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爭執后的情緒,就像剛被打開的雪碧,在快速噴涌而出時,就硬生生的擰上了蓋子,讓人大為惱火,心口處生出一陣陣不適,這就是成人的世界,總會盤旋著各種明狀的精神內耗。
家有小病號。上周末小家伙很不舒服,時不時鬧著說:“我肚子疼!我肚子好疼!”于是,我抱著她給她揉揉肚子,揉一會她就玩耍去了。看她的狀態,我并沒有太放在心上,小家伙有一點點不舒服,就叫囂的厲害。再則,喜歡將東西往嘴里塞,我篤定她肚子遲早會疼,帶著些許“疼疼,讓你長記性”的心態。誰知這疼小家伙反復嚷嚷,飯也沒怎么吃,周六傍晚我就帶她去樓下診所看了看,因為我想確認下有沒有可能是她同學將她踢傷了。醫生告知消化不好,她的肚子脹著。貼了肚臍貼,我回家再給吃些消食的。當晚她說不疼了。早上起來后,又鬧著疼,揉揉肚子,放了幾個屁。到中午,又開始嚷嚷,最后呢,揉著肚子睡著了。睡醒后,再次鬧騰,我們就帶她去了醫院看急診。一檢查,腸上有個淋巴,醫生說幼兒這情況是正常的,感冒發燒,都會引起,告訴我們是肚子脹氣原因,貼上肚臍貼,順時針給她揉肚子,脹氣的食物先不要吃,什么時候肚子不鼓了,就好了。當然,醫生也告訴了我們,如果是踢傷,是一碰就疼,不會像這樣讓你揉肚子。
一塊沙琪瑪引發的爭吵。看完醫生后,我便查閱了脹氣的食物,小家伙前面答應的好好的,后面一上學,就忘了!看到別人吃糖,就開始哭鬧了:“不行!我就要吃!”講理!沒用!她只看到她想吃的,大哭著要吃。晚飯后,我帶著她做了一個關于小雪人的實驗,原本就要洗漱的,她突然打開了柜子,拿著沙琪瑪,告訴我就要吃,我給予了否定答案,她開啟了大哭大鬧模式,她又向爸爸哭喊著,隊友也果斷給了否定答案,這下,不可收拾了,我沒有停下了陪著她,繼續自己的洗漱。只聽隊友的語氣開始有情緒了,他讓小家伙不準再哭了。小家伙氣性也隨之冒起,沒一會,她哭著咳嗽了,哎!果不其然,小家伙吐了,晚上吃的食物都吐了。這下,隊友像炸了的油鍋,而我有點見怪不怪了,最近小家伙在學校里就這樣,以自我為中心,就是要哭鬧著像按她的方式來,哭狠了,她就要吐一下。隊友很生氣,很氣憤我將零食放在柜子里,為什么要讓她看到!在小家伙剛哭那會,他這樣說了,我便將食物移了位置,當他將憤怒指向我時,我的心里一陣不爽:哭了就是我的問題了!怪我東西沒放好,你看到了你也可以放好的呀!這世界好吃的多了去了,吃不到的,就鬧著哭,都是別人的問題?
很討厭這種投射!相對于一同解決,他總是先指責你,給你貼標簽!也因此我總有這種感受,孩子沒帶好,那就是你的錯!這種坦蕩讓我特別想錘爆他,送三贈三:去你的!憑什么!憋屈,委屈!明明是兩人的孩子,為什么我就要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包干到底!
今中午閱讀到這樣一段話:“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無論孩子或是成人。當我們感覺不好時,我們不要被治愈,我們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當成問題來處理。我們希望有人理解我們的感受,這樣我們就不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每逢這種時刻,我感受到的都是孤獨的,讓我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