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名參加了一個“十天寫作訓練營”,整理了一下前三天天的筆記,和大家分享。
1.寫作之前,問自己要寫什么
很多作者,在初期寫作的時候,甚至不明白自己要寫什么題材,提筆胡亂寫,最后出來一篇“四不像”,別說讀者看不明白,寫作者自己寫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么了。
所以,寫作之前,要確定三個點:
第一,確定寫作主題。即,你要寫什么。舉個栗子:我腦袋里有一個想法,“我要和大家分享健身方法”,那么,你的主題就是“健身方法”。健身,(劃重點);方法,(敲黑板)!這兩個點確定下來,你這篇文章就要時刻圍繞這兩點來寫。不能在寫作過程中繞開主題,寫成了作息時刻表,或者只談健身的益處而不講方法。
第二,確定寫作文體。確定主題之后,你要知道你這篇文章得以什么文體來呈現給讀者。如果你的靈感是一個鬼故事,那就不能寫成一篇議論文,如果你的靈感是健身方法的分享,那最好也不要寫成一首詩。
第三,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寫。你寫作的目的在哪里?這里老師讓我們自己想,我個人認為,寫作要帶給讀者“要么快樂,要么思考”,否則寫作就是無意義的。如果一篇文章只是通篇的無病呻吟,充斥著痛苦絕望又毫無頭緒,只是單純的個人情感的發(fā)泄,那么這樣的文章不是有價值的。讀者看文章是花費時間的,作者至少應該盡到“不要浪費讀者時間”的責任。
2.下筆之前,一定要寫大綱
大綱之于文章,就像骨骼之于身體。
學過畫畫的朋友知道,畫畫之前要構圖,同理,寫作之前,你需要有一個框架。很多人寫作習慣提筆就來,這樣會導致文章很散亂,沒有邏輯,脈絡也不清楚。
這里給大家展示幾篇我平時寫東西時候列的大綱,以《催債攻略》這一篇為例,我腦海中浮現這個話題之后,我就在分析,催債能分幾個等級?由淺入深來講,從“旁敲側擊”到“有話直說”,到“自保”,這是一個從“可以交流”變?yōu)椤盁o奈之舉”的過程。然后,每一個等級之下,不同的方法分別列出來。
這樣讀者看上去,一目了然。由淺入深,條理清晰。再去寫的時候,就很得心應手。
一般作者對于“寫大綱”存有兩個問題:第一,不習慣寫。第二,沒時間寫。
不習慣寫大綱,可以培養(yǎng)習慣。我初期寫作的時候,是在起點寫玄幻小說。那時候有了點子,提筆就寫,結果寫長了之后,經常忘記填坑,前面買的伏筆,后面忘了。后來大神和我說,一定要寫大綱。我開始強迫自己,寫故事之前,先停下來,列點,寫發(fā)展線索。
最開始真的是舉步維艱,不過硬著頭皮去寫,多寫幾次竟然十分順手了。有的人不喜歡寫,可以畫,思維導圖就很棒。
沒時間寫大綱,會花更多時間來修改。這不劃算。鬧鬧說,他每天寫文章都是在下班吃完飯之后,已經太晚了,根本沒空琢磨文章大綱,提筆就寫,寫完就睡。另外,阿肯說她喜歡靈感出現就開始寫,不然寫一會兒大綱,靈感就沒了。
靈感是感性的產物,文章卻是需要理性的,就算是詩歌,也要考慮平仄和韻律,所以,寫作之前你要寫下大綱,才能確定這樣的寫法是否合理順暢。
可以拿手機或隨身攜帶的本子先記下,在列大綱的時候,拿出來,一個一個往文章里放。
3.把握好文章節(jié)奏
文章節(jié)奏體現在文章結構,和繁簡程度。
高中作文老師就教過我們“三段式寫作”“一繁兩簡”。同理,寫例子的時候,要簡明扼要,不要出現與主題無關的事情。一般來講,一篇兩千字的文章,例子最好控制在五個以內。詳盡例子要能打動人,最多也不能超過三百字。
簡寫的例子一筆帶過就好。要記住,短句比冗長的廢話更有力。盡量少說專業(yè)術語,大白話比術語更有感染力。
舉個栗子:“高三那年,我基本沒有一天睡覺超過六個小時。每天晚上都熬到深夜,看著華燈初上,又到萬家燈火熄滅,只有我一個人,在題海中沉默地戰(zhàn)斗。”這種句子如果是出現在寫高考的散文里,很棒。但如果這個句子出現在你舉的一個例子里,那就是差評。怎么修改?“高三的時候,我每天熬夜,睡眠嚴重不足,但還是挺過來了。”除非當中有十分深刻的事情,否則每個人的高三都很痛苦,你不必耗費章節(jié)去修飾。
4.文章一定要修改
每一篇文章的初稿都是垃圾,一定要回頭修改。
初稿是作者第一印象和直覺的拼貼,文章缺少客觀性,缺乏讀者視角的閱讀感受。所以寫完文章之后,一定要回頭多讀幾遍。如果自己讀感覺不客觀,就拉個朋友來讀,一定要那種敢于對你講真話的朋友,幫你提出修改意見。
一個走心的建議,如果文章改很多次還是無法確定質量,就把文章投出去,投往你認同的平臺。編輯會用收入或者拒稿,告訴你你文章的質量。被拒稿,就安心地修改。
好作品都是是經過反復推敲和修改而成的,修改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的文章更清晰,更鮮活,更能打動讀者,讓你的文章從平庸中脫穎而出。
5.平時要注意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一定要保持不斷的輸入,才會有東西輸出。
輸入有兩個方法,親身體驗加上閱讀收獲。
因為本身閱歷和眼界的局限,二十歲出頭的作者要寫出深刻的作品真的很難。
所以建議寫作者在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素材的積累。職場上的腥風血雨不妨一試,河山大好不妨一走,大城小愛不妨一談。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柴米油鹽,只有不停嘗試人間百態(tài),才能開拓我們的眼界。
另一條路,就是閱讀。盡量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留意作者的寫作技巧,可以先模仿其寫作,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
6.培養(yǎng)好的“作者習慣”
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靈感。靈感可能出現在你逛街的時候,公交車上聽到別人的一句話的時候,路邊等紅燈看到一條狗的時候。靈感轉瞬即逝,優(yōu)秀的寫作者不會放過他的靈感。聽過夸張的事兒,訓練營一個男生,洗澡的時候靈感往外冒,他買了一支防水的錄音筆,在大澡堂里,一邊洗澡一邊對著錄音筆說靈感。
多寫多練,寫作也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最開始寫可能比較生澀,幾個小時憋不出來一個句子,但每天都需要練習。我最開始寫小說的時候,常常在電腦前呆坐半天動不了,但寫了半個月后,兩小時寫三千字毫無壓力。寫久了,對句子和詞語的駕馭能力就變強了。大神唐家三少一個小時六千字,那可是堅持不斷更十多年的成果。
給自己留專門的寫作時間。我工作日每天的寫作時間是在晚上,大概兩個小時。九點以后,關了手機,電腦斷網,開始碼字。周六周日可以去咖啡店寫作,當做給自己的獎勵。舒適的環(huán)境讓人靈感爆發(fā),而且,在咖啡廳獨自寫作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寫作是我熱愛的事情,我愿意花時間去寫,去提升。
上周在微博說,要爭做一個多寫干貨,少寫雞湯的作者。讓讀者看完文章之后能有所收獲,而不是陪我一起,被雞湯灌醉,又回來直面生活的茍且。
希望這些我花錢,花時間學到的東西,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喜歡的話,盡情點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