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的樣子,創客空間的前臺MM提醒我說周五記得辦退租手續,還補了一句“你今天起色不錯耶”“妝化得好”我笑道。
這是我在租了半年的創客空間的最后一星期。
這一年半一個人的soho也差不多接近尾聲。
去年四月份,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加入這個年輕有趣的團隊,并一度是“最年長”的員工。
公司主要業務是做針對年輕潮人的線下活動,有些項目可能會涉及全國不同省份,機緣巧合,我成了華東區唯一的代表。因為業務的不確定性和成本控制各方面的問題,所以暫時沒有固定團隊,只在項目執行的時候臨時招一兩個兼職,不過廣州的同事會遠程配合我一起完成。
老板覺得我靠譜,十分放心,不用打卡,完成工作匯報情況即可。
大概背景就是這樣。
然后我得到了身邊所有人的羨慕——
好自由啊!!!
然而并不是——
“自由狀態”是最考驗人的狀態!
一個人soho,聽起來多美妙
從去年4月份到今年3月份,差不多一年,我可以自由選擇辦公的場所。每天睡到自然醒再開電腦處理事情(因為省去路上的時間,覺得一天好像變長了)
兩個星期之后,開始有點別扭,有時候可能一天都沒和別人說一句話。
所以寧愿去咖啡館泡一個下午或者去朋友公司蹭辦公室。
一兩個星期之后,我總算慢慢適應了,也養成了去哪兒都背著電腦,因為隨時心情來了就處理下工作的壞習慣!
忙的時候,一個人在家里,從早上八點多到夜里一兩點,寫方案,電話溝通協調,微信郵件處理問題。工作和休息已經分不太清。
趕上發燒,沒來得及洗臉,裹著毯子,地上一堆擤鼻涕的紙巾。
老公房自帶一股陰沉的氣息,玻璃窗裂了,用透明膠粘著,雨綿綿下了一天,好像沒有感受到日月星辰的變化,一整天沒有人知道我的存在。
見完客走在路上,踩著日光晃晃下的影子,不知道自己一個人在干嘛,在干嘛啊。。。
你得到的除了看起來像“自由”,更是……我不想用任何矯情的詞,但,真說不清。
一個人像一支團隊?只是不想認慫
項目拓展,商務談判,方案策劃撰寫,活動推文,找資源,媒體推廣,現場執行,物料制作和搭建公司對接……
就真的一個人分裂成N個,一些之前抗拒的事情,硬逼著也要上。
我曾經并不喜歡“拋頭露面”的工作,尤其是商務談判之類的,心太軟總是分分鐘被客戶說懵了,然而現在沒人給你救場,你還得把事情做成。就別說什么“我是代表公司”這種洗腦的話啦,你代表自己(是的我特臭美,還是很在意在你們心目中的形象的,嘿嘿)。
職場混了幾年,深知圈子太小,你在任何時刻的一舉一動,未來都會在某處產生feedback。
當一個人拎著電腦跟一個個場地方、客戶推薦公司項目,帶著臨時的“助理”,面對十個參與活動的品牌方客戶開大會,我覺得……八厘米的高跟鞋越踩越穩了。最初的氣場,真是硬裝出來的,而幾個月后的某一天,閨蜜跟我說,感覺你現在說話的眼神語氣,比之前堅定干脆了。
(這個技能就是哪怕我說錯心虛了,也可以保持圍笑,找個臺階爬下來,哈哈)
就是對自己的時間負責
SO,一個人負責一個區域的活動老板對你足夠信任,豈不是想干嘛就干嘛!(仰天長嘯三千尺)
然而對一個快30歲,智商一般,除了靠譜沒什么可靠的人來說,得對得起自己美好的時間呢。
如果是為了混工資,那我根本不會接這個工作好嘛!姐兩年前就拿到現在的工資了!基本上還是因為興趣以及可能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主控權,想試試自己能折騰到什么程度。
所以,開始約身邊各種朋友前同事,到處安利公司的項目。
時刻關注行業動態,節假日幾乎都是去看各種和公司項目類似的活動。
每周都會把每一天的時間安排好,不用等老板發號命令。
為自己做點好的案例并拓展眼界認識更多人,這就是我給自己打的那一針最有用的雞血吧。
總之,每個細胞都變得很敏感,在我身體里咆哮著:我熱愛我的工作!
也不用上升到職業道德啥的,就是有種焦慮感,自己的時間比任何東西都珍貴。希望這段投入,能在未來更大的機遇到來之時變現。
管好自己比有人管你更難
這18個月最大的收獲大概就是務實了不少。
當你跟客戶討價還價,跟供應商摳一個KT板的材質,考慮整場活動的成本利潤,忽然覺得自己精明地像一個持家的主婦(沒錯,我一直覺得主婦很難當呢)。
“就當為自己未來創業做預習吧”。我又給自己打了一針雞血。
然后深刻體會到的一點是“有人管你比管好自己更難”。
雖然網上各種言論,還有一些創業創新大神到處鼓吹,未來將是更多個體之間鏈接協作的狀態,傳統的雇傭關系即將瓦解,一大批自由職業者正在出現。
然而,與其說自由職業者,我更想說的是——自由狀態,就是不管你隸屬某個公司還是自己創業,這種“有條不紊管好自己”的狀態,沒那么容易掌控。
(因為人都有惰性啊!)
