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得正確。
第一章,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的差異。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
“打針有些疼”
對于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該應有幾個原則。
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二是對于為什么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比如告訴孩子他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三是對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夸大也不要過分縮小。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除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后,就決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并且以后會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J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藥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并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不要捉弄孩子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則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成人覺得這很好玩兒,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
給小板凳揉揉疼
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后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系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當給“小板凳揉揉疼”成為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時,他在生活中處處表現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從生活中能獲得的,也正是這些
每年都來的圣誕老人
家長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時間,就可以讓孩子有不同凡響的經歷,讓她的生活和世界煥發出奇異的光彩。
兒童是天使,只有在天使的世界里,圣誕老人才千真萬確地存在;等他長大了,變成了凡人,圣誕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來了。
孩子總要長大,童話總要消失。圣誕老人雖然和童年一起慢慢遠去了,但我們仍然愿意延續這份快樂。
長大要和馬曉飛結婚
每個父母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的,回憶一下我們的少男少女時代,就該知道中學生這種情愫的萌發是多么正常。所以在孩子情感發育時,我們為什么不給予更多的理解?
不安和自責,是每個孩子在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時都會有的,發展得嚴重了甚至是一種負罪感。這種感覺不僅不會使少男少女對異性的興趣降低,反而會刺激興趣增長。
孩子在家長和學校的壓力下,覺得喜歡異性是不潔的,不道德的,他們就會表面上任性行事,不聽家長的話,內心卻彷徨迷失,自我鄙視。
只有孩子自尊自愛,在青春期和異性交往時覺得坦然、正常,才能產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莊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早戀”等兒童問題上,家長實際有兩種功能,一種是疏導平息,一種是刺激強化。所有的家長都希望達到第一種效果,但遺憾的是現實中許多家長都把它做成了第二種結果。他們想阻止孩子早戀,卻用錯誤的方法推了孩子一把,使孩子不由自主地掉入漩渦中。
這位媽媽按我的建議和女兒談了一次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是這樣和孩子說談的。首先肯定孩子,告訴女兒,在你這個年齡對異性產生好感這很正常。
另外,有男孩子喜歡你,說明你是個可愛的女孩兒;你對別的男孩有好感,證明你也是個懂得欣賞他人的人。
接下來告訴女兒,你作為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將來會遇到很多欣賞你的人,對他們我們都要心存感激;同時,你也會遇到許多值得我們欣賞的男孩子,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
最后她告訴女兒,對于中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氣質與能力都是在學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越來越可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時自己也能慢慢學會欣賞別人。
這位媽媽悟出的道理是:只要大人內心陽光,孩子內心也會很陽光。
其實,我在這篇文章中想說的是,主要不是如何進行愛情教育,而是成人如何以干凈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現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斷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維”的侵害。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內。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有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里漸漸生發出自我肯定的意識,他的品行就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為有某個問題,他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滑去。
像牛頓一樣
如何看待孩子無意中犯了一些小錯誤,對這些小錯誤家長應該以何種態度處理,這其實是家庭教育的大問題。
在料理生活方面,圓圓不是個能力很強的人,這肯定和我們的教育有關,應該是無意中包辦了不少本該由她自己干的事…
我們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一方面是盡量接受,另一方面是盡量幫助她克服弱項。但這幫助不是熱心地幫她干這干那。知道家長不可能幫她一輩子,我們的“幫助”就是盡量讓她自己去做;我們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許她把事情做的一團糟。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慮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慮了,一點不落地盯著他,從眼前看是在幫他,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幫孩子的倒忙。凡事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學會做得不錯。
并不是說家長不要批評孩子,但批評一定要用常規的“批評”方式表達嗎?
