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出?· 路》(A? Way? Out)觀后記
紀錄片:《出?· 路》(A? Way? Out)
導演:鄭瓊
觀影時間:2020-5-16 上午
你的出生,決定了你的本我
1、農村女孩:馬百娟
?????? 來自甘肅省會寧縣野鵲溝,12歲,一個心懷有夢的農村女孩。
???? 在學校,上小學二年級,看出來啟蒙教育基本沒有;數學依然錯誤,學習能力不強;一個學校僅有5個學生,學習環境不佳;老師上課時,依照課本講解內容,我注意到馬百娟雖然看著課本,看著老師,眼睛里閃著興奮的光,但是,她聽不懂老師在說什么,老師書中的內容就好似一個美麗而遙遠的肥皂泡,或者是一個夢里的世界,那么美好,那么遙遠;在炕上在屋檐下,她大聲地讀者課文,課文中美麗的世界,是她的夢吧;在山頂上,她高興地讀著自己作文,那樣具體的夢想,多么真實,多么有期望;她來到小賣店,買文具,背著書包,眼里有光,元氣滿滿,看到這個鏡頭,我感覺心中充滿動力,我真心期盼這個女孩有一個好的未來。
????? 在家庭,她需要干很重的農活,爬下山梁,割取糜谷,再爬上高高的上梁,背回家去,喂豬;她早晨把硬硬的饃饃掰碎了泡水呼嚕呼嚕地吃下去;和父母一起在上崗上,犁地種地。一切農村女孩所需要的品質,吃苦耐勞,本分淳樸,在她的身上你都能看到。
2、小鎮青年:徐佳
???? 來自湖北咸寧,19歲,一個多次復讀的高三男生。
???? 在社會,高三教室,緊密相連的課桌,高高摞起的試卷和課本,徐佳坐在其中,聽課做題,第一次經歷高中的都知道,何況徐佳是要第三次復讀,他說自己因為壓力過大,手抖,冒汗,做不進去題,這個感受,真實地反映了高三學生的生活狀態。
? ? 在家庭,父親因意外去世,他和媽媽弟弟擠在出租屋里,生活艱難。
?? 在他身上,掙扎,沖破束縛,咬牙堅持,都那么真切。
3、城市少女:袁晗寒
? ?? 來自北京,17歲,一個才華橫溢的高中女生。
???? 在學校,她不適應高中的學校生活,不喜歡老師的說教,媽媽支持她從央美附中輟學。
???? 在家庭,從小上最好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后,她可以睡到自然醒,她最大的煩惱就是很無聊,不知道怎么打發時間。在北京南鑼鼓巷花2萬元開了一家酒吧,寒寒自己買涂料,自己繪畫,自己裝飾,看著她背著碩大的背包,在去往酒吧的路上,感嘆年輕的女孩,滿是對未來的探求。年輕的她,有個性,有想法,有才華,特立獨行。
你的家庭,成就了你的底氣
???? 1、馬百娟——貧困是這個家庭的底色。
? ? ? ??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哥哥相似,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馬百娟的家是中國無數貧苦農村中家庭的一個縮影。母親智力有問題,父親年紀很大,家庭貧困,在黃土地上苦苦求生,溫飽成了這個家庭最大的奢望。在這種情況下,馬百娟上學時穿的衣服老舊不合體,從款式到顏色,都不是一個女孩子的標配,但是,綜合一下她家里其他人的穿著,也許這一身就是家里最好的衣服。她到小店里去買文具,手里拿著的是一元一角的毛票,邊緣破損,褶皺遍及,看得出她的這些錢來之不易。她最大的夢,不過就是去北京上大學,給別人打工,每月賺1000元,給家里買面,買油,吃不飽,成了這個農村女孩子生活中最深的烙印。
??????? 對于自己的人生,她沒有什么規劃。小小年紀,走很遠的山路去上學,小小的她在山路上就是一個模糊微小的黑點;上課時,機械地跟著老師學習;下課時,在校園里和其他幾個孩子瘋鬧。搬到寧夏后,家里有了帶玻璃的明亮寬敞的新家,可是馬百娟的學習跟不上進度,影片中并沒有表現家人對她學習上的關注。她的學業,更像是隨波逐流的落葉,到底要走向何處,不需要聽從落葉的意愿。對于孩子的人生,她的父親觀念陳舊,覺得女孩子一生的命運就是嫁人,讀書是無用的。
?????? 貧困帶給這個家庭的是:麻木,掙扎,因循守舊。
2、徐佳——堅韌是這個家庭的支柱
????? 徐佳的父母,是新一代農民工的縮影。父親認為,讀書上大學應該是徐佳的最好選擇,村里有一個孩子上了大學,是最榮耀的事情。父親因意外去世前,遺愿就是希望兒子考上大學。兩次高考失利的時候,給了徐佳很大的打擊。面對這種境況,徐佳的母親告訴他,再賭一次吧。一個 女村的女性,沒有抱怨,沒有嘮叨,在兒子生命的關鍵點上,堅韌執著,縱使前方有諸多不確定,還有一搏的勇氣。這位母親,體型消瘦,面容蒼老,雙手更是布滿了繭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勞作,摧折了她的青春,消磨了她的歡樂。肩負著這樣的期望,徐佳第三次加入了高考大軍。從他過馬路時候,直視前方的眼神,緊握的雙拳,有力的腳步,我仿佛看到了他的決心,他的義無反顧。