自律不是讓你成為工作狂,言聽計從的點頭dog,而是心里有一把尺子,就算這件事操作的時候只有你自己知道,也要清楚底線在哪兒。然后推著自己往前走,去靠近那個目標。再啰嗦一遍這個目標不是討好老板,而是,從這個公司得到最多對未來自己最有用的東西。
從這點來說,真正會自律者,才能得到自由。
(好像是某運動APP的slogan,但,我真的沒有在幫他們做廣告)
最后,就是熱愛,當你覺得這件事有意義,你對他的熱愛足以抵消薪資,團隊,距離等其他問題的時候,就會管好自己,并自覺努力。
然而,以上并不想寫來給BOSS們拿去洗腦手下的小朋友啦,因為有一點很重要,任何熱愛都有消隕的一天。
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世界變化太快,上一個熱點你還沒來得及發票圈兒呢,下一個熱點已經襲來。
兩年前我還在前東家的時候,覺得自己還是個職場新人,工作沒幾年,還有機會犯錯。然而就著一年多時間,身邊動不動就是叫你姐的90后95后了,或者遞個名片出來你得叫他XX總,開口閉口產品迭代,MVP,融資上市。
(大概是和我同齡的基本上都平步青云走向人生巔峰了吧!)
我這個loser老姐姐還在恍恍惚惚,困在一個透明的瓶頸里,看得見外面,卻沖不出去。
工作五年之后的拐點
職場老油條的經驗
看下面這些文字之前,先說一下,那種不缺錢的,說“我爸給了我100萬讓我創業玩玩”的,請你給我出去!(大款請隔壁VIP室等我!)”
如果你和我一樣,沒任何可依靠,也沒什么驚人天賦能一舉成名的,那就先老老實實上班吧。那么,總結一點作為一枚五年多職場老油條的經驗——
1--平臺很重要
特別是對于初入職場的你
大的平臺先打開你的視野,知道龐大的體系是如何運作的。把你扔在一個操作嚴謹的大機器里,能迅速洗去你的身上的稚嫩。
一個視野開闊的,鼓勵創新,氣氛活潑的平臺,會推著你前進(當然,這還挺難遇到的)。
另外就是你跟的人,直接影響你的很多觀念和處事方法。你和直屬領導是不是同類,能不能帶你去到你感興趣的那個方向,要想想。
2--做什么事
比在哪里做事更重要
發自內心不認可的事情,最終還是會讓你度日如年。公司再光鮮,總有一天會離開,到那個時候,你收獲了什么?拿什么去跟下一家公司“議價”呢?
3--工作確實容不下太多感性
早點明確方向
我把所有喜歡的工作試了一遍,然后忽然對什么都沒了興趣。
任何事情都要有策略有邏輯,這樣能幫你在對外輸出表達的時候節省很多時間。我是硬生生從一個感性的發散性思維被掰成凡事先理個邏輯思路(僅限工作)。不要囿于崗位,學會觀察前后左右,對你未來想晉升有好處。系統地判斷形勢,才能在變化來的時候及時應對 。
4--保持輸入
梳理你的知識體系
不管你的方式是什么(可以是參加培訓班,可以是去旅游,路上與某位達人搭訕)。
The last but the most important!
錢,當然很重要!很重要!!!
特別是當有一天你想自己做事的時候,更能體會到。理想主義不能支持一個沒有經濟支撐的員工在公司走太遠,好的老板也會帶員工朝他想要的目標更進一些。而當你在別人的公司積累沉淀的時候要時刻記得,如果未來你希望自己創業,雖然到處是資本,但就算資本進來了,主控權在誰手上得想想?不要被理想主義,創投圈的那些口號給蒙蔽了!物質條件的積累很重要!
(一個人的理想不能拿來綁架成“一幫人”的理想!)
羅胖一直在鼓吹,未來的社會,有一種生存方式叫“優盤式”生存,對于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人來說,這不是萬全之計,卻也能讓你明哲保身吧。不管你走的什么路子,通過什么渠道,讓自己具備別人愿意跟你合作的技能/資源。
當然,你特別美或者家里的背景可以寫一出豪門小說的那種,當我沒說。(微笑臉)
前幾天在得到APP上聽到兩個新詞“積木式協作”,“開放式創新”(不再僅僅限制于學校或某個體制),所以是把你扔到一個更自由更大的可能性里面,那么你能否用恰到好處的自律,管理好自己的目標,和所謂努力?(姐不是在說教,而是想表達,我們的目的是不做任何一點無用功啊,然后騰出更多時間享受人森吶!)
好了,差不多醬紫。
這一年SOHO的經歷之后回想起來,會是一個精彩的拐點吧。(去年到廣州,同事給我買了生日蛋糕,特別感動,我是個慢熱的人,但還是一直記得)
在朋友圈忽然被抑郁癥刷屏之后,我懷疑自己也有輕度征兆。
對任何事情不感興趣,覺得無論工作還是感情,我就算再努力,還是依然連市區一套像樣的房子都租不起,依然一腔熱誠被當狗血灑掉。
好在,我靠譜的閨蜜好朋友,還有最親愛的弟弟妹妹一直在提醒自己往前,當垃圾桶接了我不少壞情緒。
好在我可以寫這些文字,而且還有你們在看。
這么頹廢下去就是作死。內心的自律感,逼著自己收拾好狀態,去做新的嘗試。
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每次糾結徘徊的時候就會想起宮二說的這句臺詞。
完。
(我知道明天你們或者在回家or出去浪的路上,或者在焦急倒數給祖國媽媽慶生,所以今天先推了,點贊轉發的你,一定會有個愉快的假期哦(づ ̄ 3 ̄)づ~)