家長這時如果不顧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說一些教訓的話,說一些早已說過的提醒的話,只會讓他覺得丟面子,覺得煩;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為了表達對你嘮叨的不滿,可能會故意頂嘴或做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經常出現這樣教訓與反抗的態勢,孩子就會漸漸地真的對自己的錯誤不在乎,對家長的話無動于衷。
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你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至于偶爾的“過錯”給孩子自己及家長帶來的時間、經濟等方面的損失,算作培養孩子成長必交的學費,可以換回他的成長、成才、成功。
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批評,以保護孩子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能力為目的。凡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損害的批評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長要徹底戒除掉的。
古詩滋養的孩子
我在教圓圓讀詩的過程中,逐漸堅定了一個認識,即兒童應該大量背誦詩歌,尤其是古詩。
圓圓四五歲時,我開始正式教她讀古詩。我們最早用的讀本是一套配有插圖的《幼兒讀古詩》,共六本,有100多首詩,那些詩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我經常和她一起朗讀這些古詩,等讀熟了再一起背。
這方面并沒有做設做計劃,因此比較隨意,但因為持續不斷地做,到她六歲上小學前,這些詩她基本上都會背了。
藝術首先需要感知,幼兒學古詩并不重在理解,古詩詞平仄押韻,韻律感非常強,良好的感知自然會慢慢形成“理解”。覺得古典詩詞陌生難懂,這是大人的事,孩子則沒這種疏離感。
另外,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閱讀和背誦的東西,真正會刻進腦子里,內化為自己的智慧財富。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童年時代的背誦,不要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詩詞為主的古典詩歌,我覺得它值得一個人從小背到老。
事實上,學古詩要避免的,恰是“過度解釋”。其原因,一是基于對兒童領悟力的信任;二是詩文中的意境美與文字美重在體會,它們原本就是無需解釋的,一解釋就是對想象力的束縛,就是對語言美的破壞。
孩子兩三歲前,讀詩不用解釋,只要把詩當作唱歌,體會其中的韻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歲,懂些事情時,在加進“講解”。但這講解一定要簡單,簡要地說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同時把影響到理解的一些詞解釋一下就行了。
我們從學習中體會到,大量的朗讀和背誦仍然是學習古詩詞最經典的方法,這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這個方法最簡單也最有效。
孩子之所以能對學習古詩有長久的興趣,也在于家長從來不把背古詩當作一項單方面加給她的任務,而是當做共同的愛好,一起來慢慢享受。
圓圓認字后,我總是把要背的詩抄到一個小本上,經常在乘公交車或飯后睡前的時間和圓圓一起讀幾句背幾句,不知不覺一個小本就用完了。每背完一個小本,我們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圓圓閱讀和背誦的首先是唐詩,后來又背誦宋詞,再后來又背了一些元曲。小學期間背的篇目最多,上初中后,開始背一些長詩,比如《長恨歌》、《琵琶行》等。
整個中小學期間,圓圓在學習古典詩詞方面顯得比同學們輕松多了,一方面是課本上學到的詩詞她基本上都已提前背過,另一個方面就是她具有了更好的背誦能力。
在保護孩子學習古詩的興趣方面,我覺得還要注意的是,帶領孩子學習古典詩歌的動機一定要單純,至少要讓孩子感覺到單純。
如果一個人在讀詩中從沒有為詩中的情打動,從沒有為語言的美吸引,從沒為智慧而深思,縱使他會背1萬首詩,也還是個不會讀詩的人。
圓圓對古典詩詞的興趣一直很濃厚,理解得也很好。高中時的語文老師很欣賞她這方面的修養,讓圓圓給同學們講過兩次古詩賞析。她在寫作文時經常引用一些詩句,文章因此頗有文采,作文成績一直不錯。
只要家長能經常孩子一起去讀去背,這方面修養自然會加深。孩子的感悟多半比家長更好,他在簡單的誦讀中,也會有好多收獲。家長和孩子一起去學習,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我國古典詩歌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個人所接觸的不過滄海一粟…所以,我最后想說的是,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采,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給孩子“犯錯誤權”
在圓圓成長中,她有很多這樣的“決策失誤”,這些“失誤”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甚至會增加一些我們的經濟負擔,但我們從不指責她,更不會懲罰他。我們相信,每個“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她只要感覺到了不對,就一定會從中收獲經驗和教訓。
圓圓從小就顯得非常懂事,很有主見。很多熟悉我女兒的親友都說,圓圓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成熟大氣甚至超過父母。
這當然與她的天性有一定關系,但我相信,正是父母一直以來給她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使她的天性很少受到壓抑,內心的心理秩序不曾被打亂,各種潛能才得以蓬勃有序地生長。青出于藍勝于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