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的好姐妹小溪有一天興奮的說,找到一個好的旅游地方,云霧繚繞,原生態而且旅游的人很少,平平心動了。
到了準備出發的前幾天,平平和小溪一起商討外出的行程,和物品的準備。因為行程只有兩天,小溪又對這個地方關注了很久,平平就不想那么操心,隨口說怎么都行,沒啥可準備的。小溪不樂意了,認為平平對這次出行不太重視,是不是不感興趣?小溪認為應該熱情積極響應,平平表現的這么平淡,出乎了她的意料。平平和小溪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辯,當小溪說到這是最后一次她組織旅游,以后再也不組織了。
這句話引起了平平的反感,一種被強加意識的感覺涌上來,平平的情緒上來了,憤憤的站起來對小溪說:你有你的期待,你的想法,可是不能逼迫我去完成你的期待,我沒有這個義務,我只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說到這里平平走出房門,出行前的商討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不好的開始可以想象會有什么樣的結局。一路出行平平和小溪心里都別別扭扭的,即使使用成人相處的表面和諧,也會因為旅行中意見分歧而磕磕絆絆。在旅行回來的路上,平平和小溪幾乎無話交流,沉悶的口氣一直漂浮在頭頂。
旅行后的第四天,一群朋友聚會,平平在飯桌前見到小溪,可小溪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整個聚會都沒有和平平說一句話,讓平平特別不舒服的是,進屋一剎那她看到小溪冷漠的眼神,低眉裝作沒有看見她的樣子。平平沒有料到這次出行讓小溪如此的生氣,連表面的和氣都無法維持。
平平想把這件事和心理老師談一談,為什么一直穩定的朋友相處模式會在此刻分崩離析呢?小溪做事認真,比較較真,要求也就多了些。平平個性隨和,對小溪有時言行越界的時候沒有太多的反駁,平日兩人也相安無事, 平平沒有料到自己會有這么大的脾氣,當小溪指責她的時候,奮起反擊,估計讓小溪難以承受了。
平平想了想,明白還是界限的問題,以前小溪雖然要求多了些,有些強勢,可平平性格平和,并不計較,面對指責時候平平往往一笑了之。可是平平心里還是有很多的不舒服在哪里,這兩年平平一直試著學習心理學,對界限非常的關注,因為界限不清晰,當他人侵犯的時候不能發覺,或無力表達立場,導致平平一直有很多沮喪和懊惱在心中,窩囊這個詞總是在心里時不時的浮現。
不帶情緒的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想法,學會拒絕,一直是平平的夢想。因為對界限的有意識覺察,當平平感到小溪的過分時,憤怒沖昏了頭腦,帶著情緒的語言和行為噴涌而出,傷害了兩個人的關系。平平想起武志紅老師講到的“攻擊性”,平平一貫的隨和并不是沒有脾氣。她只是將這個憤怒咽到肚子里了,現在平平是敢于表達自己的憤怒了,可是兩敗俱傷的感覺依然很不開心。平平明白,隨著界限感的不斷增強,爭論反駁也越來越多,小溪會因為模式的改變有更多不舒服的,她會用自己的方式反擊,所以也就看到小溪愛答不理的樣子。
平平現在心里有很多疑惑?自己是太自戀了嗎?還是太敏感了?不帶情緒的表明立場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是道行不夠還是害怕關系破裂?是渴望自欺欺人的一團和氣?還是恐懼情感的斷裂所帶來的難受?
平平希望能得到心理老師的指點:
雖然你們是好朋友,可依然存在界限,以往你沒有覺察到好朋友對你界限的侵犯,或者你內心沒有力量去反擊,讓不舒服內化了,或者壓抑了,內化的吸收對你自己是有傷害的。把情緒表達出來,即使現在做的并不那么完美,總好過傷了自己。不允許她人對你的侵犯,對自己界限的捍衛,就要接受可能朋友關系破裂的可能,這是你的選擇,做了就要面對這樣的事實,無需左右搖擺。
聽到這些話,平平難過好幾天的心情一下子輕松了許多,這件事沒有好壞,也沒有對錯,接納自己所做的,是當下最真實的行為,捍衛自己的界限,只是在成長的道路上又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