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閑來無事,無意間點開了《周生如故》這部劇。讓我有了一次沉靜其中的觀劇體驗。
“色授魂與、心愉一側”,出自《上林賦》。《上林賦》是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創作的一篇賦,是《子虛賦》的姊妹篇。全賦規模宏大,辭匯豐富,描繪盡致,渲染淋漓。
“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色授魂與,心愉于側”,這幾句話在全劇中多次出現。說的是修眉彎曲,明眸美好,美色誘人,心馳神移,令人難以自持。道出了女主“漼時宜”對男主小南城王的一片深情。“一生一世美人骨”,講的不僅僅是小情小愛,更是家國情懷。有志向、有抱負、有膽識、有擔當的小南城王—周生辰,生于皇室,一生坎坷。為了讓百姓炊煙不斷,為了讓邊疆再無戰事,駐守西周二十余載。為了讓皇室安心,他立下了此生不娶妻生子的誓言。
周生辰在沒有遇到時宜時,他的心都交給了江山、心里裝的都是百姓。在遇到時宜后,他的柔情都給了時宜,而這份愛因為隱忍多了許多沉重。周生辰與時宜是師徒,可是他們既是一見鐘情,更是日久生情。初次見面,周生辰就對這個失語的女孩自稱為“我”,道“我有十個徒弟,你是第十一個,我也叫你十一可好?”,一個“我”字,透露出內心的百種柔情。
在西周的日子,是時宜有生之年最美好、最快樂的日子。在周生辰無聲的愛護、呵護下,因家父出走而失語的時宜,終于解開了心結能夠開口說話了,說的第一句就是“師傅”。此后的日子,周生辰因為先前的誓言,因為時宜被賜婚給太子,一直小心呵護著自己心愛的“時宜”,把對時宜的愛深埋心底。愛雖深埋,愛的付出卻是實實在在。一封封捷報的送出成為他們之間最獨特的“情書”。因為時宜愛吃石榴買了三千筐石榴送到王府,一直到時宜住進皇宮,仍不忘在中州的街市買時宜愛吃的石榴送進宮中,并小心的把每個石榴都擦拭干凈。每次出征,時宜都在城門之上送行,而每一次周生辰都不曾回頭。不回頭便是不盼歸期,不見牽掛,這樣,才能不畏生死,舍命沙場,看似無情卻是無盡深情。在時宜自西州前往中州時,換了周生辰獨站城樓,一襲白衣、默默送行,此時獨處的他再也忍不住內心的苦楚,于無聲處默默落淚。因放心不下時宜,一直一路相隨、默默守護,竭盡所能護心愛之人平安。如果說時宜對周生辰的愛,是人人可見、質樸真誠,卻愛而不得。那周生辰對時宜的愛,則是深沉如海、默默付出,隱忍而不得。
周生辰,是亂世的定海神針。他用自己的力量,呵護著他愛的人。這些人,是北陳的百姓,是他收留的十個孤兒,是他的宗室親人,更是他的時宜。可是,誰又能護著他呢?奸佞之人,重重設計,最后讓這位“醉臥白骨灘,放意且狂歌”高高在上的王,為了不讓無辜者喪命,繳械投降,沒有戰死沙場,卻受奸佞之人給了挫骨之刑,削去“美人骨”,慘死,悲哉。
周生辰受刑之前,留下血書一封。并兌現了無論死在哪里,一定讓時宜知道的誓言,把血書帶給了時宜。此時的時宜因為沒有“師傅”的消息,被彼時徒有虛名的“太子”,此時殺死師傅的仇人,已成為攝政王并即將成為時宜丈夫的劉子行困在東宮。當時宜看到周生辰死前留下的字跡“辰此一生,不負天下,唯負十一”。這是臨別的告別,也是小南城王留給世人最后的話語。
看到血書的時宜,此時再無生的念頭。雖然小南城王的舊部、徒弟、義兄...一干人等都在謀劃著救出時宜,可是失去心愛之人的時宜,在一襲紅衣的映襯下,在又一個白雪皚皚的冬日里,從城頭一躍落下,香消玉殞,她追隨者小南城王在另一個世界里相遇,在那里他們再無紛爭,也愿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是為數不多的男主、女主都喪命的悲劇。也許是為了安撫觀眾的情緒,也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仍然相信愛情、相信美好,相信好人有好命,相信心心相惜的執念。《周生如故》的下部曲《一生一世》圓了大家的夢。
上一輩子,夠虐。這一輩子,夠甜。沒有喝上孟婆湯的時宜,在這一輩子機緣巧合又遇到了周生辰,在新環境、新機遇下,他們更多了幾份勇敢、堅韌、執著,少了幾份羈絆、束縛、枷鎖,在摩登時代收獲了自己的甜蜜愛情。上一世沒有寫完的《上林賦》,時宜寫到色授魂與、心愉一側,擱筆;這一輩子時宜寫了前半篇,周生辰則在時宜昏迷不醒只時,接著“色授魂與、心愉一側”.....深沉有力地寫完了后半篇,終得圓滿。
《周生如故》讓許多觀眾意難平。只愿小南城王的故事至此后再無悲劇,只愿“一生一世美人骨”,世人都能收獲自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