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位于黃河中游,左靠鄭州右鄰西安,是河洛文化的發祥地,夏商時期河南位于中原的核心,而洛陽位于河南的核心,所以洛陽這個核心中的核心被稱為“中國”,有文字記載“中國”這一詞最早的出土文物。洛陽歷經十三朝,被譽為“千年古都”。
洛陽和西安誰是十三朝古都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是又不是又有什么所謂呢,歷史已經遠離而且歷史也只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已,重要的應該是當下的生活,你吃你的肉夾饃我喝我的牛肉湯,何不快哉?在幾大古都中,我覺得西安和北京的氣質像,而洛陽和南京像。西安豪爽、粗狂、陽剛;北京雍容、方正;兩個城市都屬于凜然正氣、一本正經的政治中心,且作為曾經歷史最輝煌的盛唐帝都和當下的帝都,不可否認當地人或多或少有歷史的優越感。而南京,這個哪個王朝在此地建都,哪個王朝就短命的“六朝古都”,帶有秦淮河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靡靡之音的胭脂氣,而位處南方的南京相對其他三個古都,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外族入侵建都的城市,在現在南京歷史感最重的還是民國。
而洛陽,作為幾大古都中,發展最為滯后,目前也只是三線城市,從容、舒適是我來到后走在街上的第一感覺,和南京給我的感覺很像。兩個城市都很適合居住,帶有濃濃的生活氣息,而在歷史上,南京和洛陽更多的是作為文化中心的存在,不適合動亂時期,他們更適合做新朝代安定后無內憂外患的都城。
開封、洛陽、安陽、鄭州被稱為河南的古都(對鄭州是否是持懷疑態度,開封沒去過不做評價)。歷史的底蘊不會因為披著現代化的外衣而消失,但會逐漸消散吧。這是我很不想看到的。安陽和洛陽在建國后都重點發展工業,在兩個城市的老城區都無獨有偶的遺留很多工業的痕跡,比如起重機廠、軸承銷售、華洋銅業、長城電工等,而新城區一般作為商業中心、旅游中,絲毫不見工業的痕跡。這就是歷史(政治任務)的需要吧,好比讓一介書生穿上鎧甲,當然僅是我自己的感覺。洛陽和安陽還是步伐慢一點,好好的生活吧。慶幸我去的洛陽地鐵還沒在修,在鄭州已經領略到了無處不在修路,無處不在拆遷,無處不是塵土飛揚。鄭州已經放下“歷史的包袱,大步跨向現代化建設”。
洛陽的飲食和西安的接近,以面食為主,各種湯配饃、餅絲,面店一般有各種涼菜和鹵豬蹄、燒雞等。洛陽有一個區是回族區,所以洛陽的清真店很多,回族區早上的市場里,有牛羊兔雞,熟食、生肉都有。洛陽種植玉米,小麥為主,出租車大姐和我說現在玉米都收割好了,就等下雨然后種小麥,等到明年4月就可以收。 “
想著吃一頓,卻吃了場滿漢全席,但滿漢全席的重頭菜卻沒吃到。”這是我從古墓博物館兩小時的參觀完后的想法。洛陽古墓博物館是我來洛陽唯一的目的地,地下展區各朝各代的近24個古墓真的是超超超贊,從墓的結構、墓道、特征都有講解,大快人心不應該是大快朵頤!館內本該開放景陵,景陵是北魏宣武帝(北魏孝文帝的兒子還是孫子)的陵墓,該陵墓也是建國后第二個科學挖掘的帝王陵墓,因為現在保護手段不夠,大部分的帝王陵墓不允許挖掘,如秦始皇陵、武則天和唐高宗的乾陵等(有生之年能看到挖掘已是幸哉),所以景陵是為數不多有挖掘并對外開放的陵墓,但因為近些年出現滲水,所以內部在維護,應該很多年都不會對外開放了,哭死。
2天半,7個博物館(包括鄭州的河南博物院),每天近10個小時的行走和N個小時的公交車,呼,結束。(真的是人品大爆發,能找到酒店找到公交車、能在完全路癡找不到方向隨便走、趕在開車前40分鐘買到硬座票、趕車過安檢已經在檢票能上車、上車能補票、餐車一路坐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