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jié)日,起源不只屈原那么簡單。不管怎樣,在炎熱的仲夏,弄個好吃的、玩下水、防下蚊蟲等,總是個有意義的活動。
龍舟競渡
聽說今天體育中心正在舉辦龍舟比賽,決定湊個熱鬧。和去年的端午節(jié)一樣,依然有點霧霾。凌波湖畔樹蔭下觀者如堵,涼風習習。湖面上四個賽道上飛舟爭渡,加油聲不絕于耳。這是第一次在現場觀看龍舟賽,可惜新購置的A7R2搭配85定焦看的不夠遠,不過還好像素夠高,裁剪下依然可看。
飛舟競渡
其實在屈原之前,已有龍舟活動。戰(zhàn)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在兩湖地區(qū),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有詩為證,黃裳《喜遷鶯·梅霖初歇》: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jié)。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斗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fā)。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端午,是盛夏的開始,進入了疫病的高發(fā)期,人們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吃粽子,劃龍舟,只愿度過一個平安的季節(jié)。
加油!
端午安康!
端午的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