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愛和善意不僅僅是單純的情感,而且是一種力量。如果說青春是在炙熱陽光下的奔跑,那么“愛”就是適時襲來的一陣清風,“善良”就是貼心地遞來的水。沒有愛和善良,你當然可以完成賽程,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在你疲憊的時候你能堅持下去,在你迷茫的時候你能找到方向,在你畏懼的時候你能戰勝退縮。可是多了一縷清風,送來沁人的芬芳讓你心曠神怡,多了一杯水,給予一份舒緩和鎮定讓你看清腳下和眼前。當我們左手良善右手愛就不必擔心前路漫漫、艱險重重,又何愁抵達不了成功的彼岸?
? ? ? ? 當我閱讀了周國平先生的《表達你心中的愛和善意》一書時,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帶著笛卡爾的一點韻味,沒有說教的語氣和死板的大道理,就像一個言簡意賅的朋友在和你交流。他沒有將他的理念灌輸給你,但你卻從他字里行間找到了閃光點,融入自己的思考之后,又會發現在不經意間了解了一些真諦。我對這本書中第一輯:愛與孤獨、第三輯:論友誼、第七輯:心疼這個家,三個部分最有感觸。因為自我個體、友誼情義、家庭親情是我們目前聯系最為密切的元素,它們共同渲染生命的美好。
? ? ? ? ? ? ? ? ? ? ? ? ? ? ? ? 愛使人富有
? ? ? ? 作者在邊疆的省會遇到一個小姑娘并贈與她書的事情,這樣一段小小甚至微不足道的經歷卻讓作者感到了富有。我們總是在生活中不由自主的加快腳步,匆匆忙忙地忙碌著,對身邊的美好事物熟視無睹,這些“馬虎”讓我們在精神的世界漸漸貧窮。并不是說精神上的富有是一杯咖啡加一本名著,而是我們對自己每天的記錄。不依賴電子產品,用大腦去記錄一些小小的溫暖,這就是治療孤獨的辦法。前段時間有一個熱詞叫做“外向孤獨患者”,指的是看似開朗的人實則將自己的寂寞深深埋在心底。我身邊的朋友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我覺得應該自己主動去克服。在讀完第一輯的時候更加深了我的這個認知。就像雞蛋從外面打破的是食物,從里面打破的則是生命。當我們摒棄自己敏感多疑的心,換成一雙敏銳的雙眼,你會發現自己是生活在愛的懷抱中。沒有人是絕對意義上的獨立,因為我們都在接受別人的善良,這些愛與善良會讓整個世界良好地運作起來。無法想象當地球上的人都放棄了愛都懷疑善良的時候會變成怎樣的狀況。作為接受方,我們總是有些理所應當的收下別人的溫暖;而作為給予方,我們有多少次是搪塞不屑?當我們付出了愛,我們所經歷的都將成為我們永久的財富,而且最確切的感受到愛的實質與力量。愛使人富有,有誰不想成為“富翁”嗎?
? ? ? ? ? ? ? ? ? 心存善意,定能途遇天使
? ? ? ? 友誼是什么?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同的軌跡?是一加一大于二?是心靈之間的碰撞?在電視或者書籍中不乏朋友背叛釀成的慘劇,甚至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利用友誼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等等類似的行為讓很多人現在對“友誼”寒心,甚至認為世界上只能相信自己。看了書之后我也想了想我自己對友誼的苦惱,我發現很多問題的根源是彼此之間不會呵護友誼。如果一味破壞那自然尷尬收場。太遠生疏太近生隙可聚而不可散的才是真正的友誼。如果我們對友誼不屑一顧,放任其遭到肆意損傷,那么最終可悲還是我們自己。誰也免不了和別人打交道,既然躲不掉那就坦然去面對,起碼你心懷善意去守護一份友誼,你不會感到遺憾后悔。最后你會欣喜地發現,有棵名為友誼的樹木在你的心田上根深蒂固。胸口會有滿滿的幸福感。當心懷善意,定能途遇天使,收獲你期待已久的友情。
? ? ? ? ? ? ? ? ? ? ? ? ? 幸福來敲你家門
? ? ? ?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和周國平先生的“心疼這個家”在一定程度上擁有相同的情感線索。我在閱讀的同時,開始認真地反思我與父母的關系,大約是青春期的叛逆讓我們這般年紀的孩子多多少少和父母產生矛盾。有時候問題很尖銳,有時候摩擦很嚴重,有時候冷戰不說話,但這都不妨礙你的父母對你關心。餐桌上夾給你的小菜心,上學前桌上擺好的一杯茶,然而我們只會用刻薄的言語保護自己所謂的尊嚴而讓父母“遍體鱗傷”。我們沒有意識到,父母用他們的方式保護我們,也小心翼翼地叩響我們的心扉,我們沒有資格去“橫眉冷對”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更沒有立場去指責用他們的方式陪伴我們成長。愛的無心隱藏和善意袒露,到最后都是人心深處共通的折射面。當幸福來敲門只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去迎接才能收到最完整的喜悅歡樂。
? ? ? ? 有人這樣拆分“愛”的英文——L代表listen(傾聽)O? 代表obligate(責任)V? 代表valued(尊重)E? 代表excuse(寬容)。能感受到愛是個很大的范圍,而這本書中對愛與善良的詮釋有很多,內容也十分豐富,有些我還不能體會但我相信以后終會了解明白。所以這本書將放入我的行囊,左手良善右手愛,尋找屬于自己的天空。
? ? ? ? ? ? ? 本文及圖片來自17漢非新生谷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