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自從辦了知閱圖書館的閱讀卡之后,每天放學,她都會定時去知閱圖書館看書,至少半個小時,然后打卡,再借幾本書回家。
圖書館規(guī)定,每次最多只能借四本書。女兒每次都會借滿四本。這四本書里,總會有一本書,女兒認為適合我看,并強力要求我一定要看。
好久沒有正兒八經(jīng)的看一本紙質(zhì)書了。現(xiàn)在網(wǎng)絡信息這么發(fā)達,有一部電腦或者一個手機,什么資料都可以查,什么書也都可以看。我不認為我會有耐心去看女兒為我推薦的那一本本帶有插圖的書。但是,在女兒期待的眼神下,我不能掃她的興。
那些書,全是嶄新的,而且全都是正版。
我第一次拿起女兒給我書的時候,我看見女兒的眼睛一直緊盯著我拿書的手。只要我的手稍一用力,或者我翻書的動作稍一快,女兒就會緊張地說:媽媽呀,輕點,慢一些,別把書弄皺了,這可是新書耶,你聞聞,你使勁聞聞,多香呀!
女兒說著,把書捧到胸前,放在鼻子邊,深吸了一口氣,再閉上眼睛,眼睛微瞇著,做陶醉樣。
我也把書放到鼻子邊,深吸了一口氣,再閉上眼睛,頓時,一股沁人的香味吸入肺腑。真的好香呀!久違的書香味!
我一下就被這種書香味感染了。接下來的幾天,我一連看了好幾本書。
先是《老人與海》,再是《安妮日記》。
《老人與海》是我年少時比較喜歡的名著之一。興許年少不經(jīng)事,雖然看過,但并沒有留下大多的印象。
現(xiàn)在再看,那感覺是震撼的。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與大自然、大海和大海里面各種龐大兇猛的動物抗衡著,斗爭著。那種與大自然抗衡時極其細膩的心理活動,那種為了活命,不得不把自己變得極度的堅強,作為一個老人,孤獨的老人,我只能用一個詞來概括:生存斗爭。
這種生存斗爭,我想只有經(jīng)歷過逆境的人,才能真正地領悟到。
我想起了一句話,任何一個人,也許他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他的堅持和忍耐是無限的。
《安妮日記》,我很早就聽過這本書,但沒有看過。小時候家里窮,很多書想看而沒有條件看。長大了,又覺得那書畢竟是小孩子寫的,應當更適合小孩子看。可是,當我真正看了這本書,我不再認為這是一本只有小孩子才值得看的書。我迫不及待地看這本書,一個下午就把它看完了。
安妮,一個十三歲的女孩。這本日記記錄了她對于生活的最為真實的感受。
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和含蓄的語言,記錄了安妮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她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對戰(zhàn)爭和人性的思考。
作為一名猶太人,她面對死亡的陰影,面對戰(zhàn)爭,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她只是單純地把日記本當成自己最親密的朋友,當成一個可以真心傾訴心聲的地方。
在寫日記的時候,安妮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的日記某一天會公之于世 。因為那個時候她己經(jīng)不在了,她再也不能和她最親密的日記本傾訴心聲了。所以,這本日記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延續(xù),它延續(xù)了安妮的夢想和靈魂!
這兩天,女兒又為我借了本曹文軒的書。她說:媽媽,這是曹文軒的書耶,我看了他寫的《草房子》和《青銅葵花》,好好看。這本是教你怎么寫作文的,你肯定會喜歡。
在女兒的一再“慫恿”之下,我又一次開啟了我的閱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