?????? 堅韌帶給這個家庭的是:苦熬,期待,負重前行。
3、袁晗寒——包容是這個家庭的資本
????? 如果自己有一個袁晗寒這樣的女兒,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袁媽媽這樣。影片中的袁媽媽出境次數不多,但是鏡頭下的她,美麗優雅,有氣質。面對女兒的情況,袁媽媽的毅然決定退學,沒有任何猶豫,給女兒拿錢開店,店鋪沒多久倒閉了,在雪地里和孩子瘋鬧,給女兒拍照……在這個家里,感覺不到束縛,感覺不到壓抑,這樣包容的家庭氛圍,成就了袁晗寒的未來。
???? 包容帶給這個家庭的是:個性,嘗試,無拘無束。
生活的悲劇,恰恰在于沒有選擇。
??????? 常常有人說,我有選擇恐懼癥。生活的悲劇,恰恰在于沒有選擇。
?1、馬百娟——嫁人成了她的出路。
??? 15歲的她因為學習跟不上,家人決定讓她輟學。在學校大門口,她的眼神中依然有期待,老師還想挽留這個學生,但是家里的態度堅決,她小學沒有讀完就回家了。鏡頭下坐在石橋欄桿上的她,體態臃腫,眼神木訥,在她的臉上,看不到對未來的期許,現在的她,一看到鏡頭,就別過臉去,很多時候,你看到的是側面或者背影。鏡頭下的她,是孤單的,是迷茫的。未來能做些什么?她嘗試著去獨自來到陌生的城市打工,現實給她上了最真實的一課:未成年,不能被錄取;沒有文化,不能被錄取。落寞的背影,寫滿了名叫現實的文字。回到農村家中,我們看到了她的朋友,在家里亮堂堂的屋檐下,三個女孩子,兩個即將成為母親,三個人一起說著家長里短。忽然想起了那個貧窮屋檐下,手拿書本,大聲讀書的小姑娘,那么陽光,那么健康。我忽然落淚,心痛于那個童年的死亡。
???? 16的她,嫁給了表哥。這就是她的選擇,她的出路。
2、徐佳——活成他人希望的樣子成了他的出路。
????? 徐佳的人生,想必是很多80后青年的人生吧。背負著家庭的期望,自己負重前行。熬過高三的無數苦日,蒼天不負苦心人,他第三次高考成功考取了一個不錯的學校。母親戴著他去給父親上墳,墳頭上的哭訴,是徐媽媽生活重壓下的無助與悲戚。我想,堅韌的徐媽媽在兒子面前從未落過淚,可是面對亡夫,心中諸多委屈無法掩藏,哭訴生活的不易,也告訴丈夫自己有個爭氣的兒子。大學的時候,嘗試做業務員,大四招工作了,開始包裝自己,西裝皮鞋,終結了一個年輕人的學生時代,逼迫進入了成年人的世界。拿著蘋果手機,調侃有錢了買更好的。找不到工作,躺在宿舍的那個徐佳,仿佛就是又回到了高三復讀的那個時候,困頓,無助,迷茫,多少個無眠夜后的收拾收拾再前行。成功簽約后的徐佳,臉色并沒有開心。畢業工作2年后,2015年徐佳和相戀4年的女友決定結婚。婚禮后,站在巷子口的媽媽,似乎又蒼老了許多,目光緊緊粘著遠走的孩子,鏡頭沒有給徐佳,我想,他會落淚的吧。
?????? 徐佳,讀書,找工作,結婚。沒有人問過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喜歡讀書嗎。他的人生,不屬于他。家人希望讀書,他去讀;想要給女朋友一個交代,他結婚。到這時,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孩子,讀書好,有出息,孝順。我在心里默默盤算了一下,母親、弟弟、妻子,未來還會有孩子,這些,都成了徐佳不得不背負的宿命。根在農村、枝干在城市的農村二代,枝干翠綠光鮮,根卻沉重難行。看似平靜的生活背后,有一個巨大的漩渦,生老病死,無不令人膽顫。
???? 年輕的他,沒有選擇,活成他人希望的樣子,成了他的出路。
3、袁晗寒——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成了她的出路。
? ? ? 袁晗寒17歲輟學,3年后她游歷完歐洲各國,考上了心儀的藝術學校,2015年回國實習,在北京注冊了她的藝術投資公司。這個女孩的生活,不用擔心生活的溫飽,沒有高考的壓力,活得恣意灑脫,我們理想中可能都想活成這樣。但是,既沒有家境,有沒有才華,大多數人還是平庸的,活不成這個樣子。看到她不想過安逸的生活,回到上海進入公司實習,化妝后的女孩,依然有著18歲的樣子,漂亮灑脫,看著鏡頭下的她談笑風生,自信快樂,感嘆她母親的偉大。
????? 20出頭的年輕人,有自己的公司,這有何嘗不是一次人生嘗試.
???? 年輕的她,最有選擇的余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成了她的出路。
【寫在最后】
?????? 《史努比》里露西說,人能選擇朋友但是沒有辦法選擇親人。
??????? 一個人,最不能選擇的就是自己的家庭。
?????? ? 孩子的出路,藏在父母的格局和眼界中。
?? ? ?? 眼界決定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