這種越來越舍不得的情緒,而是學習著去減弱這種情緒,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去關注其他需求。我先做好我自己,我再成為一個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